- +1
手機配件為何一直是門“小買賣”?
文|智能相對論(aixdlun)
作者|佘凱文
從去年開始,大宗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揚,不少材料價格在今年紛紛到達歷史巔峰,這深刻地影響著中國制造業,在家電產品外,手機配件也成為“受害者”。
市場認為,隨著手機配件競爭的不斷加劇,現在國內外手機配件行業賺錢也開始越來越難,且伴隨原材料價格上漲,行業價格越發透明,市場供大于求,整個賽道已是紅海。
但要說手機配件行業走向落寞無以為繼,也并非如此,像有款手機智能魔盒天貓開售僅一小時,便做到了銷售額破千萬。顯然,要做好手機配件生意依舊有門路。

“大生意”與“小買賣”的手機配件市場
智能手機市場規模大小已經無需多言,數萬億規模的底蘊即便是在市場趨于飽和,行業天花板早已顯現的如今,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依舊達到了12.4億部。
但很奇怪,萬億規模的智能手機市場卻沒催生出一個同等級別的配件市場,并不是說如今手機配件市場規模不大,而是相比巨頭林立的智能手機領域,配件商品在品牌認知方面則略顯單薄。
對比PC市場就能輕易看出差距,作為另一個萬億規模的消費電子產品,除了各大整機廠商外,在配件領域也都跑出了一批巨頭,例如顯示器領域的冠捷;鍵盤領域的櫻桃、斐爾可;鼠標品牌羅技、雷蛇;甚至小到一塊鼠標墊,也有了DMYIAM這類“輕奢品牌”。
再回想一下智能手機的配件品牌,叫得上名字的也就一兩個。是手機配件市場不夠誘人嗎?顯然不是,一個四十人的“工廠”,銷售帶設計圖案的手機殼,一年營業額能有多少?此前有媒體采訪了一家這樣的深圳公司,得到的答案是2億元。
從專業機構的視角來看,據Grand View Research統計,2018年全球移動電源市場規模已達84.90億美元,預計到 2022 年,全球移動電源的市場規模將增加至 214.70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26.10%。
另據Research and Markets統計,智能手機充電器、線材等周邊產品市場規模預計至 2022 年將達到 1,040 億美元。
若不是市場沒有吸引力,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整個行業都缺乏巨頭?在“智能相對論”看來,主要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配件市場雖然具備高額利潤,但因為產品同質化嚴重,加上進入行業的低門檻,大量作坊企業遍布,使得大多數產品只能以價格獲取市場。以華為P40手機為例,在某電商平臺,其手機殼產品價格從8塊到100多塊不等,以銷量排序,賣的最好的前20名最高價不過35元,其它普遍在10幾元,“價格戰”十分激烈,讓人望而卻步;其次,產品創新空間小,像手機殼等產品無非就是變個圖案,加個支架、拉環,創新不足難以形成爆款;最后,主流配件依舊由手機品牌自己把持,比如耳機、數據線等產品,消費者更相信“原裝”,使配件市場形成了“沒有巨頭品牌、缺乏信任背書,消費者不信任、體量無法提升無法成為巨頭”的惡性循環。
用臻迪科技的話來總結就是“目前手機配件市場偏同質化競爭,各類產品在功能上缺乏足夠的創新,普遍走性價比路線,進一步制約了研發上的投入。”
另外,對于幾十元的配件產品,消費者也并沒有形成品牌意識,總覺得手機殼、數據線乃至充電寶、自拍桿這類產品那需要什么品牌,不好用大不了換一個。手機配件市場毫無疑問是筆“大生意”,但基于買方思維,手機配件仍被當成是“小買賣”。
不過,如今整個行業也開始出現轉機,當以安克創新、臻迪科技為代表的的科技公司,進入手機配件市場后,品牌意識已開始覺醒。
激戰配件市場,科技企業的“降維打擊”
安克創新目前已經逐漸成為包括手機配件在內的諸多消費電子產品的巨頭,而它的發跡點正是手機充電設備。
縱觀安克創新的脫穎而出,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抓住了中國供應鏈的成本優勢,讓安克創新早期在海外市場有了巨大優勢;二是,安克創新趕上了以移動電源為代表的智能手機配件、智能硬件的爆發以及亞馬遜的早期流量紅利;三是,安克創新在選品、運營、品牌戰略上,表現出了超出同行的前瞻性與競爭力。
與安克創新同時代的品牌還有羅馬仕、Rock洛克,在聲量上它們或許不如安克創新,但在國內市場它們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但是,這些品牌的發展依舊面臨著諸多問題,比如安克創新在依靠手機周邊充電類產品,打響口碑、站穩了腳跟之后,并未持續深入這一領域,而是轉向了無線音頻、車載智能、微型投影、智能安防和掃地機器人等多個科技消費品領域。又比如另一家手機配件上市公司-杰美特,它們的業務始終只是聚焦在手機殼方面。
羅馬仕、洛克的成功也僅僅是在行業內,對于消費者而言真正認識它們的并不多。這又是什么原因呢?

以安克創新和杰美特為例,雖然它們在戰略模式上確實有創新,但回到產品層面還是那些產品,并且同樣沒有脫離“性價比”模式。這代表著它們注定依舊無法筑起很高的壁壘,在過度競爭下仍然會面臨巨大挑戰。
在“智能相對論”看來,硬要說的話,像安克創新不過是在配件到消費類電子產品進行“從1到10”穩步前進。
臻迪科技或許大部分人之前了解的并不太多,它本是一家專注于無人機產品的科技公司,其產品涵蓋工業級無人機、消費級無人機、水面及水下機器人。臻迪的業務范圍似乎與手機配件完全不搭,但它最近推出了一款全新的手機智能魔盒,是一個集手機殼、手機支架、無線充電器、自拍桿、手機云臺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全新物種。
相比此前手機配件市場“從1到10”的循序漸進,這款產品則是顛覆了這一模式,是“從10到1”的改變。
看起來臻迪的變動不過是一次手機配件的功能整合,其實不然,手機配件市場現階段早已定型,產品更新頻率與曾經相比已經大大降低,像最近兩年才流行起來的云臺設備,也早已是年前的產物,或許隨著臻迪的入場,也算得上是科技公司從技術維度對于紛亂的手機配件市場的一次“降維打擊”。
撬動配件市場品牌動能何在?
一件新產品能否受到市場青睞關鍵在于它能否滿足現階段的痛點。
目前,手機配件行業主要有幾個痛點,其一是“滿足用戶個性化使用需求與產品標準化之間的矛盾”。自古魚與熊掌難兼得,導致行業其主要通過較低的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來實現較小的生產成本,從而實現較低的產品價格,通過大量銷售此類廉價產品來獲取利潤。也因為如此,消費市場產生一種“反正手機配件沒什么好貨,選擇價格合適的就行”心理;
其二是“手機更新快機型多”,對配件生產企業帶去了巨大壓力,因缺乏主動性使其不敢過于投入。這對于品牌方和二級銷售商都是個不小的問題。有記者采訪了某手機配件店老板,他做了近8年的貼膜生意,正是一個活生生的案例。他介紹說“剛做那兩年手機機型較少,且大多數手機都是直面屏,所以直接貼一般的鋼化膜就能輕松搞定。現在每月都有不同品牌的新機發布,手機屏幕也都各具特色,瀑布屏、劉海屏、水滴屏等等。再加上功能膜的逐漸流行,導致貼膜商家們很難采購這么多類型的手機膜。首先進貨數量不好把控,可能今天還火爆的膜,明天就過時,稍不注意庫存就積壓了,到頭來只能虧損。其次客戶的需求是萬變的,要想滿足所有客戶的需求,根本不可能,所以貼膜生意才會越來越難做。”
其三是繁多的配件種類,讓企業難以實現全覆蓋,加大標準化生產難度,像羅馬仕、洛克也只是選取了充電環節進入其中、杰美特也只深入了手機殼產品,這表示在手機配件市場的橫向擴張或許遠比想象的要難。
那新品種對于行業及市場而言又可能會帶來哪些變化?
第一是對于行業而言,新產品不止是一個單純功能上的“1+1”,隨著將無線充電器、手機云臺等具備較高技術環節的產品與手機殼、手機支架等低門檻產品打通,相當于變向提升這類產品的技術屬性,完成了原本難以進行的橫向擴張,同時也限制大量作坊式工廠的仿制,據了解臻迪對新產品進行數億元投入,在剔除不具實力的玩家后,手機配件行業才能迎來高速發展;
第二是對于品牌經銷商而言,在“復合”產品模式下,之前的產品結構相對單一的品牌可能都會出現改頭換面,品牌和銷售商對于此前可能面臨的配件積壓的問題將不復存在,目前臻迪只會針對某些暢銷機型的手機去推出定制手機殼,其他的型號可以用通用磁貼來解決,滿足任何品牌、型號手機的使用需求;
第三則是對于用戶而言,手機配件有了極大簡化,相比如今出門又是充電器、又是自拍桿又是云臺的,以后一個產品就能完成所有功能,即便捷又實用。相比以往的手機配件市場種類繁多,也缺乏巨頭品牌對其進行整合,如今正慢慢走向“統一”。
總的來看,隨著科技公司進入手機配件領域,不僅對于品牌自身是一次機遇,對于行業而言也將是一次難得的洗牌機會,光靠野蠻生長永遠無法建立核心競爭力。
總結
做好手機配件這個“大生意”,少不了巨頭企業的穿針引線,同時也只有大品牌能做到價格與品質兩手抓,隨著科技企業的紛紛入局,手機配件賽道或迎來全新發展。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深挖智能這口井,同好添加vx:zhinengxiaoyan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智能相對論(微信ID:aixdlun):
?AI產業新媒體;
?今日頭條青云計劃獲獎者TOP10;
?澎湃新聞科技榜單月度top5;
?文章長期“霸占”鈦媒體熱門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萬個為什么》
?【重點關注領域】智能家電(含白電、黑電、智能手機、無人機等AIoT設備)、智能駕駛、AI+醫療、機器人、物聯網、AI+金融、AI+教育、AR/VR、云計算、開發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