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雅虎隕落啟示錄:在壞企業文化面前,再好的生意模式都不堪一擊
原創 大道穩行 錦緞 收錄于話題#科技互聯網1#雅虎1#商業模式1#企業文化1
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關注作者可關注公眾號:大道穩行。
2017年6月13日,美國電信公司威瑞森(Verizon)宣布,44.8億美元收購雅虎旗下核心網路事業的交易正式落地。市值曾一度高達1250億美元的雅虎,最終以賤價出售終結傳奇。
這是當代科技史上,一個經典的因為企業文化問題而導致價值毀滅的商業案例。
巴菲特曾提醒段永平,價值投資首先要看生意模式。復盤雅虎這一經典失敗案例,一個核心啟示在于:在壞企業文化面前,再好的生意模式都不堪一擊。
01
段永平的觀點
(一)段永平關于雅虎的觀點
段永平:擁有一個好的生意模式需要有好的企業文化,不然很快就會搞得像雅虎一樣。(如果企業文化不好,即便生意模式好,企業也不長久。)
段永平:企業文化一般是由創始人建立的,一般非常難改變,雅虎以前企業文化和楊致遠有很大關系。當然,時間長有可能改變,比如惠普。還有就是CEO強的也有可能改變企業文化,比如現在的雅虎CEO就在試圖做這件事。
以前看到的CEO上任,不光是雅虎,一般都是在經營策略上拿出個方案,這種辦法往往行不通,因為這種方案往往是少數人憋出來的,不是大家的愿景。靚女Mayer上來想改的是企業文化,我覺得這是最慢但唯一有機會救雅虎的辦法。(Mayer具體改了什么?)
2010-06-20,段永平:以前的yahoo的文化不太好,有點亂。現在在調整過程當中,至少開始聚焦了。總而言之,yahoo目前還沒有很強大的好的文化,似乎以后也不容易有。沒有焦點的公司早晚會有麻煩。(段永平說雅虎的文化不好,是說雅虎的產品混亂)
(二)段永平關于企業應聚焦的觀點
段永平:聚焦,才能做長期正確的事情。蘋果單一產品的模式實際上是我們這個行業里的最高境界,以前我大概只見到任天堂做到過。單一產品的模式有非常多的好處:
a.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將產品做得更好。比較一下iphone系列和諾基亞系列(2011年要推出40個品種)。蘋果產品的單位開發成本是非常低的,但單個產品的開發費卻是最高的。
b.材料成本低且質量好,大規模帶來的效益。蘋果的成本控制也是做到極致的,同樣功能的硬件恐怕沒人能達到蘋果的成本。
c.渠道成本低。呵呵,不是同行的不一定能明白這話到底有什么分量(同行也未必明白),我是20年前從任天堂那里學會的。那時很多做游戲機的都喜歡做很多品種,最后下場都不太好。
網友問:怎么理解?
段永平:品種多,則單一品種研發投入少,庫存總量多,單位成本也會高。你倒過來想也許就明白了。舉個例子,20多年前我們賣小霸王游戲機(還沒到學習機)時,小霸王游戲機只有兩款:紅白機和藍白機(有點像iphone的黑色和白色),對手們經常都是有好幾十款的。當時我們的銷售部門最多被質疑的問題就是款式太少。好像最后款式多的那些對手最后絕大多數都消失了,原因大概就是品種太多最后導致的問題(其實是表象)。
網友問:當年的小霸王學習機也差不多是單一產品模式,記得當時單一款486B賣得很好,而且在旺季來臨前就備足(生產)了貨源。
段永平:呵呵,這是我能看懂蘋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沒有那段經歷,不一定會知道蘋果有多厲害。
網友問:單一產品的好處多多,為何OPPO與步步高要把手機產品分系列,品種不少呢?(2012-01-29)
段永平:我們屬于知道要追求少品種的,所以相對同行多數來說品種確實要少,但做不到蘋果的水平。
段永平:apple(蘋果公司)還有不少特別厲害的地方,比如:品種單一,所以效率高,質量一致性好,成本低,庫存好管理等等。我從做小霸王時就追求品種單一,特別知道單一的好處和難度,這個行業里明白這一點并有意識去做的不多,我們現在也根本做不到這一點。
比較一下諾基亞,你就馬上能明白品種單一的好處和難度了。諾基亞需要用很多品種才能做到消費者導向,而蘋果用一個品種就做到了,這里面功夫差很多啊。
做產品和市場,往往喜歡很多品種,好處用于不同細分市場,用于上下夾攻對手的品種。壞處搞一大堆庫存,品質不好控制。單一品種需要很好的功力---把產品做到極致。難啊。因為難,大部分人喜歡多品種。就跟投資一樣,價值投資簡單,但很不容易。做波動,往往很吸引人。
網友問:這么多手機公司,為什么蘋果最成功?
段永平:蘋果很難得,focus(聚焦)在自己做的事情上。蘋果有利潤之上的追求,就是做最好的產品。蘋果文化的強度很強,有嚴格的“Stop Doing List”,一定要滿足用戶,一定做最好的產品。
我們不和蘋果比,因為1000個功能里面,有一些比蘋果強,說明不了什么。就像CBA籃球打不過NBA,說我們會功夫,不是扯嘛。
網友問:杰克韋爾奇本人,他的“戰略”我也是有疑惑的。他入主GE早期做的一些戰略,看起來是不錯的,主要是聚焦、做減法,但到了晚期,又走回去了。
段永平:這個我同意。我當時一直都說,從來沒見過企業多元化成功的例子,GE是個例外。現在看來,時間長了都不行哈。
(三)段永平關于善待員工的觀點
段永平:我們做企業的第二個使命就是要給員工創造和諧、相互尊重的工作氛圍,盡量改善工作環境,同時培養人才。就好比我們步步高的員工是研發、生產經營的主體,所以公司要營造和諧、相互尊重的工作氛圍,盡量改善工作環境;另外,我們是學習型企業,在我們公司工作,不僅要使員工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還要培養人、鍛煉人。
不但要提高員工的基本素質,還要提高員工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合格且合適性的人才,盡量減少人才流失。
段永平的觀點有四個關鍵點:要使員工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要給員工創造和諧、相互尊重的工作氛圍;盡量改善工作環境;培養人才。
02
雅虎的正面:好生意模式
楊致遠曾說:雅虎之所以能夠快速成長,就是因為占得了先機,我們提前起跑了,一直在跑,于是跑得越來越快,遠遠地將其他人甩在了身后,日均訪問量超過了所有競爭對手的總和。
雅虎占得的先機,一是率先開創了門戶時代,二是率先找到了盈利模式。
1994年,楊致遠發現:網站越來越多,但彼此孤立,互相沒有鏈接,找起信息來特別麻煩。如果有人想要了解網球相關的所有信息,哪個牌子的網球性價比最高、哪里可以看最新的網球比賽,他并沒有有效的方法。搜索功能還沒誕生,專題眾多、內容豐富的門戶網站也還沒有出現,只能一個一個網站,單獨去瀏覽,耗時耗力。
楊致遠思考:能不能像整理圖書那樣,整理那些單獨的網站?將它們分門別類地放在一個站點上,就像圖書館的目錄索引一樣,而且還可以直接鏈接過去。這樣一來,用戶就可以直接到「體育」類別下、「球類」項目中的「網球」版塊,去找所有網球相關的網站。
門戶網站就此誕生了。

互聯網行業不乏點子,缺乏的是如何讓這些點子變現的盈利模式。楊致遠的天才之處在于,他為雅虎找到了盈利模式:免費內容+商業廣告。以免費內容吸引流量,然后利用它們向企業賣廣告——這套如今我們習以為常的游戲規則,最初是雅虎獨創的,它也是第一家實現盈利的互聯網公司。
到了2000年,受益于互聯網用戶數量的激增,雅虎用戶達到1億人,并擁有2000名員工,以及大約1250億美元的市值。與同行們不同,由于網絡廣告業務,雅虎當時已經實現盈利。
03
雅虎的反面:壞企業文化
(一)產品混亂

在上圖之外,雅虎還有眾多產品。用眼花繚亂、紛繁復雜來形容雅虎的產品線,不為過,怪不得段永平說雅虎的產品亂。
雅虎前高管布拉德·加林豪斯曾在2006年撰寫內部備忘錄《花生醬宣言》,抨擊雅虎業務涉及面太廣,他說:如果業務范圍太廣,則會無一精通。最可悲的現實是,雅虎從來沒有解決自己的核心身份危機。雅虎變化無常的策略經常讓員工感到混淆。
他回憶說:在2006年舉行的一次高管會議中,他曾要求與會者用一個詞來定義谷歌、eBay等互聯網公司。相對于用“搜索”定義谷歌,“拍賣”定義eBay,雅虎高管在定義自己公司時出現了分歧。雅虎高管當時提到的詞匯包括了“電子郵件”、“新聞”、“搜索”等等。
(二)不尊重員工
周鴻祎曾說:
2004年雅虎中國得到了3721這個團隊,那一年是雅虎發展最好的一年,但它不珍惜這個團隊,讓這個團隊短期就去掙錢,也給我們造成了一些掣肘,大家一看干不下去了,就不干了嘛。(利潤至上)
雅虎中國認為無所謂,它一直不重視人,它認為你這個團隊走了也就走了,只要你把業務留下來就行了,但是失去了人,你這個企業也就失去了靈魂。(不尊重員工)
再找人,又沒找對,阿里巴巴確實是一個很成功的公司,但它不是一個技術驅動型公司,所以你讓阿里巴巴做搜索,做門戶,根本不靠譜。(所用非人)
(三)梅耶爾的努力
段永平說:靚女Mayer上來想改的是企業文化,我覺得這是最慢但唯一有機會救雅虎的辦法。
2012年,雅虎新任CEO瑪麗莎·梅耶爾希望改變雅虎的企業文化,讓雅虎員工迎來谷歌式的生活。
1)梅耶爾為雅虎增加了周五下午的全體例會。
2)雅虎所有的餐廳實行免費制度,谷歌的餐廳一直是免費向其員工開放的。
3)對辦公空間與辦公大樓格局進行重大改變,使辦公領域更加舒適,希望提高工作效率。
4)梅耶爾還準備升級雅虎辦公區商店的裝潢。
梅耶爾設想:雅虎的辦公空間里也會出現沙灘自行車與賽格威電動車,而紫色的鍛煉充氣球也許會到處蹦來跳去。
員工的飲食、環境與關愛是谷歌成功創造快樂工作環境的關鍵點。
(梅耶爾以上所做的屬于改善員工工作環境的范疇)
2013年4月,梅耶爾稱:該公司已完成了重塑企業文化以及招募人才的第一階段沖刺;正準備邁向打造完美產品(偉大的產品)的第二階段沖刺。(突出產品重點)
(段永平說:選擇產品重點時,要按照焦點法則、雞肋原則)
梅耶爾說:我們將會改造所有的產品,讓它們擁有更整潔的用戶界面,更現代化的樣式。你可以看到,我們確實期望在今年下半年看到增長。(這屬于把事情做對的范疇)
梅耶爾還強調了移動對于雅虎未來的重要性。(這個至關重要)
04
雅虎的終局
梅耶爾致力于改進電子郵件和圖片分享網站Flickr等產品,并加大了對移動應用、在線視頻、搜索等業務的投入。為了給雅虎注入新鮮血液,梅耶爾還花費超過20億美元收購了50多家初創公司。
但即便是梅耶爾也難于定義雅虎。梅耶爾曾經說過,無論在線搜索還是查閱電郵,雅虎應當成為人們日常習慣的核心。這一戰略并未能阻止雅虎的人才流失和營收下滑。如果有什么,它講述了一個關于雅虎的真理:它仍然是一個模糊的互聯網門戶。(段永平說:企業文化一般是由創始人建立的,一般非常難改變,雅虎以前企業文化和楊致遠有很大關系。)
在過去的二十年間,雅虎先后更換了六任首席執行官,這進一步放大了混淆,讓公司在科技和媒體公司之間不斷進行搖擺。
一些雅虎前員工表示,雅虎緩慢下滑的原因非常簡單:它錯過了搜索、社交媒體和移動等發展機遇。雅虎前搜索業務主管、風險投資人安德魯·布拉恰(Andrew Braccia)表示:雅虎如今所經歷的一切并非是三年前的決定所致,而是因為這家公司在十多年前做出的決策。
2017年,Verizon以44.8億美元收購雅虎旗下核心網路事業。曾經市值一度高達1250億美元的雅虎,就此隕落。
原標題:《雅虎隕落啟示錄:在壞企業文化面前,再好的生意模式都不堪一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