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自然》發布2014自然指數:中國科研產出僅次美國排第二

英國著名雜志《自然》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也是國際最權威的科學雜志之一,自1869年創刊以來,始終以堅持報道和評論全球科技領域里最重要的突破為宗旨。每年,《自然》雜志都會以前一年所發表的論文為基礎,衡量不同國家和研究機構的科研實力,并對往年的數據進行比較,在當年4月上旬發布“自然出版指數”( Nature Publishing Index),指數常被作為衡量高質量的基礎性研究的標志性指標。2011年開始,《自然》雜志在每年5月中旬推出針對中國的“自然出版指數—中國”( Nature Publishing Index-China)。
“2014自然指數”比較了全球國家和機構過去一年在最高質量研究上的貢獻。相較于以往的CC值(corrected count),今年《自然》雜志采用了全新的評分方式——WFC,這是自然出版集團邀請大批國際一流科學家獨創的一種全新指數方法。該方法指出,若每篇科學論文的作者數為N,則將每一位作者對該篇論文的貢獻記作“1/N”分,而不是都記為“1”分,同時考慮了不同學科之間的權衡問題,將學科優勢和研究成果納入分析中,故更能反映一個作者、機構和國家對世界科學的貢獻率。
自然指數的數據庫追蹤了約6萬篇優質科研論文的作者單位信息,涵蓋全球2萬多家科研機構和高校。納入自然指數的論文取自68種自然科學類期刊,都是被科研人員(根據期刊內容而不是影響因子)認定為最好的科研成果期刊,這些期刊由全球在職科學家所組成的兩個獨立評選小組選出,一組負責自然科學,另一組負責生命科學,組長分別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John Morton教授和倫敦國王學院Yin-Biao Sun博士擔任。
此外,評選小組還通過一個大規模的對全世界各大科研機構與高校的調查,對甄選出的期刊進行驗證,該調查共收到2800多個回復。這68種期刊約占自然科學期刊總引用量的30%。自然指數正是基于各科研機構和高校在這68種期刊上的發文貢獻情況做出的統計。
中國的2014自然指數僅次于美國,排名第二
“2014自然指數”的分析是基于上一年度的數據,并聚焦于上一年度全球范圍內貢獻了最高質量科研論文的國家和機構。《自然》指出,在分析國家自然指數時,會考慮人口統計資料、國家在科研發展上的支出、在科研政策與資金方面的調整、網絡及社交媒體的報道等各方面因素,以求分析結果更客觀公正。
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發現,在全球排名前100的國家中,中國2014自然指數僅次于美國,位列世界第二位。在過去的一年里,中國的WFC達到了5206,上升14.9%,不過美國的WFC達到18643,是中國的三倍有余,中美之間差距仍然不小。WFC前十名的國家分別是:

而在此前,“2012全球自然出版指數”前200的國家中,中國排在第6名,前5名分別是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和法國。
中國科學院2014自然指數全球第一,中國20所大學入圍前200
《自然》雜志還排出了自然指數全球前200名的科研機構,澎湃新聞發現,中科院2013年發表的高質量科學論文自然指數在全球科研機構中名列第一,在化學、物理學、地球和環境科學領域均位居榜首;在生命科學領域,排名也在法國科研中心和德國馬普學會之前。自然指數排名前十的機構分別是:

第1名 北京大學 (世界排名:第22)
第2名 清華大學 (世界排名:第37)
第3名 南京大學 (世界排名:第38)
第4名 中國科技大學(世界排名:第49)
第5名 浙江大學 (世界排名:第62)
第6名 復旦大學 (世界排名:第74)
第7名 南開大學 (世界排名:第83)
第8名 臺灣大學 (世界排名:第102)
第9名 武漢大學 (世界排名:第105)
第10名 吉林大學 (世界排名:第106)
第11名 上海交通大學(世界排名:第109)
第12名 中山大學(世界排名:第138)
第13名 四川大學(世界排名:第148)
第14名 廈門大學(世界排名:第151)
第15名 中國科學院大學(世界排名:第167)
第16名 香港大學(世界排名:第168)
第17名 蘭州大學(世界排名:第172)
第18名 華東師范大學(世界排名:第188)
第19名 蘇州大學(世界排名:第189)
第20名 臺灣清華大學(世界排名:第190)
澎湃新聞還發現,在前一年《自然》雜志發布的“2013自然出版指數”前200名機構中,中國科學院也排在第6名,前5名分別是: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德國馬普學會。中國(包括臺灣和香港)只有10所機構入圍。而美國則處于絕對領先的地位,在前100名中占了50個席位。不過,在亞太區排名中,中國科學院則取代前一年排在首位的東京大學,成為亞太區第一名。
《自然》雜志再推中國自然指數調查
或許是考慮到中國科研成果的顯著,在發布2014年全球自然指數后,《自然》雜志再次以特別增刊的形式于12月17日推出了有關中國的自然指數“Nature Index: 2014 China”。在這期的特刊中,《自然》雜志分析了2013年1月1日到12月31日中國發表的論文情況,聚焦了對某些極高質量的研究做出貢獻的城市、研究機構和個別研究人員。
這一次的報告不僅指明中國總的WFC達到了5206,而且特別提出中國論文WFC為4051,國際合作WFC為1155。
根據WFC評分,中國排名前10位的城市是:
1、北京(包含150家研究機構,將中科院計算在內WFC:2,050,排除中科院WFC為:1,329);
2、上海(WFC:712,具有63家研究機構);
3、南京(WFC:310,具有30家研究機構);
4、香港(WFC:241,具有17家研究機構);
5、長春(WFC:224,具有11家研究機構);
6、武漢(WFC:217,具有33家研究機構);
7、合肥(WFC:212,具有17家研究機構);
8、杭州(WFC:178,具有17家研究機構);
9、廣州(WFC:170,具有27家研究機構);
10、天津(WFC:168,具有19家研究機構)。
《自然》指出,中國科學院是世界領先的科研機構,在遍布全國的114家直屬研究機構中,有48500名科研人員,2013年的年度預算是54億美元?!?5年來,中國科學院已經成為科技革新和科學發現的大本源,從地區性的領先者一躍成為世界巨頭,中國的研究人員們正在將知識強國推向一個新高度?!?/p>
在新增刊中,《自然》雜志根據WFC評分列出了中國的200名頂級研究機構,其中排在前20位的是: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