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訪│加拿大華裔議員成長史:靠武俠和香港電影打入社交圈
【寫在前面】
在一個以外來移民為主的城市,經濟發展的多樣性需要社會各個層級人的共同努力。對于正從傳統制造業轉向經濟、環保可再生能源行業的加拿大安大略省來說,更是如此。
作為加拿大首位擁有大陸背景的省議員,董晗鵬近日接受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專訪時表示,讓新移民融入社區,讓青年人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讓老年人安享晚年,這些對城市發展至關重要。
董晗鵬,上海人,13歲移民加拿大。2014年贏得安大略省議員選舉。董晗鵬對加拿大城市規劃、教育、交通等有深入了解,曾經參與加拿大聯邦及省級政府的多項事務和競選活動。
安大略省位于加拿大東南部,北至哈得遜灣,東鄰魁北克,西接馬尼托巴,南部則與美國的明尼蘇達、密歇根、俄亥俄、賓夕法尼亞和紐約諸州為界。安省工業主要有制造業,東南部城市帶為加拿大工業中心,主要城市為多倫多、渥太華。

通過武俠小說和香港電影融入當地社區
澎湃新聞:你到加拿大才13歲,需要融入加拿大當地社區,你當時怎么都怎么做的?
董晗鵬:1990年9月23號,我和母親、姐姐到加拿大,當時已經是晚秋,天氣變冷。我們到了不久,突然有一天,鄰居就送了很多東西給我們,家具、杯子,反正你能想到的東西都有,我姐姐一查發現是加拿大的感恩節。我們當時就覺得這里的人都好熱情。
我爸爸當時在離家近的地方找了私立學校,但其實是移民學校,通常是新移民的孩子會在這種學校做過渡。因為這個學校里面所有的課程都是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課程,我們就去那上課。
澎湃新聞:和周圍的朋友相處還算順利?
董晗鵬:學校有很多的華人,但這時候的移民潮其實是香港人。別說主流和新移民的歧視吧,就是你不說廣東話,都有歧視現象。剛到加拿大,我們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面,講普通話的圈子。我那時候的娛樂一是看書,看武俠小說。因為社區的圖書館是對外開放的,而且有中文書籍,還很全。還有個樂趣是我們當時去租了很多錄像帶,都是香港電影。無意當中,這兩件事情使我保持了中文。而我的廣東話也通過看香港電影學會了。后面我就用我在香港電影里學到的廣東話慢慢和他們聊起來,這樣慢慢擴大了自己的圈子。
我在社區的圖書館花了很多時間,其實圖書館相當于我們的社區服務中心。很多新來的移民不知道手續要去哪里辦,都是通過圖書館的前臺和工作人員來咨詢,他們都很樂意幫助你們,而加拿大在移民安置上也花了很多的資金來幫助新來移民。剛去的家庭如果收入低,可以去當地社區申請車票、早餐券,通過摸索,以及移民社區里的朋友介紹,慢慢開始融入。
面對面交流獲得選民信任
澎湃新聞:后來怎么會走上加拿大主流政治競選的路?
董晗鵬:我后來去了多倫多大學,讀政治和經濟。在我高中快畢業的時候就開始接觸政治活動。有個暑期,我在海鮮公司上班。因我的老板在政治上是比較活躍的分子,他就帶著我去參加一些活動,整個過程讓我感覺特別好——一個新移民的孩子對于加拿大主流政治參與的新鮮感是非常大的。而我又會中文和英文,我有優勢,翻譯、策劃一些中文社區的活動、招募義工等。我很享受這個過程,也可以擴大我的社交網絡。
澎湃新聞:在競選過程中,怎么讓安省的選民支持你?
董晗鵬:參加選舉,都需要花費很多的人力和財力。當時我還有全職工作,只能下班后開始選舉工作。而我在國外那么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很簡單,在國外,你必須要把自己放在選民面前,他如果沒有見過你,沒聽過你,為什么要選你呢。他們會來問你選舉之后會給他們帶來多少的福利。
這就是涉及到安省現在民生的最大要求。我當時敲門選舉的時候,并沒有準備很多宣傳資料。我就說我的政綱現在還沒有建立起來,我如果現在告訴你我要怎么做,那就是胡謅。我覺得選舉不是向民眾示威,而是了解他們的需求。我現在就是來了解他們的需求。比如交通,我們有次是和兩個義工去車站,然后等車的時候就和老百姓聊,問他們對交通有什么建議。這時候選民就告訴我,說我們這個區總共只有一條路出來,要坐電車,非常堵塞,每次停的時候會把兩邊道路堵了。如果能開辟快速車道,有車把絕大部分的人送到上班區,很多上班族會受益。所以我就搞了一些簽名活動,也和市議員和公交公司接觸過,現在這項工作正在進行中。
我從選民那大致總結了4個問題,交通、老年人、青年人就業問題和城市規劃問題。這也是我未來主要的目標。
人生選擇并非只有上大學
澎湃新聞:你自己是移民過去的,從學生時代開始感受到加拿大的文化,對加拿大的教育有深的了解,你怎么看待加拿大的教育?
董晗鵬:現在安省有規定,每個高中生畢業時,必須要獲得40個小時的義工時間。我覺得這個很有必要。這個對他們進入大學有幫助。自從有這個規定,學生會去非營利、公益性的機構做義工。你參與過后,你的公民意識,對民主程度提高都會有幫助。
年輕人培訓方面,我一直覺得,在高中時代一定要對他們做職業定向。我自己說過,讀商科出來很難找工作,但我在高中的時候并不知道這一點,也沒有人來提供我這方面的訊息和導向。高中生能嘗試性地接觸行業和社會工作,對他們未來從事何種職業會有更好的理解。比如有些高中生說我要做醫生、律師。如果他們有機會去律師行做一些工作,可能會發現自己并不適合做這方面的工作,可能我更適合做生意和修車子。所以給高中生一些嘗試性機會。
在國外,對技工非常注重,他們有學徒制。安省有個現象是,這些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學生進入學徒制后,要學習4年,但他們學習到2年的時候,工作機會已經有了,中途輟學的很多,拿不到文憑,未完成實習計劃的人數很多,這對他們以后的就業會有影響。
其實學徒制和中國的教育就有很多不同。我們一直也在告訴很多高中生,我們以后的道路不一定就是大學,也可以是大專,可以是學徒的項目,使你自己有一技之長。
澎湃新聞:中國有中國夢,美國有美國夢,那你是怎么定義各個國家間的不同夢想?
董晗鵬:我覺得我是加拿大夢的受益者。在我看來,最重要的不是你能不能達到目標,目標是在不斷變化的。如果你能很好地享受這個追夢的過程,每進一步都會有收獲。
加拿大是個對移民很開放的國家。我經常和別人辯論,有人說新移民只能做一些勞工,對社會的貢獻沒有其他高薪階級高。但我并不認為這樣,第一代移民都是工薪階級,他們會希望自己的孩子過得比他們好,他們的孩子也會努力。所以我自己對新移民政策的保護也非常關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