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244
  • +1
    47

財政科研經費黑幕重重,國務院動刀千億級中央財政科技計劃

新華網
2015-01-12 12:51
来源:澎湃新聞
財經上下游 >
字号

        綜合新華網北京1月12日消息,國務院近日印發《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分散而重復的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將重新整合為五大類目。外界評價,這份改革藍圖攸關全國重大科研項目每年近千億資金立項、執行和監督,觸動深層利益。

        《方案》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先后設立了一批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但是,由于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分類資助方式不夠完善,現有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存在著重復、分散、封閉、低效等現象,多頭申報項目、資源配置“碎片化”等問題突出。

        《方案》強調,要強化頂層設計、打破條塊分割、改革管理體制、統籌科技資源,加強部門功能性分工。

        《方案》提出,建立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構建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新機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加強部門間的統籌和協同;依托專業機構管理項目,把政府部門從項目的日常管理和資金的具體分配中解放出來;建立戰略咨詢和綜合評審委員會;建立統一的評估和監管機制,提高科技投入的績效;完善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加強信息公開和社會監督。

        有媒體評價,這份《方案》將挑戰過去各類型科技資助計劃一旦立項后就“只能生不能死”、必須不斷投入、但欠缺合理評估機制的現實,還將整并目前分散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等各個政府部門下的應用性科研項目,形成科研財政經費按照創新鏈分配,創新鏈依據產業需求部署的局面。

        眼下,各類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分散在40多個國家機關。《方案》要求,將現行近百個“九龍治水”、迭床架屋的項目資金渠道,優化成新的五大類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布局體系:

        ——面向基礎研究和科學前沿探索部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聚焦國家重大戰略產品和產業化目標,部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針對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社會公益性研究,以及事關產業核心競爭力、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安全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部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安排技術創新引導專項(基金),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資本化、產業化;

        ——安排基地和人才專項,提升中國科技創新的基礎能力。

        《方案》明確了改革的實施進度,提出按照整體設計、試點先行、逐步推進的原則,經過三年的改革過渡期,到2017年,全面完成改革,按照優化整合后的五類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運行,并建成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

        據《科技日報》報道,一名內部人士表示,這套《方案》“觸碰了各部門權力和利益格局”,“它將對中國未來的科技管理體制產生深遠的影響,前面也許是未知和阻力,但改革的方向不會改變。”

【延伸閱讀】改革方案誕生記:習近平多次研究部署

        科技日報1月9日消息,作為黨中央、國務院直接推動的一項重大改革,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吸引各界關注目光。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研究部署改革方案。改革涵蓋一半以上民口中央財政科技經費,涉及近40個管理部門,由科技部、財政部牽頭提出的方案,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科技資源碎片化”“項目多頭申報”“九龍治水”,這些科技界長期為人詬病卻不敢輕易觸碰的頑疾,在方案中有了與之呼應的“良方”:政府各部門不再直接管理具體項目,“錢袋子”交給專業機構打理,資源配置不再“天女散花”,國家科技計劃全面整合成五大類……

        2014年6月19日,科技部、財政部接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通知,要求科技部、財政部牽頭,盡快就優化整合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提出改革方案或意見,并將進展情況及時報中央改革辦。

        兩周后,科技部與財政部建立部門聯合工作機制,由科技部部長萬鋼和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總牽頭,下設聯合工作小組,科技部王偉中副部長和財政部余蔚平部長助理共同擔任組長,科技部條財司和計劃司、科技部相關司局和財政部教科文司全程參與。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方案》起草工作。張高麗副總理專門聽取科技部、財政部匯報并提出要求。劉延東副總理多次召集科技部、財政部專題研究。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方案》進行了審議。

        2014年9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審議《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每年涉及近千億元資金的近百項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大蛋糕”將優化整合。

        2014年10月1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審議通過《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

        2014年12月底,《方案》全文發布。

        據悉,最初設計的改革方案并不是要動如此之大的手術,曾經考慮在現有格局下進行調整,各大計劃不作大的變動,將大計劃全鏈條打通,對小計劃進行整合歸并,調整支持方式,避免同質研究,加大對行業科研工作的穩定支持。同時,只是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聯動。但最后選擇了“斷崖式”、“顛覆式”的優化整合的方向,真正從國家全局高度提出改革建議,對中國科技計劃“動真刀”。

        這場被視為科技體制改革的“重頭戲”,拉開了自上而下、部門聯動的革新大幕。

        構建新的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體系框架和布局,是本次改革的關鍵。

        十年來,科技攻關計劃(后來的科技支撐計劃)、863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科技計劃的貢獻是巨大的,但從整個科技計劃體系來看,部分重復、封閉的問題就凸顯出來了。

        “從過去的按照創新鏈垂直分段管理,打破部門、階段和領域的界限,整合為五大計劃。”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部部長呂薇看來,重點研發計劃在打破部門和階段界限的基礎上進行跨行業整合,將分散在科技部、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的應用性研發項目整合為一個計劃,其特點是根據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根據創新鏈布局財政科技經費。也就是說,科技計劃的資金分配將從一些分散的獨立項目,轉向支持一些以需求目標為導向,從研發到成果轉化,再到技術應用示范和推廣一體化(RD&D)的項目。

        科技界有句調侃科學家的話:“不是在接受評審就是在接受評審的路上”。本次改革有望扭轉評估檢查過多過繁的局面。“現在,一個科研單位可以掛很多基地牌子,一個優秀人才要背負太多人才計劃頭銜,這也意味著他們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應對諸多檢查評估。”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張先恩說,《方案》提出調整優化基地和人才專項,其中的改革空間值得期待。

        “由于觸碰了各部門權力和利益格局,它將對中國未來的科技管理體制產生深遠的影響,前面也許是未知和阻力,但改革的方向不會改變。”一位內部人士透露。

【延伸閱讀】新華社揭科研經費黑幕:仿制藥50年賺的錢不如國外一個新藥

        新華網北京2014年12月22日消息,2013年中國全社會研發投入已達1.2萬億元,其中財政科研經費5000億元,居世界前列。但科研領域亂象叢生:科研風氣“浮躁化”、項目申請“行政化”、經費落實“功利化”……

        武漢科技大學文法學院教授黃濤說,有些科研人員拿到課題經費后,寫一篇論文就能交賬,還能評職稱,“一舉兩得”。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研究中心主任趙振宇說,有的學者同一本書換幾個名字出版,就可當成不同的課題成果,讓人不齒。

        “官大學問大,權大經費多”也成為普遍性問題。科研經費七成按照牌子、帽子、位子分配,三成“撒了胡椒面”。能夠拿到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二等獎的,大多是“學術大佬”,少有年輕人。黃濤說,一些年輕人為了爭取課題,只能“拉大旗扯虎皮”,掛上領導大名領銜申報。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鐘書華說,大學體制強調行政治校,因為資源配置、決策權都與行政權力有關,所以有些老師“搞成果為了當官,當了官成果更多”。

        華中師范大學一位教授說,有些院士用兼職的方式,到學校當“買辦學者”,利用名頭壟斷項目資源和大筆經費,再將具體項目“分包”給“小毛刺”學者,自己坐收大頭

        在經濟欠發達地區,非“牛校”等因素制約了學校的整體發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我們全省能拿到的,還不如一個浙江大學。一些科研項目多的院校‘拿錢買人’,造成我校人才大量流失,逐漸被邊緣化。”東北某大學一位處長說。

        科研風氣“浮躁化”、項目申請“行政化”、經費落實“功利化”等問題大大影響了中國的科研活動成效。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的統計顯示,中國有320多萬名研發人員,居世界首位,但科技創新能力僅排世界第19位;中國國際科學論文數量已居世界第二位,本國人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居世界首位和第二位,但能“賺錢”的卻很少,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10%左右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王宏廣表示,以紡織服裝行業為例,中國專利占全球80%,但利潤排名前20的專利一個也沒有。而在醫藥行業,中國九成是仿制藥,從1949年到2008年,50年來仿制藥獲得的利潤還不如國外一個新藥利潤多

        一位受訪企業家說,近8年來,中國科研資金投入已經接近3萬億元,但市場上叫得響的新成品、新技術仍然太少。每次看到科技、教育主管部門拿著厚厚一摞項目申報表,不禁想問:這么多項目你們管得了管得好嗎?

        一方面,科研活動的“論文導向”使得科研成果以發表論文作為主要衡量指標,成果能否轉化不受重視;另一方面,“缺少產權保護”“立項脫離市場”“重立項、輕評測”等問題,也使科研行為“功利化”、“浮躁化”。

        南京某大學一位副院長說,“300多萬科研大軍寫論文,僅有萬分之幾的科研經費用來做產品。”科研不是圍繞市場轉,而是圍著經費轉、圍著部門轉。這種扭曲的體制是困擾科研創新的根本原因。

        國務院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于學軍認為,科研經費使用實質是財政分配問題。由各級財政集中資金,然后分撥給各個部門,再向下撒胡椒面的做法,不僅浪費低效,而且容易腐敗。

        針對科研經費使用效率不高等問題,專家建議科研立項應貼近市場,以產品為導向評價科研,最終實現經費管理去行政化等。

        于學軍認為,中國2013年財政科研經費高達5000億元。如果停止條塊分配財政經費的做法,可以節省不少錢

        鐘書華建議把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分開。一方面,在項目申報、經費分配環節減少行政官員、“學閥”、“學霸”的干擾;另一方面,變“以論文為導向”為“以產品為導向”,加強科研與經濟的關聯度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董事長、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建議,應把分散的項目補貼改為建設公共、公益性研發平臺、測試平臺、創新平臺、檢測平臺。公共平臺大家都用,也是一種市場機制。財政的錢支持企業創新,應該變“前補貼、前支持”為“后補貼、后支持”,使沒有實力的企業不敢拿,有實力的企業完成項目后心安理得地拿,起到二次調節作用。

        南京工業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王冀寧指出,要謹防改革在執行中變相走樣。從發達國家經驗看,必須形成管錢、分錢、監督三方分離的體制,徹底改變政府部門“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狀況,同時要防止改革成了近親繁殖、繼續壟斷資源的手段。在經費使用上,引入社會監督;在成果考核上,以產生的經濟效益為依據。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47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244)
    发表
    已经到底了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
            大发888方官| 尊龙百家乐娱乐场开户注册| 百家乐官网长玩必输| 真人百家乐蓝盾娱乐平台| 免费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百家乐前四手下注之观点| 真钱百家乐官网游戏排行| 舟山星空棋牌游戏大厅下载| 百家乐巴厘岛平台| 百家乐官网网娱乐城| 百家乐分析软件骗人| 百家乐官网庄闲的比例| 大发888博彩娱乐城| 豪华百家乐桌子厂家| 百家乐官网大路小路三珠路| 博狗娱乐| 赌场百家乐攻略| 永济市| 网上赌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博九网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威尼斯人娱乐城佣金| 百家乐玩法的技巧| 立即博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永州市| 菲律宾太阳城官方网| 大发888亚洲赌场| 百家乐百博亚洲| 海尔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棋牌百家乐官网有稳赚的方法吗 | 总统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飞天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真人视频出售| 网上的百家乐是假的吗| 百家乐三珠投注法| 百家乐官网老千| 百家乐官网代理合作| 百家乐官网佛牌| 澳门百家乐官网实战视频| TT娱乐城投注,| 娱乐城去澳门| 888娱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