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京海墨韻 | 當代中國畫名家——張仁芝水墨藝術世界
京海墨韻名家

張仁芝
北京畫院專業畫家
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國家一級美術師
中國畫學會理事
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
北京京海墨韻書畫院名譽院長
張仁芝,京海墨韻合作藝術家。1935年生于河北興隆,1962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同年到北京中國畫院(今北京畫院),至1995年任北京畫院專業畫家。
學院派圣手
1957年,張仁芝以優異的成績在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畢業后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拜師美術教育家蔣兆和;著名山水畫家、美術教育家李可染;著名美術教育家宗其香門下,張仁芝跟隨三位藝術巨匠系統學習中國畫技藝九年有余。在這九年的學習生涯中張仁芝的藝術之路越走越寬,在學習眾名家的同時,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恩師李可染曾說張仁芝:“仁芝畫路很廣,有繼承能出新!”

1989年張仁芝與恩師李可染先生、師母鄒佩珠一起看展覽

1962年畢業前在美院與宗其香先生、黃潤華先生及同學合影
張仁芝老師是央美附中建校以來的第一屆畢業生,被美院附中保送到大師云集的中央美術學院,和范曾、孫克等人是同班同學,和當今藝術界身價最高的畫家崔如琢,是同門師兄弟。在央美學習期間,系主任葉淺予先生負責人物白描課教學、班主任蔣兆和先生負責水墨人物寫生課、寫意花鳥課由李苦禪先生任教、工筆重彩人物由劉凌滄先生任課、山水畫寫生由李可染、宗其香先生任教。在這樣的師資陣容下,張仁芝老師打下了近乎完美的藝術基礎。
1959年,張仁芝老師尚未畢業的時候,他創作的青綠山水畫《百花山牧馬》已被人民大會堂北京廳收藏。這是新中國建國以來首位年輕的畫家作品入選人民大會堂。

百花山牧馬 張仁芝
藝術成就
其個人作品曾6次入選(第3屆 第4屆 第6屆 第7屆 第8屆 第9屆)全國美展!作品曾入選百年中國畫大展、國際水墨雙年展以及國內外各類邀請展、專題展、綜合展、藝術提名展,并多次獲獎。
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13次,出版作品集24本。作品為中國美術館、北京畫院、國家畫院、釣魚臺國賓館、人民大會堂、中南海、天安門城樓、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及部分省市藝術博物館、名人紀念館收藏。書法有作品參展與發表。
中西融合
張仁芝的山水畫,是立身于傳統繪畫,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終于完善了中國山水畫中西融合在“用線”改造方面的缺失,并且讓中國山水繪畫在用線、用墨、設色乃至光感上,分別達到了前無古人的和諧統一之高度。真正把中西融合后的中國山水繪畫帶向了一個新紀元,開啟了全新繪畫格局與篇章。

班夫雪峰(加拿大) 1985年作
張仁芝山水畫,用線掙脫傳統繪畫程式,把自古以來國畫中的二維平面視覺進行改造,單純用線呈現出了畫面景物的三維立體般的質感效果,這是他的獨創。他畫面中的線,與西方繪畫塑造景物形體方式進行結合,形成了一種飄逸縱橫的細筆用線山水畫,甚為靈動。線條看似無規則,其實每根線都緊隨景物形體結構,毫無廢筆,線條穿插間一種構成感、現代感油然而生,更賦予了畫面時代審美趣味。

英國切斯特市過街橋 2008年作
作品欣賞

春天的腳步 /張仁芝

冬日的湖邊 /張仁芝

玉帶夏日 /張仁芝

頤和園昆明湖御碑 /張仁芝

冬之晨 /張仁芝

老北京胡同的記憶 /張仁芝

景山望鐘鼓樓 /張仁芝

早春時節 /張仁芝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