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個人征信報告現侮辱字眼,誰之過?誰之責?又該何解?

題圖 / 圖源:網絡
出品:NBS新品略 作者:吳文武
征信報告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份極為重要且嚴肅的文件,一般征信報告是不可能會出現侮辱字眼的,然而這樣的事居然還真就發生了。
01 個人征信報告現侮辱字眼引熱議
5月24日,“個人征信報告現侮辱字眼”快速沖上微博熱搜第一,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情是這樣的,據人民網江蘇頻道報道,江蘇南通市民房女士在查詢個人征信時發現,其征信報告上的[工作單位]一欄中竟然被寫上了:專業做雞十幾年。
原來是房女士和晉商消費金融之間存在借貸關系,2018年房女士與晉商消費金融分支機構簽署了一筆個人消費借貸合同,貸款期限約定為36個月,但是在去年2月,因為疫情原因,房女士提出延期還款,晉商消費金融也答應其延期至2020年底再接著還款。
早在4月6日,房女士在人民銀行南通中心支行查詢個人征信就發現了上述問題,隨后向該行進行了反映。
后來協調核實發現,晉商消費金融承認是其向征信系統上傳了上述不當信息,做了在線刪除,并修改了房女士的相關職業信息。
不少網友發表評論稱,老百姓看得極為重要的征信報告文件,在金融機構那邊竟然可以如此輕易修改。更有網友表示,無法理解這條征信信息是如何通過審核的!
02 征信報告是如何生成的?
人們在辦理金融業務時都會使用到征信報告。那么,征信系統是如何運作的,征信報告又是如何生成的?
我們所熟知的征信系統是指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包括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和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庫。
中國的個人信用信息基礎建設最早始于1999年,2005年8月底完成與全國所有商業銀行和部分有條件的農信社的聯網運行,從2006年1月開始,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正式運行。
有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央行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庫就收錄了8億人,其中有3.7億人有信貸記錄。到2019年6月19日,中國已經建立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征信系統。
央行征信系統的信息來源主要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收錄包括企業和個人基本信息,在金融機構的借款、擔保等信貸信息,以及企業主要財務指標。
央行征信系統主要使用者是金融機構,其通過專線與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總部相連,并通過商業銀行的內聯網系統將終端延伸到商業銀行分支機構信貸人員的業務柜臺。
也就是說央行征信系統是一個平臺,數據都是由相關金融接入機構傳送,這也是我們每一個人信用信息生成的過程。
房女士個人征信報告出現侮辱字眼,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有網友就質疑了,難道個人征信報告金融機構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答案當然是不行!
一位銀行的朋友告訴新品略,金融機構可以在征信報告中寫入信息,但征信報告肯定不是想怎么寫就怎么寫,金融機構對于征信報告的可填寫項,各類情況要如實填寫,金融機構內部也有著詳細規定。
對于網友們特別關心的第二個問題,個人征信報告是怎么審核的?
貝殼財經引述權威人士的觀點報道稱,從征信行業技術角度看,征信審核機構的主要是借錢還錢等金融業務規則,個人基本資料屬于文本信息,機器無法識別,超出了審核范圍。
03 誰之過?誰之責?又該何解?
房女士遇到的個人征信報告出現侮辱字眼一事,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無法理解的,如此的低級錯誤確實不該發生。
此次事件也引發了人們對征信報告的熱議,在新品略看來主要反映出的以下兩個主要問題,所有金融機構應該加以重視及規范。
第一,部分金融機構缺乏專業性和嚴謹性。
對于所有的金融機構來說,專業性、權威性是其最重要的屬性,而且專業性尤為重要,無論是在業務辦理和客戶服務的過程中,處處都體現著專業性。
金融機構業務運營過程中,內部合規管理、信息復合及信息審核方面更應該要注重專業性、嚴謹性。
晉商消費金融此次上傳房女士的個人征信信息中居然出現了侮辱字眼,可以明顯看出該金融機構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在客戶信息審核方面是不嚴謹的,應該加強內部信息審核,加強內控。
第二,金融道德風險和操作風險仍然存在,永不可松懈。
房女士的個人征信報告出現侮辱字眼一事,從更深層次角度來看就涉及到金融機構及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的道德風險問題,金融機構道德風險問題一直存在。
銀行等金融機構頻繁出現征信違規而被處罰,原因包括征信用戶管理不規范、未取得信息主體書面同意查詢信用報告、違反個人信用信息查詢管理規定、未經同意查詢個人征信信息、個人征信系統用戶變動未及時備案等。
金融機構具體負責業務的信貸員存在道德風險,專業意識不足,客戶征信報告是權威信息,肯定不能隨意填寫并上傳。
可以看出金融機構應加強內部管理,內部業務流程操作規范,嚴格按照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內部業務細則進行業務規范操作,防止低級錯誤再次發生。
同時,個人應該重視征信報告,積極維護自身權益。
征信作為個人基礎信用報告,是最重要的信用評估工具,人們很看重個人征信報告,就在于征信報告的權威、專業、客觀和公正,征信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一份守信用的誠信度檔案,更被視為“誠信身份證”。
個人征信信息是由金融機構操作上傳到征信系統,一般情況下,個人并不知情,如果一旦發現信息出現錯誤,要及時反映情況,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最后新品略想說的是,在大數據和數字征信時代,征信是重要的信用憑證,個人和企業都要珍愛信用,征信同時也是金融機構風控管理的重要工具,要合法合規使用。維護征信系統的專業性、嚴肅性、公正性、客觀性需要每一個參與者共同努力。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