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現代牧業通山牧場堵門繼續:只剩兩天草料,奶牛面臨大量死亡

遭村民封堵14天以來,平均每天死亡3-4頭,牧場將奶牛挖坑掩埋。 牧場供圖
截至11月29日下午2時,現代牧業湖北通山牧場因污染問題,引發當地村民聚集堵門事件持續14天。此前一天,通山縣政府和牧場方均發出承諾,首次遷出4000頭奶牛,一年內遷走牧場并關門,但當地村民認為一年時間過長。
11月29日中午,現代牧業(通山)有限公司負責人常輝向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表示,牧場承諾一年內遷走關門,“短期內不是不搬,是確實有困難”,泌乳牛不適合長途運輸,只能等305天的泌乳期過后才能運輸。
常輝稱,因出入口被封堵,外面的草料進不來,里面的牛奶運不出。每天有3-4頭牛死亡,目前已死亡60余頭,2000余噸鮮奶被倒掉,“牧場內的草料還能堅持兩天,兩天后可能會有大批的牛死亡”。為防止屆時可能將發生的疫病,他希望村民能理解這一情況之緊急,讓首批4000頭牛能夠運走,讓草料和防疫藥品能夠進牧場。
國家現代農業技術體系奶牛遺傳育種與繁殖實驗室崗位科學家、華中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楊利國也向澎湃新聞強調,重要的是要做好檢控防疫,及時淘汰病牛并做好隔離。
通山縣從各部門抽調了數百工作人員,挨家挨戶給村民做工作,但仍無明顯效果。一位程姓村民對澎湃新聞表示,其實很多村民希望縣領導能組織一個現場會,把村民叫在一起進行公開承諾,聽聽村民的意見,“這樣村民早就散了,誰愿意不分晝夜守著,人受累還挨凍”。
政府發四次承諾書,逐戶做村民工作
當地有村民對此表示理解,但又表示無力控制局面。在九宮山鎮開餐館的陳先生認為,當地政府和牧場方面已經作出承諾,“現在不能再堵了,應該坐下來好好商量問題,讓牧草進去,保證牛能活下去”。

11月28日凌晨,仍把守在牧場門口的村民。 澎湃新聞記者 陳興王 圖
11月28日,通山縣政府與現代牧業同時發出承諾,保證現代牧業(通山)有限公司在2015年11月26日前將奶牛無條件全部運走,并關閉牧場 。從即日起,在一個月內運走4000頭奶牛,以后每月分批運走干奶期的奶牛。
11月17日,村民堵門的第二天,通山牧場和當地環保部門發出承諾稱,在2015年1月底前,陸續調出2500頭奶牛,將奶牛的總體數量控制在7000頭;此外,停止在九宮山鎮轄區內沼液還田工作,對病死牛做無害化處理,對惡臭氣體采取防治措施等。如果在2015年5月31日前未達到以上承諾,牧場將在2015年6月1日后四個月內將奶牛無條件全部運走。
11月23日,通山縣政府又發出通告,稱2015年5月31日前,如果現代牧業(通山)有限公司沒有按照2014年11月17日向九宮山鎮群眾兌現市級環評批復(驗收)要求,將依法采取措施,督促現代牧業(通山)有限公司在2015年6月1日起的四個月內,將奶牛無條件全部運走,并依法關閉。
11月26日,通山縣政府再次發出承諾,自2014年11月26日起,一年內確保現代牧業(通山)有限公司所有奶牛全部遷出通山。此前,該事件得到了湖北省省委書記李鴻忠的批示,要求采取有力措施,解決問題,維護發展。湖北省省長王國生就此要求全力做好工作,防止擴大事態。
11月28日下午,第四份承諾書發出后,村民們還是在繼續封堵牧業大門。九宮山鎮黨委書記阮志剛告訴澎湃新聞,當地政府連續數日一直在挨家挨戶走訪村民,做工作希望村民能理性維權,走合法的途徑維權。
據通山縣政府一位官員透露,該縣從各部門抽調了數百名工作人員,挨家挨戶給村民做思想工作,但仍無明顯效果。最新的承諾書發出后,當地村民仍沒有放棄封堵牧場大門。
村民:絕大多數維權村民都是理性的
多位村民向澎湃新聞表示,之所以沒有撤離,一方面是因為1年時間過長,另一方面是因為當地政府曾兩次動用警力,激化了矛盾。通山縣政府一位參與此次協調工作的人員也認為,動用警力會引起村民的抵制和反感。此前11月19日凌晨4點,當地確實動用警力,準備勸導村民離開,但未能成功。
11月27日晚9時許,通山縣長胡娟曾前往堵門現場勸導村民,承諾要遷走牧場,希望村民能先讓牧草運進牧場,以避免奶牛死亡。但胡娟此行未能讓村民放棄堵門的行為。胡娟與一位村民相談約十分鐘后離去。
11月28日凌晨5時許,大批的警力在通山牧場中門聚集,勸導村民離開,與當地村民相持1個多小時后撤離。雖然氣氛緊張,但澎湃新聞觀察到,現場并未發生沖突。
多位村民對澎湃新聞稱,個別村民向民警隊伍投擲石塊的行為并不可取,“這次我們維權,絕大多數人都是理性的”,也希望政府“能拿出誠意,動用警力只能激化矛盾”。
牧場:人手極缺,希望讓草料和防疫藥品進入

11月29日中午,通山牧場負責人常輝告訴澎湃新聞,目前公司已經承諾一年內遷走牧場,遭村民封堵14天以來,已有近2000噸鮮奶被倒掉,60頭奶牛因消瘦、腸胃疾病死亡,平均每天死亡3-4頭,目前牧場奶牛存欄量為8700頭。
“不是我們不愿意盡快搬走,確實有難處”,常輝說,首批能運走的4000頭奶牛屬于青年牛只和處在干奶期的牛只,而剩下的奶牛需要在泌乳期結束后才能運走。“泌乳期奶牛不能長途運輸,而奶牛一年有305天的泌乳期”。
牧場目前草料和防疫藥品已經不足,“草料最多還能維持兩天,兩天后奶??赡軙竺娣e死亡”。常輝表示,希望村民們能理解原諒,“我就是個養牛的,現在不管是誰的責任,我相信大家都不愿看到這些奶牛死亡”。
對于已經死亡奶牛的處理和防疫工作,常輝表示,已經在牧場內挖掘了2米深的坑,將已死亡奶牛做處理后掩埋。但牧場的工人也被堵在了門外,牧場人手極缺。一位在牧場工作的當地村民告訴澎湃新聞,11月28日起,九宮山鎮50余名在牧場工作的村民已經停止在牧場上班。
面對每天死亡的奶牛,常輝表示,牧場的處置力量不足,如果奶牛過幾天發生大面積死亡,為防止屆時可能發生的疫病,他希望村民能夠理解這一情況之緊急,讓首批4000頭牛能夠運走,讓草料和防疫藥品能夠盡快進牧場。
國家現代農業技術體系奶牛遺傳育種與繁殖實驗室崗位科學家、華中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楊利國對澎湃新聞介紹,每天死亡三到四頭牛,如果按這樣的頻率不變的話,一年上千頭,占萬頭牧場的百分之十,死亡率不算高。“但只有兩天存糧了,這個情況對奶牛非常不利,死亡率可能會上升,不管出于什么矛盾,希望大家能保持理性。”楊利國強調,重要的是要做好檢控防疫,及時淘汰病牛并做好隔離。
楊利國說,對死亡的牛進行掩埋,是目前官方認可的一種處理方式,除此之外,還有用無害化處理的方式進行,比如高溫高壓,微生物降解等方式,但這種方式成本就比較高。掩埋相對來說比較適用,一般情況下老百姓不用恐慌,但掩埋地選址也要遠離水源地、農田等,要對掩埋的坑做好消毒防護,但從長期來看,掩埋也有潛在威脅,一旦發生洪災、地震等,環境被翻轉,細菌接觸空氣,容易發生疫情。
乳業專家王丁棉對澎湃新聞表示,不管奶牛是什么原因死亡,再加上斷糧的威脅,抵抗力、免疫力身體素質上都會下降,這會導致死亡率高發。而大批奶牛死亡,對企業處理尸體也有挑戰。如果這件事情持續發酵,沒有恰當處理好尸體,那還可能會因此影響消費者對整個奶業市場的信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