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被整形改變的人生:9級傷殘,嘴張大也只能容下一根指頭
11月17日夜里近9點,周夏同幾位朋友一起,在揚州一條小巷吃晚餐。她們點了兩盤水餃,準備隨便吃點就回酒店休息。
當天下午,周夏剛結束了在揚州市江都區法院的官司,她沒有請律師,在長達近3小時的庭審中,她自己完成了訴訟。
周夏狀告了揚州市衛生局,實際上,與她有糾紛的,是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2013年1月,周夏在這家醫院的口腔頜面外科做了面部整形手術,術后她發現自己“毀容”了。在接下來的1年多時間里,離婚、失業、心理治療、維權……周夏需要依靠抗抑郁藥物來維持情緒穩定。
61歲的母親看著周夏,用川音繪聲繪色地講起外孫是如何乖巧機靈。幾位朋友也夸贊周夏有個懂事的兒子。也只有當話題聊到兒子時,周夏才不自覺地笑了,這是她一天下來,第一個笑容。
她的朋友們也笑了。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記者注意到,她們的笑容里有一種相似感——整形手術后臉部的緊繃感,讓笑容有些舒展不開。
為“更上相”,選擇整形
17日,是周夏與惠子、雙雙的第一次見面。她們初次碰面時,都會打量一番對方的顴骨和下頜骨,不約而同地說:“你的看起來比我的好一點。”
她們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求美者”,在過去兩年里,通過網絡上傳播的信息,她們陸續在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口腔頜面外科進行了面部整形手術,花費了5萬元不等。
同時,她們都認為自己的臉被整“失敗”了。
“下頜骨削得過多,外板切得過多了。顴骨也推得太前……你看,我這樣就變成了兩張臉,前面一張窄的臉,后面一張寬的臉。”周夏伸出兩手食指,在臉上相應的部位比劃著。
她墊過的下巴有些輕微上翹。距手術過去近兩年時間,她的下巴仍舊泛著紅紫色,麻木、疼痛也一并伴隨著她的日常生活。
周夏并不是因為長得不好看而選擇整形,與大部分四川姑娘一樣,周夏也長得不錯。但因為“喜歡看娛樂新聞”,看到很多明星都有做過面部整形,而她已經30多歲,有經濟能力“讓自己更美一點”,周夏有了整形的念頭。
“我下頜骨有點寬,拍照的時候不太好看,我想稍微磨掉2毫米,會上相一點。我不喜歡尖臉,我比較喜歡高圓圓那樣的臉型。”
惠子是來自浙江的企業白領,她對整形的想法與周夏差不多。“最開始我是想做鼻子(整形)的,可醫生說我的鼻子很好、不用做,讓我做了顴骨、下頜骨和下巴全套”。
17日當天,惠子、雙雙分別從外地趕到揚州,陪周夏開庭,想為她作證——整形手術之后,她們無一例外地認為,自己的手術失敗了。
為他們主刀的是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同一名主任醫師。
這批“患難姐妹”此前通過QQ群、微信等相互結識,并經常交流整形失敗后的維權方案。
“據我目前知道的,認為自己臉被整壞的人有20多個。”周夏告訴澎湃新聞,這些人大多不是揚州本地人,他們此前都在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做過整容手術。
整形“失敗”,成了9級傷殘
2013年1月2日,周夏說自己“帶著一個很美的夢”來到揚州人醫,找口腔頜面外科的郭軍醫師。最終以“覺雙下頜顴骨寬大且不對稱14年”為由入院,準備整形手術。
“郭軍在好大夫在線、悅美網之類的整形美容網站和論壇上,口碑非常好。”周夏說,在幾個整形交流QQ群里,“常有人在里面邀姐妹們一起去找郭軍做。”回想起那段時光,周夏隱約覺得,那些QQ群的活躍者,很有可能是一些醫生的托兒。
整形的念頭醞釀了半年多。期間,她搜集、比較了北京、上海的多家醫院,最終還是被網上的“好評”征服,選擇了揚州市第一醫的郭軍來做整形手術。至少在幾家知名的整形美容網站上,郭軍醫生的知名度甚高。郭本人也多次受邀前往天津、武漢等多家醫院“會診”。
經過前期面診、溝通,周夏原本只想“磨2毫米下頜骨”,最后的手術卻是顴骨、下頜骨、下巴都做了。
術后幾天,周夏的手術部位出現腫大,“我發現左側下頜骨被削骨過度了”。她咨詢郭軍,得到的答復是“術后3個月臉才能基本定型”,即便要修復,也需要等到半年后。
接下來的數個月,周夏不斷向國內多家整形醫院咨詢,也找韓國的整形醫院了解,得到的答復都是“切骨過度的修復很難,可以用假體填充,但可能會脫落,不能和肉長在一起”。
周夏曾在醫療美容整形網站——悅美網上用網名發帖求助,并附上自己打過馬賽克的照片,向醫生咨詢自己的臉“該如何補救”。實名認證用戶郭軍醫師回復該貼:“上排第二張看確實截骨過多了”。
2013年4月,多次嘗試自殺并出現心理問題的周夏,被家人強制送進四川省人民醫院治療,目前仍需要服用抗抑郁藥物。不久,丈夫與周夏離婚。時年12月底,周夏以醫療糾紛為由,將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告上了法院。
2014年7月,在揚州廣陵區法院的委托下,揚州市醫學會對周夏做出《醫療損害鑒定書》(揚醫損鑒【2014】014號),專家認定,醫院的診療過錯行為,是造成周夏張口受限的主要因素,并對應9級傷殘(由重至輕共10級)。
揚州市衛生局對醫院作出行政處罰
“張口受限”對周夏的生活帶來了實際影響——她的嘴張開,最大只能容下1根手指;吃蘋果需要先切成小塊;牙齦部分裸露,刷牙需使用兒童牙刷。
此外,揚州市醫學會的鑒定書還認定,揚州人醫對周夏實施的手術屬于“美容外科”手術項目,而主刀醫師郭軍是美容牙科醫師,并不具備美容外科資質,“手術已超出其診療范圍”。
實際上,周夏在2014年5月份就已得知,郭軍的美容主診醫師資質“有問題”,并先后多次通過信件、電子郵件、網站、電話、上訪等方式,向揚州市衛生局、揚州市長熱線網站投訴、舉報揚州人醫郭軍“超范圍、超類別行醫”。
但她一直未得到相關醫院和醫生被查處的答復。9月1日,無奈之下,周夏將揚州市衛生局告上了法院,要求衛生局對她的舉報作出書面答復。
11月17日下午的庭審持續了約3小時。在庭審即將結束前20分鐘,揚州市衛生局才表示,該局已于11月12日對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做出《行政處罰決定書》。
揚州市衛生局認定,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對周夏實施的“面部軟組織提升術、頦下成形術”屬于外科診療范圍,超出了口腔科診療范圍,因此,依法對其處以相應的行政處罰。
“超范圍、超類別行醫”?醫院不服
不過,對于“超范圍、超類別行醫”的指控,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則表示委屈、“不服”。
該院口腔頜面外科主治醫師、郭軍的助理常財旺醫師告訴澎湃新聞,在整形手術前,醫患間會進行溝通,“達成一致簽署手術同意書后,才會進行手術”。
常財旺稱,每個人對“美”的標準都不一樣,“(下頜骨)切多切少是認識的問題”,整形是否“失敗”不好界定。
“我們的手術是符合診療規范的,不管是從行業習慣還是衛生法律法規來說,其實都沒有超。”揚州人醫醫患溝通辦公室雎勝勇對澎湃新聞說。
揚州人醫口腔頜面外科實施的上述整形手術,是否超出了“口腔科診療范圍”,仍存在著爭議。
對于揚州市衛生局做出“超范圍、超類別行醫”行政處罰決定,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已向該局提出了申訴。此外,醫院方面已向法院提出申訴,申請省級醫學鑒定機構對周夏術后情況進行重新鑒定。目前尚未得到答復。
11月17日,周夏起訴揚州市衛生局的案件并沒有當庭宣判。在母親的陪伴下,周夏已返回四川老家,等待著法院的判決。
此前,她起訴揚州人醫的官司也還在進行中。維權了近1年時間,周夏說自己什么進展都沒有。“我至少還被認定為張口受限、9級傷殘,維權還有盼頭。但是其他削骨過多的人,她們的痛苦和訴求更難被正視。”
(為保護受訪者隱私,文中整形患者者系化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