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過習近平彭麗媛的聯合簽名嗎?這里就有
【編者按】
今年5月,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的16個小學生用漢字給習近平寫信。沒想到,收到了回信,還有習近平和彭麗媛兩人的共同簽名。人民日報客戶端《如何請到習大大彭阿姨來做客》的文章,附上了習近平彭麗媛給小學生的回信,二人的聯合簽名首次曝光。以下為全文:

很多人都給習大大寫過信,但怎樣寫才能讓大大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今年5月,塔斯馬尼亞州的16個小學生用稚嫩的漢字給習大大寫信。沒想到,夢想成真,收到了回信,還請來了習大大彭阿姨。
他們是怎么做到的?
早上去,晚上走。18號一天,留給了霍巴特。
霍巴特是誰?它在哪?不是首都,也不是經濟文化中心,在很多國人眼中,它名氣小到甚至很難和那些大腕級的城市們一起愉快玩耍。
但是,歷史性的一天到來了。18號,霍巴特三個字,以高鐵般的速度傳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在世界上想必也有了新的名號。
因為,習大大去了那。為“情”,為“理”。
【情】一老一少,兩次邀請
很多人都給習大大寫過信,但怎樣寫才能讓大大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塔斯馬尼亞州小學生的信,肯定是一篇“范文”。
5月,聽說習主席要訪澳,16個學生用稚嫩的句子,描繪了塔州的獨特物產和美麗風光。習大大在17號的演講中,一講到這,語調都溫柔了:“(信中)特別提到了塔胡恩空中棧道、大峽谷,當然還有‘塔斯馬尼亞惡魔’,如果去大峽谷呢就可以撿到美麗的孔雀羽毛。這讓我充滿了好奇。”
范文是怎樣寫成的?


孩子們滿心歡喜地寄了出去。沒想到,夢想成真了。收到了回信,也請來了習大大彭阿姨。

這是不是他們倆一起的簽名首次亮相?
愛學漢語,愛中華文化,憧憬去中國,期盼多一些中澳交流——你說,這樣的孩子不鼓勵,怎么行?
18號上午,在州督府草坪上,他們和習大大彭阿姨一起聊天,一起種下一棵玉蘭樹苗。孩子們送上珍貴的禮物:一只穿著校服的可愛泰迪熊。
習大大發出邀請:希望你們到中國去,去訪問、去學習。以后,還可以繼續書信聯系,把你們的好消息告訴我,一同分享。
多數孩子還收斂著自己的興奮,等習大大夫婦一轉身,他們馬上唧唧咋咋鬧成一團,用夸張的表情連連評價習大大彭阿姨:
“lovely”!
孩子們在信中的描繪,令人神往,可真要去大峽谷撿孔雀羽毛?太奢侈了!熱情的塔州人民想了辦法,把“塔斯馬尼亞惡魔”(袋獾)請到了草坪上。
在塔州人民眼中,它像大熊貓一樣珍貴。一只出生不久的“小惡魔”被遞到了彭阿姨手中。

習大大問:怎么抱?
彭阿姨輕聲說:像抱嬰兒一樣。
習大大對澳方說:你們養育了一群可愛的“小魔鬼”。
告別孩子們,再來敘一段舊情。
2001年,塔州州長培根去了福建。習大大和他一道簽署了福建省與塔州建立友好省州關系20周年聯合聲明。
當時,他邀請習大大訪問塔州,習大大答應了。
一晃十幾年過去,培根英年早逝,但習大大念念不忘這位老朋友,忘不了對他的承諾。

真是嘆服大大的記憶力,他還記得培根最愛的那首歌《鼓浪嶼之波》。
再也沒有比這更完美的故事情節了(是事實):遺孀哈妮是澳中友協會員;長子馬克是澳中工商理事會塔州分會主席;次子斯科特是工黨議員,看起來和中國沒啥關系,但他有“戰略規劃”:把7個月大的女兒帶到現場,并告訴習大大“今后我們要帶她去中國”。
一起看照片,相互送禮物。屋子里的溫馨哦,估計至今余味繞梁。
剛才說到了和福建友好省州的事,地方交往早,讓民意基礎根深葉茂。

這會兒,見完培根家人后,代州督布洛、州長霍奇曼,干脆把幾乎所有的副州長、部長都叫到了現場(今天是給州政府放了假嗎?)逐一向習大大介紹“班子成員”。
會見前,房間里的椅子不夠用,只能臨時從別的房間往這搬。

接著是午宴。且不說環境怎么美,單單這菜單,就見識了他們下了多少細功夫:所有食物都來自塔州,每個下面都標明了產地,比如“雜拌夏季豆類”這道菜,下面一小行字是:蠶豆和荷蘭豆——總督府花園。 敢情,這些豆就來自我們剛才的草坪啊!
【理】朋友鐵了路好走,南極科考意義大
午宴后,直奔港口。
找張地圖更清楚:

大名鼎鼎的“雪龍”號就在這。在執行中國第31次南極科考任務途中,停靠補給。
阿博特總理趕來了,陪著習大大參觀。他給習大大說的話很是掏心窩:之所以陪同您前來,塔州對您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陪同去外地考察,規格和禮遇相當的不一樣。有些什么講究,記得咱們9月份《跟習大大去出訪(7)》里說了不少,感興趣的微友們可以翻出來看看。
習大大和阿博特一道,跟中澳南極科考站視頻連線。
兩個站離得不遠,一個叫中山,一個叫戴維斯。
從屏幕上看去的感覺,有點像艙里的宇航員。他們講了工作生活情況,也紛紛表態(大意是):一定好好干!
習大大和阿博特的講話,都反復強調了一個意思:南極科考對人類意義重大,中澳要繼續加強合作。
朋友鐵了路好走,中澳趁熱打鐵,簽了南極合作諒解備忘錄。

后來,阿博特有事先走了,也可能是善解人意滴先走了。(設計臺詞:你們自家人見次面很不容易,我就不多打擾了。)
習大大在“雪龍”號上,看了兩個地方。
一個是展覽室。
科考的奮斗歷程,不僅有圖,更有人。展覽室第一張大照片是30年前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我國首次南極考察立功受獎人員。照片里的汪海浪、吳林,今天還在“雪龍”號上干,一個是副領隊,一個是水手長。站在習大大身邊,憨笑著搓著手。大大勉勵他們:再立新功!
還有一張圖,實在是和冰天雪地不太搭。
周圍白雪皚皚,他們竟然光著膀子、喝著啤酒,露天泡澡!原來這是中澳科學家聯合冰架考察后,返程途中泡循環熱水。
“溫度多少?”
“15度。”
另一個是實驗室。
主要是采樣。一位研究員給習大大展示了細胞儀,正研究微微型浮游生物種類和數量。
他說,這是最底層的生物鏈,就像海洋草場,通過研究它們可以進一步了解海洋生態環境。
聽說一個研究員來自廈門的海洋所,習大大說,我過去經常去。(看來,大大關心科考可是有年頭了。)
還有兩個故事:
1、在邁過一道艙門時,門檻高,習大大抬腳邁進去,扭身看看身后的彭阿姨,輕道了一聲“來”,抬手牽著彭阿姨邁過門檻。
2、習大大和彭阿姨走下輪船,所有的隊員紛紛站到甲板上。隊員們這一走,就是163天。
習大大揮揮手,再揮揮手。
不知是誰帶了個頭,一亮嗓子,所有人齊聲喊:習主席好!
習大大朗聲說:一路順利!
那個場景,淚窩窩淺的,真是有點受不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