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英國伊頓公學校長攜2億獎學金攬才,明確不在中國辦分校

日前,培養了19位首相的英國知名寄宿制中學伊頓公學的校長托尼?里特(Tony Little)攜帶兩億元人民幣獎學金來到上海,旨在為具有卓越潛質的中國貧困學生提供幫助,讓他們有機會接受國際名校的精英教育。
該獎學金旨在為那些有卓越潛質的中國貧困學生提供資金,幫助他們在WLSA聯盟(全稱The World Leading Schools Association)學校及世界著名大學接受教育,使其成為具有中國情懷、世界眼光的人才。全額獎學金包含學費、住宿費及生活費, 預計中學階段資助金額在每人45萬-60萬人民幣,大學階段資助金額每人150萬至250萬人民幣。世界名中學聯盟理事會主席托尼?里特和歐盟教育基金會主席Berry Bock 為2名即將進入高中和大學的學生分別頒發了45萬元和100萬人民幣的獎學金,后者頒給了復旦附中學生閆呼和。
作為WLSA七位常務理事之一,復旦附中校長鄭方賢告訴澎湃新聞,WLSA自2011年7月在紐約成立以來,已經有來自美、英、德、瑞士、南非、澳大利亞等數十個國家地區的著名高中加入聯盟,英國伊頓公學、溫徹斯特公學,美國格羅頓中學、哈佛西湖中學和中國的復旦附中、北京四中等都在列。WLSA致力于推動中西方學校、高中與大學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三年來多次舉辦了世界性的校長論壇、聯盟學校的教師培訓、學生交換活動、精英學生論壇等。
為培養更多的學生成為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的領袖人才,WLSA聯盟舉辦了國際高中課程班。WLSA精英獎學金的成立將進一步提升辦學質量,資助更多優秀學生完成高水平的中學和大學教育。
托尼?里特表示,WLSA將以實際行動全力支持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為學生的培養和成長提供更多的機會。
對話托尼?里特:伊頓辦分校的前提必須是寄宿制男校
近年來,國外的名校紛紛搶灘中國的教育領地,被稱為上海最貴國際學校的上?;蒽`頓國際學校是英國老牌名校,另一所英國名校哈羅公學也計劃來上海開分校,而作為英國頂級貴族男校的伊頓公學,以“精英搖籃”、“紳士文化”聞名世界,學校培養了包括經濟學家凱恩斯、詩人雪萊在內的許多著名人士。英國的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曾就讀于此,英國現任首相卡梅倫是第19位畢業于伊頓的英國首相。這所頂級名校會來上海開分校么?面對澎湃新聞記者的疑問,伊頓公學校長托尼?里特明確回答“NO”。
澎湃新聞:為什么不來中國,不來上海辦分校?
托尼?里特:伊頓如果設立分校,前提是應該要非常契合伊頓的精神:寄宿制的男校。而現在上海的國際學校是混校和走讀,并且教授的是IB課程。
澎湃新聞:英國有多達600多所的寄宿學校,絕大部分是私立的,您呼吁多建公立寄宿學校,為什么?
托尼?里特:寄宿制學校不僅能夠為忙碌的家庭減輕子女教育的壓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學生寄宿部應該成為英格蘭學校的組成部分,為孩子們提供一個系統化的學習生活環境,孩子們在學校可以完成作業,還可以參加很多課外活動。
伊頓公學已經創辦了一所公立寄宿學校(Holyport College),招收500名學生,今年9月已正式開學。這所公立寄宿學校的創辦得益于聯合政府力推的自由學校計劃。英國的寄宿制教育是非常有特色的,而且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認可。這種教育模式非常適合年輕人。我認為,如果能在英國全國范圍內推廣好的寄宿制教育經驗將會讓全國的孩子都受益。
寄宿制一直以來都是私立學校的優勢所在,而公立教育體系內只有35所寄宿制學校。另有25所公立學校最近已經開設或計劃開設寄宿部。
英國私立學校的學費近年來持續飆升。平均來看,寄宿制私立學校的學費每年大約是28000英鎊,伊頓公學的學費大約是每年32000英鎊。但是,公立寄宿學校是不收學費的,家長只需要支付7000至12000英鎊的生活費,貧困家庭還可以享受助學金。
澎湃新聞:聽說您年輕時被伊頓錄取就是獲得了獎學金。WLSA聯盟這一次拿出2億元設立獎學金,什么樣的學生可能會入您的法眼?
托尼?里特:我來自一個普通家庭,母親是醫院文員,父親14歲輟學,在機場做保安。由于音樂特長,我拿到了學校的獎學金,被免去五年學費。目前,20%的伊頓學生都能拿到獎學金。
此次WLSA挑選獎學金有3個標準:首先是學業優異;其次,有一門非常熱愛的興趣或者一技之長;然后能夠適應文化和社交的轉化學習。當然,中國學生必須有很好的英語水平。對比我自己以前學習的感受,雖然拿了獎學金,但是總覺得有點格格不入,所以希望WLSA獎學金能夠不僅提供獎金,還能兼顧學生的心智發展。
澎湃新聞:2013年時,英國教育部長來上??疾?,對于上海的教育尤其是數理化水準很贊賞,并邀請上海的小學數學老師去英國傳授教學經驗。如果采用中國的教育方式來改變英國的考試系統會有什么后果?
托尼?里特:試圖將一種文化的模式轉換到另一種文化語境下是很危險的,比如要把中國的教育系統轉移到英國,或者英國轉移到中國,都是不適應的。
具體來說,我覺得英國的教育系統是可以從上海的教育中吸取經驗的,特別是數學。中國的中小學生從小對數學、數字很有自信,但是英國的孩子通常都覺得自己數學不好,到了中考的時候就很頭疼。
但學業成績并不是唯一。英國傳統的所謂自由式教育理論是不錯的,指向是學生的全面發展。政府用考試的形式評測學生也沒錯,可如果做得過頭了,就向學生發出了錯誤的信息:考試是最重要的。中國的高考就是這樣。在這種情況下,考試對于進入大學很重要,但是對于整個人生來說,卻需要更多的素養和技能。如果一直只致力于學業成績的考核,大方向就錯了,英國當下的教育弊病就在此。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