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交強險5年來首度扭虧背后:靠投資收益找補,承保仍虧損
澎湃新聞記者 徐庭芳
字號

2013年,全國交強險保費收入1259億元,賠付成本880億元。交強險承保虧損43億元,投資收益45億元,經營盈利2億元, 當年實現盈虧基本平衡。 CFP 資料
交強險終于盈利了。根據中國保監會近日公布的數據,2013年全國交強險首度實現盈利2億元。
雖然一直處于虧損狀態的交強險5年來首度扭虧,但是2億元的盈利是建立在45億元的投資收益和43億元的承保虧損上。換而言之,交強險的主營業務仍不容樂觀。
時至今日,交強險運營已有八個年頭,全國有50家險企(包括9家外資險企)獲得交強險經營資格。
根據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整理的數據,從2006年至2008年底,交強險累計承保虧損37.4億元,投資收益共計44.3億元,盈利合計為6.9億元,交強險似乎有了一個好的開頭。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承保車輛數量的不斷加大、賠付率不斷上升,交強險走入了全行業持續性虧損的狀態。截至2012年底,在抵扣投資收益后,交強險全行業已累計虧損超過250億元。
今年,交強險終于走出連年虧損的“泥潭”,實現了行業整體“微盈”。數據顯示,2013年交強險的賠付率與費用率均有所下降,分別為73%和30.6%(剔除救濟基金后為28.9%),綜合成本率則為103%,為6年來最低。
不過,必須指出的是,險企的投資收益連年創下新高,是行業盈利的關鍵原因。據統計,2009至2012年的行業投資收益分別為24億元、25億元、20億元、29億元,而2013年行業投資收益高達45億元,增長近1倍。
交強險的主營業務現狀仍不容樂觀,保費收入與支出成本相差無幾,整個行業承保虧損的態勢并沒有改變。
自2006年正式實施開始,交強險的保費一直實行全國統一的收費標準,但會根據具體汽車型號也就是“汽車座位數”有所區別。如今盡管已實現盈利,保險公司通過拒保、拒賠減少成本的做法仍為消費者詬病。
由于帶有一定的社會保障性質,且收費標準和保險條款普遍一致,險企的交強險業務盈利空間普遍較小。數據顯示,在50家參與險企中,僅有8家盈利,分別為國壽太平財險、太保財險、平安財險、中華聯合財險、鼎和財險、長安責任保險和信達財險。
除去平安財險自2008年連續盈利外,余者的承保僅在去年扭虧為盈。相比之下,9家外資險企更是“全軍覆沒”、無一盈利。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