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海軍裝備最大供應商中船重工改革啟幕:科研資產整體上市

中國最強最大、國際一流的船舶集團——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拉開新一輪改革大幕。
10月13日晚,中船重工集團旗下的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重工,601989)公告,擬對所屬科技產業公司進行整合重組。
中船重工集團權威人士當天在上海的一次會議上透露,“2015年、2016年將百分百是中船重工集團的并購年、注資年。”
中船重工集團成立于1999年7月,是中國最大的造修船集團之一,擁有100多個成員單位、28個科研院所、12名院士和4萬多名科技人員,是中國海軍裝備最大的供應商,目前中國大約85%海軍裝備、100%核潛艇的建造都來自于中船重工。
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獲悉,中船重工集團已于今年8月底出臺《中船重工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見》,其核心要點就是要圍繞中國重工,打造軍工行業上市旗艦。
16家科技產業公司先整合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中船重工集團擁有完備的艦船研發體系和僅次于中國科學院的工程技術科研團隊,下屬28個科研院所在艦船裝備研發領域市場占有率超過80%。
2013年,中船重工集團科研院所資產收入約為350億元,毛利率高達20%-30%。據安信證券的研究,在該集團2013年103億元利潤總額中,有約三分之二來自中國重工以外的資產,其中科研院所可能占到大部分。
中國重工此次對旗下的科技產業公司的重組整合涉及公司多達16家,其中10家為全資子公司,6家為直接或間接控股公司。
本次重組整合,中國重工擬按照科技產業公司歷史沿革分別設立4家科技控股公司,然后將16家科技產業子公司股權對應注入,最終實現全部科研院所業務資產上市。
目前,中船重工集團科研院所改制注入的準備工作已經開啟。知情人士透露,“2014年中船重工集團將完成科研院所分類,預計年內完成分類方案并平穩推進科研院所改制工作。”
中國重工還擬向中國進出口銀行申請90億元的重大軍工任務優惠利率貸款。 “以前軍工產業一般是不貸款的,但是目前訂單爆發,生產任務飽滿。軍方政策預付款難以滿足企業用于材料、備品、備件等流動資金需求。”上述 知情人士說。
還準備注入兩大類資產
眼下,中國新一輪軍工大改革正加速推進。
10月9日,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防科工局)就《全面深改總體方案》、《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征求十大軍工集團等公司和部門的意見。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局局長許達哲要求國防科技工業主動作為,突出軍工混改、科研院所改制、軍工資產證券化和軍民深度融合等重點,此外要加大力度、加快節奏,敲定時間表和路線圖。
據了解,中船重工集團已經定位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將推進深層次的混合所有制。知情人士表示,未來,中國重工將是整個集團的主業上市平臺,中船重工集團會按照“整體上市、分部實施”的原則持續推進資產注入。
除了上述28家科研院所,接下來中船重工集團還計劃將兩大類軍工優質資產擇機注入中國重工,包括水中兵器總裝、軍工電子裝備等在內的集團存續軍工資產,以及此前集團承諾注入的11家企業。
此外,中船重工集團還將推進股權結構多元化,實施股權激勵、員工持股等,同時還將與民營資本進行深度合作,引入更為市場化的經營機制。推進內部專業化重組和資源整合,提升核心競爭力和整體優勢,同時對外要加大并購力度,實現優勢互補,促進轉型升級。
前述知情人士透露,對股份公司內部優質資產培育、發展,力促時機成熟時分拆上市,這是中國重工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還會針對國家規劃重點發展產業進行持續注資,鼓勵產融結合、產研結合的發展模式;此外,充分運用資本工具,推動產業橫向、縱向并購整合,實現低成本擴張和跨越式發展。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高曉春認為,未來軍工行業是一個成長性行業,而不光是純靠資產注入。軍工行業的成長性一方面來自裝備需求,另一方面來自軍隊技術民用化。而軍工企業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管理層持股,實現了軍工企業長期發展的內部激勵機制。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