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金融危機以來,美國人基本包攬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各大名校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人數統計,芝加哥大學備受青睞。(資料來源:瑞典皇家科學院,彭博社)
與化學獎、物理學獎、文學獎、醫學獎與和平獎不同,諾貝爾經濟學獎并非諾貝爾遺囑中提到的五大獎勵領域之一,其由瑞典銀行在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全稱應為“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始于1969年,迄今已歷時45載。回顧45年來的歷史,幾乎重大的經濟研究成果都獲得了諾獎殊榮,這從一個側面鞭策著經濟學家為全球經濟的繁榮與發展做出貢獻。
諾貝爾經濟學獎可以頒發給單個人,也可以最多由三人分享,其主要目的是表彰獲獎者在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新的經濟分析方法等領域所作的貢獻。
在經濟學獎處于草創期的1970年代,獲獎人數總計為17人。觀察這些面孔可以發現,都是保羅·薩繆爾森(Paul A. Samuelson)、約翰·希克斯(John R. Hicks)、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等自由主義陣營的“經濟學巨匠”。
從獲獎者的國籍來看,美國約占30%,其余為歐洲、英國和當時的蘇聯。
到1980年代,仍是享有世界聲譽的經濟學家不斷獲獎。勞倫斯·克萊因、詹姆斯·托賓、詹姆斯·麥基爾·布坎南,以及羅伯特·索洛等人成為獲獎者。托賓和索洛等關注市場不穩定性的“凱恩斯主義(Keynesian) ”經濟學家大量獲獎是這一時期的特征。另一方面,羅拉爾·德布魯等認為“市場將趨向均衡狀態”、堅持“一般均衡理論”的數理經濟學家也得到高度評價。
進入1990年代后,風向開始從重視“人”向重視“領域”轉變。對經濟學的發展作出貢獻的“領域”得到重視,而開創或發展這一領域的多位學者相繼獲獎。可能是由于承擔金融市場功能的瑞典國家銀行支付獎金,對市場功能存在質疑的學說開始難以獲獎。這一時段,認為在不景氣時期政府應該積極介入市場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開始喪失其在學術界的影響力,而認為市場無所不能的新古典主義經濟學——“芝加哥學派”的學者們則相繼獲得了經濟學獎。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0年以來,美國的經濟學家幾乎包攬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據了解,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頒發的標準,關鍵要看能否開創出經濟學研究方向,并為此奠定理論框架。回顧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6年間,諾貝爾經濟學獎一直比較偏向于應用和技術領域,一些經濟學領域基礎研究的大師幾次與諾獎失之交臂。如2013年得主——美國經濟學家尤金·法馬、拉爾斯·皮特·漢森以及羅伯特·J·席勒的獲獎,因為金融危機、房產和股票泡沫都在全球出現過,這是一個典型的危機經濟學的延伸。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諾獎得主一覽(附官方獲獎評價)

經濟治理,尤其是對普通民眾作出的貢獻和經濟治理分析,尤其是企業邊際領域方面的貢獻。

他們所開發的“市場搜尋理論”不僅有助于人們理解“為何在存在很多職位空缺的時候,仍有眾多人失業”、“規章制度和經濟政策如何影響失業率、職位空缺和工資”,還“遠遠適用于勞動力市場外的其它領域”。

他們因在宏觀經濟領域所作的研究而獲獎,他們的研究成果解答了許多有關經濟政策與宏觀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問題,“類似GDP、通脹、就業和投資之間因果關系的問題”。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稱,薩金特和西姆斯的研究可以用于辨別政策和經濟的關系,并解釋什么是“預期”,這可以解釋“不能預期的政策行為”產生的影響。
◆2012年 美國經濟學家阿爾文·羅思和勞埃德·沙普利。


他們為“現有對資產價值的認知奠定了基礎”。諾貝爾經濟學獎評選委員會指出,幾乎不可能去預測未來數天或者數周內股票和債券的走勢,但卻有可能預測較長的時間,例如3-5年內較為廣泛的走勢,這些看上去令人驚訝,卻又前后矛盾的發現,正是法馬、漢森和席勒的研究成果,奠定了人們目前對資產價格認知的基礎。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