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朝怎么放假:做九休一,還有77天公假日
【編者按】
眼下,“十一”長假即刻到來,擁堵的高速和人滿為患的景區,你是選擇出行還是在家?
近年來,關于中國公共假期、帶薪休假的討論不斷見諸媒體。當下中國的工薪階層做五休二,還有春節、端午、中秋、國慶等節假日,姑且不論這樣的節假日安排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橫向比較是不是合理,歷史地看,唐朝官員也是上班族,他們做九休一,另有77天公假日。“唐朝休假辦法”VS.“全國假日辦”模式,你更偏愛哪一種?

順此一提,“旬”原指“十日”,但在唐代慢慢演變成了“旬休”的意思,如白居易詩《郡齋旬月假命宴,呈座客,示群寮》所云:“公門日兩旬,公假月三旬”。此“三旬”并非“三十日”,而是“三個旬休日”。
在敦煌吐魯番發現的唐代歷日,已有注明“蜜”日(星期日)的,但這種“七曜”制度傳自西方,在唐代只用于占卜吉兇,“純為占星”。它難以和十日制的旬休結合起來。“七曜歷”在唐代甚至和天文器物、天文圖書等占卜物品一樣,被列為民間不得擁有的違禁品。七曜制度一直晚到辛亥革命以后全國行用西歷制才通行。
除了旬休,唐代官員還有不少公假日。《唐六典》卷二“內外官吏則有假寧之節”條下小注說:
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節前三日,節后三日],寒食通清明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臘各三日[節前一日,節后一日]。正月七日、十五日、晦日、春秋二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日、七月七日、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每旬,并給假一日。五月給田假,九月給授衣假,為兩番,各十五日。
依此,唐代官員每年各種節日和節氣公假,多達四十七天,若加上五月的田假和九月的授衣假各十五天,則高達七十七日,反映了農業社會的作息時間表。除此之外,《唐六典》還規定:
父母在三千里外,三年一給定省假三十五日;五百里,五年一給掃拜假十五日。
這種省親和掃墓假的實行情況,可見于穆宗朝的一道敕書:
長慶三年(823)正月敕:“寒食掃墓,著在令文,比來妄有妨阻。朕欲 令群下皆遂私誠,自今以后,文武百官,有墓塋域在城外并京畿內者,任往拜掃;但假內往來,不限日數,有因此出城,假開不到者,委御史臺勾當。仍自今以后,內外官要覲親于外州及拜掃,并任準令式年限請假。”
看來這種假期到晚唐仍然存在,而且確實在依令式施行。其他如婚冠、喪葬、病、事故等,也都可以請假。
總結來說,唐人的旬休不如今人的周休多,但節日等假期,則遠遠多于今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