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斯諾登:為保住領先地位,美國考慮竊取中俄企業情報

美國近來一直高調宣稱,中國正有組織地通過網絡竊取美國公司的經濟情報。但來自斯諾登的最新爆料似乎又給美國政府扇了一耳光。
美國獨立新聞網站The Intercepet近日報道稱,美國情報局(DNI)2009年的《四年度情報界審查》秘密報告曾建議美國政府用包括“物理與網絡”的各種秘密手段竊取包括中國、俄羅斯等國家公司的情報與知識產權,以“保證美國的領先地位”。
美國政府曾不止一次宣稱美國雖然進行監聽,但不涉及商業間諜行為。今年5月,美國媒體曾報道,美國情報機構的監聽范圍不單局限于政府以及涉恐人員,也包括華為、中國電信、巴西石油等多個公司。美國情報總監詹姆斯·克拉珀曾公開回應稱,“美國情報界收集經濟資料并非秘密……但我們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們不會竊取外國公司的機密信息來提高美國公司的全球競爭力。”
這番義正詞嚴的回應似乎是為了有意和其宣稱的“中國網絡間諜活動”區隔開來。然而,斯諾登的最新爆料卻顯示,提高美國公司的全球競爭力似乎正是美國情報機構監聽的目的之一。
這份文件稱,“以中國、俄羅斯、印度、伊朗為中心的國家將在2025年挑戰美國的主導地位”,“美國的技術與創新優勢將大幅降低……外國跨國企業的技術能力將超過美國本土公司。”文件稱,“這將讓美國逐漸地、很可能永遠地在類似能源、納米技術、醫藥以及信息技術等關鍵領域喪失優勢。”
由此,文件建議,美國情報機構應該“通過公開的、秘密的各種手段,搜集公開資料以及知識產權信息”,這份報告特別提出,要通過“黑客行動”入侵類似研發設施等“公認的創新中心”。
在文件附帶的示意圖中,還特別提到用網絡間諜手段“提高美國公司的競爭力”。報告構想了當印度和俄羅斯共同合作進行技術研發時,美國情報機構可以“實施黑客行動”入侵這些國家的相關機構,“獲取機密數據,并評估如何將其運用到美國的工業中。”
針對此事,美國情報局發言人Jeffrey Anchukaitis在對The Intercept的回應中堅稱,“美國不同于我們的對手,不會竊取企業私人情報供美國私人公司使用……美國情報機構會定期分析全球局勢,以及情報機構如何幫助美國政府應對。”針對這一報告,該發言人回應稱,“這不能反映美國的政策”。
但The Intercept這篇報道的作者,以采訪斯諾登而聞名天下的前《衛報》記者格倫·格林瓦爾德表示,無論如何,通過這篇報告,美國情報機構本身就毫無顧忌地承認,通過竊取外國公司機密信息并提高美國公司的競爭力是情報機構在未來可以扮演的角色之一。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