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厝之光——曾軍藝筆下的漳州古城
京海墨韻名家


為落實:“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歷史和文脈。類型豐富、數量眾多的傳統建筑是福建無比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這一重要講話精神,由福建省政協、福建省委宣傳部主辦,福建省文聯、福建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承辦,福建省美術家協會、福建省畫院、福建省民盟書畫學會協辦的“古厝之光——福建省美術專題創作展”寫生活動在福建省畫院啟動。
此次活動匯聚了福建省內知名美術家,京海墨韻合作藝術家——曾軍藝先生,也參與了此次活動,用心描摹,傾心繪就,為福建古建筑留記錄,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書華章。

曾軍藝先生專題創作寫生活動的第二站來到了福建漳州,漳州站主要有三個采風地點,分別是:
漳州站(一)湘橋湖
湘橋村是省級歷史文化名村,自然造化的流水讓湘橋有了靈氣,依水而筑、傍河而立的古厝群又賦予流水無盡的生機和神韻。
“湖中有島,島上有橋,橋中有亭”,這是位于龍文九十九灣末端的湘橋湖給人的初次印象,自帶文藝氣息。曾老師便以此為素材,創作出如下的作品。
曾軍藝老師筆下的湘橋湖,遠山是綠的,岸邊是綠的,湖是鮮活的,靈動迷人。




漳州站(二)漳州古城石牌坊
古城是漳州最有價值的核心區,同時也是全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漳州石牌坊,是現存漳州石坊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漳州古城地處商貿繁華的城市中心區,又是歷史建筑、傳統文化集中的老城區,“老街情、慢生活、閩南味、民國風、臺僑緣”五大特色非常鮮明,是一個非常適合寫生采風的地點。


漳州站(三)漳州湘橋村黃氏小宗
“黃氏小宗”是1842年第一個外國傳教士,美國人雅禆理和甘明醫生上島傳道,開西醫診所的租用地。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鼓浪嶼的中西文化交融是從這里才真正開始,這座祠堂的意義,對于鼓浪嶼來說真的是意義非凡。
現在的黃氏小宗只剩下院門和正房。院門為磚木結構,條石門框上方嵌“黃氏小宗”石匾,門頭出挑木構架,上面覆板瓦。正房三開間,閩南傳統紅磚厝式樣,屋頂為舒展的高起翹的燕尾脊屋頂,鋪紅色板瓦。
曾軍藝老師以此古樸的建筑為素材,運用獨特的藝術語言,勾勒出一幅休閑閩南風的畫卷。仿佛在向世人傾訴,這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這些歲月的痕跡都是歷史的積淀,古代文明、古代建筑,都是值得我們去好好保護,好好傳承。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