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西北軍閥馬步芳之子馬繼援——民國公子將軍1

馬繼援(1921—2012),馬步芳長子,回族,字少香。馬步芳很崇拜漢將馬援,故為兒子起名“馬繼援”,意為繼承馬援。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牽動起眾多國人及海外華僑的心。一時間,社會各界的援助都絡繹不絕地送至災區(qū),為災民的救助及災區(qū)的重建獻出一份愛心。在眾多感人的捐獻事跡之中,《民族日報》2008年7月2日的一條報道引起了筆者的注意,這條報道的標題是《讓愛溫暖人間》,當中有這樣一段話:“遠在沙特的臺胞華僑馬繼援先生得知地震災情后,牽掛不已,很快向家鄉(xiāng)匯來5000美元,以轉達對災區(qū)人民的問候。”
那么,馬繼援是何許人也呢?熟悉中國近代史的朋友們可能會有所耳聞,他是民國時期常年割據(jù)青海的軍閥——馬步芳的獨子,也是指揮青馬部隊在隴東地區(qū)與彭德懷第一野戰(zhàn)軍鏖戰(zhàn)達三年之久的一名國軍悍將。
高中生成為現(xiàn)役軍官
馬繼援,生于1921年1月18日,甘肅河州(今臨夏)人,字少香。作為青海軍閥馬步芳的唯一繼承人,馬步芳是極其注重培養(yǎng)這個兒子的。當馬繼援到了可以接受啟蒙教育的時候,馬步芳就重金聘請名師施教。到了馬繼援12歲的時候,又送入為回族子弟專設的青海省回族促進會附設第一中學繼續(xù)學業(yè)。
由于附中只設有初中教育,學生畢業(yè)后要么選擇謀生,要么升入其他設有高中部的學校繼續(xù)學業(yè)。馬步芳不愿意讓兒子進入漢人的學校,干脆在1936年馬繼援即將畢業(yè)的時候出資延請名師,在附中內增設了高中部,并將校名變更為“青海回教教育促進會立高級中學”,以便讓馬繼援能繼續(xù)在這所學校里學習。

馬繼援名為參謀長,但實際上只是掛名,他本人還是在高中里繼續(xù)學業(yè)。但如此與理不符的任命,在中央兼顧與地方軍閥關系的準則下,竟然得到了批準,并且正式授予馬繼援以陸軍步兵少尉的官位。這位既沒有經(jīng)歷過行伍鍛煉、也沒有接受過軍校培訓的高中生,就這樣成了國家軍隊中的一名官位為少尉、職銜為上校的現(xiàn)役軍官,實在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奇聞。后來馬步芳保送兒子進入位于洛陽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軍官訓練班學習,這才算是給馬繼援補上了一個軍校學歷。
子承父業(yè)接掌第82軍
1937年7月,馬繼援在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的時候畢業(yè)了。他的第一個正式軍職是自然是前往那個已經(jīng)掛名兩年的青海省南部邊區(qū)警備司令部,向他的老爸——兼任警備司令的馬步芳報道。一年后,馬步芳成立了一個軍官訓練團,調馬繼援擔任這個訓練團第1期的第2大隊上校大隊長。馬步芳此舉,顯然是為兒子培養(yǎng)他自己應有的團隊,馬繼援自然清楚老爸的意圖,也就在第2大隊中挑選人才,以期在今后的戎馬生涯中,以這層師生關系來鞏固并壯大自己的團體。
到了1939年,馬繼援已經(jīng)有了參謀經(jīng)歷和教官經(jīng)歷了,那么接下來一步就是完善他的隊職經(jīng)歷。為此,馬步芳在第82軍中私自成立了一個騎兵第3旅,并且任命馬繼援為該旅少將旅長。這一年,他才19歲,是國軍中年紀最輕的將軍。那么,如此年輕的將軍能指揮部隊上陣殺敵嗎?恐怕馬步芳并不打算這么做,因為騎兵第3旅全旅上下不到50人,這僅僅是他用來完善兒子履歷的一道“手續(xù)”而已,畢竟在不久的將來,馬步芳賴以起家的部隊——第82軍的指揮權,是要交給這個寶貝兒子的。而任命一名軍長,必須要經(jīng)過軍政部的批準,這可不是馬步芳能說了算的。那么馬繼援的履歷越好看,接任第82軍軍長的可能性自然就更大了。
1941年3月,馬繼援升任第82軍少將副軍長。當時軍長的職務雖然還是由馬步芳兼任,但實際上馬爸爸已經(jīng)專注于第40集團軍整體的指揮事宜,至于82軍事務,若非特大事件,概由兒子來管。于是在1943年3月,馬繼援又當上了82軍代理軍長,又過了一年,即1944年3月11日,馬繼援經(jīng)過軍政部的批準,正式接掌第82軍。子承父業(yè),算是名正言順了。

與漢族女子成婚,增編汽車兵連
要說馬繼援的仕途坦蕩,也并非全是依靠老爸的照顧,畢竟他自己也是有著真才實學的。馬繼援很能接受西方文化,并且在全家反對以及違反伊斯蘭教義的情況下,選擇與漢族婦女成婚。對此,馬步芳這個堅定的伊斯蘭教信徒雖然堅決反對,但終究拗不過自己的寶貝兒子,勉強同意了這樁婚事。
馬繼援不僅讀完了高中,也接受過初級軍官的養(yǎng)成教育。到1944年的時候,還去陸軍大學將官班鍍了一層金。馬繼援崇拜希特勒,推崇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為此,他在1940年專門寫了一本《我的軍事思考》。尤其是他在陸軍大學畢業(yè)之后,認識到自己的舊式軍隊并經(jīng)不能完全適應現(xiàn)代化戰(zhàn)爭的需要,便打算去改造這支部隊。在他的提議下,第82軍增編了一個汽車兵連,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山地補給困難的缺點。要知道,在西北數(shù)省中,除了胡宗南的中央軍之外,各路軍閥部隊,就只有82軍解決了這一問題,其他各部到1949年為止,依然依靠人力輸送。

馬繼援首戰(zhàn)告捷,不僅引起了友軍的重視,也使解放軍抽調一個縱隊的兵力翻越子午嶺,準備對駐防合水的整82師所屬一個重兵器營和一個保安團實施進攻,還以顏色。只可惜這次勢在必得的進攻,又被馬繼援極其冷靜的調動三路援軍而化解。
馬繼援又勝了!這不僅使青馬老將們對其信服,也使西北行轅的中央軍高級將領們對其刮目相看起來。這一戰(zhàn)績,還被報紙以《揚威隴東的馬繼援》予以報道。馬繼援也隨之聞名全國。國民政府為此,還特地頒發(fā)四等云麾勛章、四等寶鼎勛章,以及忠勇勛章給他。真是虎父無犬子!馬步芳已經(jīng)樂得合不攏嘴了。
馬繼援的勝利,對于隴東地區(qū)的戰(zhàn)局起著很大作用,但是對于西北的整體戰(zhàn)局而言,顯得微不足道。兩年之后,解放軍由被動轉為主動,對西北地區(qū)發(fā)動了反攻。對此,馬繼援只得率領82軍退回老巢蘭州,另尋戰(zhàn)機。
晚年移居沙特阿拉伯麥加
不過馬繼援這輩子都沒有翻盤的機會了,在西北解放軍壓倒性優(yōu)勢的攻擊下,胡宗南的中央軍主力已經(jīng)敗退西南,整個西北地區(qū)除了新疆駐軍之外,只剩下馬家軍的幾路殘兵敗將,這其中主要以馬步芳的青馬,以及馬鴻逵和馬鴻賓的寧馬為主。
對于是戰(zhàn)是和,馬繼援屬于主戰(zhàn)派之一。這一方面固然和他不能接受共產(chǎn)主義有很大關系,另一方面也和他同解放軍數(shù)年交戰(zhàn)、結有血仇有關。而馬鴻逵雖然主戰(zhàn),但卻與青馬貌和神離,馬鴻賓更是準備起義了。就這樣,在馬家父子的主戰(zhàn)之下,馬步芳這一系的部隊,全都走上了滅亡之路。
1949年5月,馬繼援擔任青海兵團司令官,全盤接手父親的部隊,他準備以82軍、129軍和新編騎兵軍為基礎,在蘭州打解放軍一個攻堅戰(zhàn)。三個月后,馬步芳更是將西北軍政的指揮大權交由兒子代理。這一年,馬繼援才29歲,集西北黨政軍大權與一身,成為他一身戎馬生涯的巔峰。
只可惜,這些榮耀并沒有持續(xù)多久。面對解放軍的凌厲攻勢,馬繼援由一開始的狂妄殲敵,轉變?yōu)榱Σ粡男牧恕Lm州一役,青馬精銳損失殆盡。馬繼援見已無法挽回局勢,只得遵從父命于9月2日乘坐飛機撤往廣州,后又隨父親避居埃及。見到主子跑路,青馬的殘兵敗將們也就紛紛選擇投誠,以保余身。
從1950年開始,馬繼援以軍人的身份前往臺灣報到,隨后被國防部送入三軍聯(lián)合大學學習,繼又進入國防研究院深造。這時的馬繼援雖然仍是一名軍人,但僅僅是空掛國防部中將參議的虛名,再也不復當年之勇了。馬繼援黯然退役之后,選擇移居沙特阿拉伯麥加,于2012年2月27日在吉達病逝。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