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有一種女性的“強勢”,叫做“我很害怕”

2021-05-10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原創 鄒涵咨詢師 簡單心理

詩經里面有這樣幾句詩: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

(本想與你同偕老,老來倒讓我憤怒)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你曾指天發誓愿,未料如今心已變)

它們出自《詩經·衛風》里的《氓》,這首詩是一個棄婦的悲歌。

她年輕時克服重重阻力嫁給青梅竹馬的戀人,婚后任勞任怨,年華老去的時候換來的卻是丈夫的虐待和遺棄。

她聲嘶力竭地控訴著,字字帶血,令人不忍卒讀。生活在三千年前的父權年代,能那樣大聲決絕地控訴,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現代女性的地位

現代的女性呢?我有一個來訪,她說連她自己都能感覺自己像個戰士似的,經常在社交媒體上正面硬懟很多男權化的觀點,她不喜歡我總是把焦點放在她自身的情緒困難上,覺得我是在為這個男權的社會辯護。

我和督導(美國人)討論了這個問題,督導說,你自己作為中國的女性,對她的感覺一定有很多共鳴吧。

那一刻,我忽然落淚了。

圖/Pinterest

是的,這就是我們生活的世界,雖然女性的地位比以前大有提高,但是傳統文化里“男尊女卑”的思想仍舊扎根于社會底部,每個在中國生活的女性或多或少都會被傷害和影響過。

“直男癌”的思想、對女性的物化、傷害事件中針對女性的“受害者有罪論”等都是這些舊思想的變形。

很多從較落后地方出來的女性,從一出生就被因為女性身份被不斷貶低壓榨,而城市的女性也在苦苦掙扎,比如很多現代女性抱怨的“保姆式妻子” 、“喪偶式育兒”等等。

從這個角度看,整個社會給女性的支持遠遠不夠。

是的,我能理解她說的。作為女性,我可能有不同的經驗,但也同樣經歷著這些。

憑什么?憑什么!!如果我讓自己停留在那份憤怒里,我也會大聲尖叫出來。一如每每在我的咨詢室里尖叫出聲的來訪。

很多女性來訪都有在身體上被男性暴力傷害的歷史,這其中也包括她們自己的父親和丈夫。

圖/Pinterest

隨著社會進步,民眾逐漸能意識到父母如果在身體上傷害孩子是不被接受的,甚至是犯罪。

但是,走進咨詢室的很多來訪,都曾有在身體上被養育者懲罰或攻擊的體驗。

有的時候,不僅是自己挨打,父母一方對另一方施以暴力(通常是父親對母親),也同樣是非常創傷的體驗。

這些暴力,摧毀的是一個孩子處身立命的根基,她們對環境的安全和對最愛的人的信任都被踐踏得粉碎。

除了這些極端的情況,在另外一些情境里,男性的情緒也會傷害到女性。

我們這一代人當中,很多人的父親身上只有兩種情緒模式:生氣和不生氣。形容情緒的詞匯有幾百條,但是到了這個男人這里就只剩下這兩個詞了。

圖/Pinterest

我有一個朋友,TA說直到現在如果有什么人讓TA找東西,TA仍舊會瑟瑟發抖,立刻驚慌起來。

因為在TA小時候,TA的父親經常讓孩子們幫他找東西,如果找不到,甚至是不能立刻找到,TA的父親就會大發雷霆,讓孩子們非常恐懼。

孩子在小的時候,無論在心理上還是身體資源上,都還沒發展出和外在環境的邊界,來自他人的強烈情緒會直接進入到兒童的心里和身體內,對TA的安全感和完整性產生極大的沖擊和破壞。

這些經歷帶來的可能后果之一,就是這些女性會把男性的力量和暴力(精神和身體的)混淆在一起。

現代女性尋求伴侶的困境

為了保護自己,她們在尋找伴侶的時候,很多時會選擇和自己的父親不一樣類型的伴侶,比如來自于更溫和家庭環境的、情緒更穩定的人;但也有另外一些情況,她們的伴侶可能走著走著就變得越來越像自己的父親,或者從一開始就有很多相像的部分。

除了熟悉的因素外,這樣的選擇里蘊含著一個希望,一個能夠在這一次療愈和掌控的希望,這就是心理學所謂的強迫性重復。

為了掌控這段關系,獲得安全,這些女性會無意識地“閹割”身邊的男性,不讓他們發出力量。

比如,她們鮮少肯定伴侶的努力,總是盯著對方的不足,不斷挑剔貶低;或者她們不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一味付出,讓對方體驗到內疚。

圖/Pinterest

內疚看似好用,其實對關系有極大的傷害,因為它剝奪了對方表達不滿的權力;還有一種方式,也是最常見的,她會變成一個焦慮強勢的妻子,處處控制說了算:“有一種冷,是媽媽說你冷。”

為求生存,孩子會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逐漸成為同盟,而伴侶則更為孤立和弱勢,他們會變得更加被動,以至于消失(看看那些天天端著游戲機打游戲的爸爸們吧),直接加重了這種負面循環,而當中的女性則變得更加怨氣沖天,無法接近。

當然,從某種程度上講,女性的控制也反映了社會的進步,這總比《詩經》里被動承受拋棄的只能控訴的女性強吧?

可是,我們的幸福怎么辦?

電視劇里我們仍舊看到這樣的場景,有人問剛結婚的女性:“你家老公的工資交給你嗎?一定要在婚姻剛開始,就把規矩做好。”

圖/Pinterest

我們也常常聽見有人譏諷男人沒有男子氣的時候說:“連老婆都搞不定,你還算什么男人?”

就仿佛這婚姻和伴侶關系,成了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的戰場,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真是這樣嗎?難道婚姻關系中只有這一種可能嗎?

兩個身上都帶了傷的人進入到這段關系里,不是期冀著過上不一樣的生活,盼望著幸福才走到一起的嗎?

這個僵局,到底怎么破呢?

首先,我們要意識到,作為現代的女性,和以往任何一個時代的女性相比,我們都擁有更多的資源和自由。

想要走出這樣的僵局,我們要做很多療傷的工作。我來說說Rose 的故事。

Rose說每當她因為什么事情和丈夫起沖突(可能就是生活里的小事),看到丈夫臉色變得不好看的時候,她就會更加和他作對,雖然明知道這么做會激怒他,但她就是在那一刻停不下來,而往往最后落得兩敗懼傷不可收拾。

圖/Pinterest

我們做了一段時間的工作,Rose開始慢慢體會到,她的這種看似不合情理的反應是源于自己的憤怒。

小的時候,她經常要察看父親的臉色,如果父親臉色差,她就知道自己和媽媽的日子不好過。

那些不被照顧、甚至是擔驚受怕的日子,讓她感覺到被剝奪,她很憤怒,以至于她現在看到丈夫這樣,也會激起她內在相似的感覺:

“憑什么我要照顧你,為什么你看不到我?”

我們的工作幫助她逐漸連接和體驗自己的憤怒,在情緒上更加容納自己。

隨著咨詢的進展,她逐漸能夠接觸到憤怒之下其他的感受。每當丈夫變臉色,她其實感覺到很害怕,她的身體在那一刻是收縮的。

圖/Pinterest

但是她接收不到身體的信號,一直以來女漢子的人格面具(不能認輸,只能迎頭上,這也是她發展出來保護自己的辦法。)占主導,使她無法在那個地方停下來,她只能用一種戰士的方式僵在那里。

她也感受到深深的羞恥,小的時候,她沒能力保護自己,她只能呆在那個地方,體驗自己作為弱者被踐踏。

她覺得很受傷,她不能理解為什么原本應該保護自己的父親總是傷害自己;她覺得很無助,也很絕望,當她小的時候,她的心碎了很多次。

隨著咨詢的深入,每一種感受和體驗都被慢慢打開,而這些感受都是她從小努力屏蔽掉的感覺,因為這些感覺如此之深之重,一旦體驗到對那個時候的她來說都是淹沒性的。

現在的她長大了,終于有機會在一個和咨詢師一起建設起來的安全空間里去學著體驗和容納這些感受(身體上和心理上)。

逐漸地,她能夠慢慢地看見被這些強烈的情緒裹挾之下自己的真實需要,并嘗試為那些需要負起責任來。

如何打破困境?

我的有些女性來訪,在咨詢的后期會去學習散打或武術,她想要的安全感,她可以自己去嘗試獲得。

她們都會變得更柔軟,一個人只有覺得安全和放松的時候,才能柔和下來。

她會支持身邊的男性成長和擔當,而不去壓制他們的力量。

當女性的內在變得更有資源和力量的時候,她就不需要用以前這種僵化控制的模式去應對環境中的挑戰。

當她們發生變化的時候,自然也會帶動身邊的人成長變化。當然,能夠及時在關系中止損也同樣是成長,比如決心離開某段關系。

圖/Pinterest

當然,男性在其中也有很多成長的空間。

社會對于男女性別的刻板認識(男兒有淚不輕彈等),使得很多男性在生命初期得不到足夠的情感養育,以至于很多男性的情緒沒有分化得好。

同時,男性需要體驗和接受自己的男性/陽性力量。

在一次團體治療中,我們的治療師對其中一個男生做了這樣一段反饋:

“我看見你是有力量,你能傷害我,但是你選擇不傷害,這就是力量。”

是啊,有破壞和傷害的能力,但是選擇不傷害,選擇去建設,保護和擔當,這才是男性真正的力量。

在這里,需要清晰地劃一條界限,任何侵犯到他人身體和心靈的暴力行動不管那背后的動機怎樣,都是跨界的,需要被堅決杜絕的。

圖/Pinterest

除了療傷,兩個人決定往前走,還有許多當下的困難。

所有以前在親密關系里(通常是親子關系里)遭遇過的傷都會被帶到當下。

很多時候,我們沒法在父母面前掉淚,因為從小的體驗讓我們知道,他們其實不具備容納我們感受的能力,甚至我們會因為暴露脆弱而被責備攻擊。

成年后,當我們進入到和另一個人的親密關系里,我們仍舊沒法暴露自己的脆弱,太多的人都用責備表達需要,用攻擊表達關心,這無疑都在毀壞當下的關系。

曾經碎過的心,太害怕對另一個人有希望,就算眼前的這個人和我們的父母不同,我們也經常報之以懷疑和拒絕。

對親密的渴望有多強烈,我們就有多害怕。

圖/Pinterest

我有個來訪,分享過這么一段經歷。

“有一天,我在廚房做飯,老公在書房看書。我身體不太舒服,越做飯越生氣。他怎么就看不見我不舒服呢,為什么他總是這樣?

想著想著我都快崩潰了,我想摔下手里的東西,朝他大喊!!

忽然,在那一瞬間,好像靈光一現,我想到了我們之前的一次談話,有個問號跳出來,我到底想朝誰大喊?

‘你為什么看不見我的難受?為什么你不能主動照顧我?你為什么就不看我?’

我明明是在向我媽媽喊啊!我的眼淚一下就下來了。

就在那個瞬間,我意識到很多的時候,我并沒有告訴老公我發生了什么,我期待他在我不說話的時候就能感覺到我的需要, 我對他的憤怒如此之強烈,但其實并不是對他的。

我想起很多的時候,當他面對我突然爆發的憤怒時,他臉上的驚慌,這么多年好像一直這樣,我忽然覺得很難過……”

覺察,可以幫我們更好地區分哪些情緒來自于過去又在當下被激活的傷口,哪些感受是跟現實情境更匹配的。

于是我們可以慢慢在那個總是被自動激活的地方發展出一些空間去反思,也就有了一些松動開的自由。

(當然,這樣的工作需要做很多遍。)

圖/Pinterest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是,我們需要在當下學習,如何正面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如何支持鼓勵對方。

很多人對于“接受、肯定、贊美、鼓勵、欣賞、信任”這些詞匯雖然懂得其中的意思,但是在體驗上卻都很匱乏,需要和伴侶一起學習和練習。

當然,這有一個前提,承認對方在自己的生命里是非常重要的,是不能或缺的,而這對于很多在關系里,在潛意識深處一直預期和準備分手的人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

但不管怎么說,就算我們有一顆曾經因為愛而破碎的心,當我們長大的時候,修補和照顧它也是我們自己的責任。

圖/Pinterest

每一個女性的強勢表現背后,都有一個深切的尚未被看見和安撫的痛苦。

作為女性,我們需要了解,男性和女性的對立幫助不了我們,以一方壓倒另外一方收場的戰爭也于事無補。

在婚姻伴侶的關系中,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和男性發展出理解與合作。

這一次,如果我們能穿過關系中的荊棘,走向對方,強迫性的重復就結束了,新的更為健康的關系和互動會慢慢發展出來,逐漸鞏固下來,不管我們從自己的父母甚至是祖父母那里繼承了什么樣的創傷,它都會在這個地方開始變化,慢慢地消融。

我們的孩子也會因為我們的努力,走上不同的生命道路。

是的,所有這一切都將格外辛苦,但也是值得的。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百家乐官网正式版| 现金百家乐技巧| 尊龙体育| 百家乐官网记算| 至富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哪里可以玩| 百家乐官网资金注码| 现金轮盘游戏| 大发888我发财官网| 百家乐官网技巧网址| 欧博线上娱乐| 大发888我发财官网| 大丰收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玩法说| 粤港澳百家乐官网娱乐网| 百家乐官网视频看不到| 网上赌城| 伟易博娱乐城| 澳门葡京赌场| 太阳城娱乐城申博| 悦榕庄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视频台球下载| 百家乐官网pc| 百家乐官网庄闲和各是多少| 百家乐官网最新打法| 大发888合作伙伴| tt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平7s88| 百家乐推锅| 百家乐游戏机路法| 大世界百家乐娱乐城| 开店做生意的风水摆件| 全景网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大发888信用好不好| 百家乐手论坛48491| 真人百家乐玩法| 百家乐官网技巧方法| 百家乐官网赌场讨论群| 百家乐官网作弊手段| 百家乐官网网上公式| 百家乐官网现金网开户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