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輿論高度關注“窮縣富衙門”:頂風作案,必須嚴查、嚴懲

7月22日,澎湃新聞獨家發布消息,湖南安仁縣,是湖南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于2013年開建新行政中心大樓。該大樓投資1.8個億,占地百畝,卻“偷偷摸摸”地開建。工地掛著“梓木山項目”(小區)的大牌坊,還對外聲稱“新行政中心沒有開建”。
此后,澎湃新聞陸續曝光,《湖北來鳳:蓋豪華辦公樓,搬入7年“不敢掛牌”》、《安徽壽縣:疑“借道”下屬公司建億元政府大樓》、《安徽蕭縣:縣委書記“落馬”,過億政府大樓爛尾》。
除上述情況外,還有地方政府建好新辦公樓之后不敢入駐,只能閑置的現象。新華網7月24日發表題為《建好的大樓只能空著?——追訪新建辦公大樓閑置現象》的文章。文章稱,今年以來,江蘇、河南、廣西等地出現了新建辦公樓閑置現象。
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有地方官員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給出解釋:“不能頂風作案?!?/p>
這一系列稿件引發輿論高度關注。大家對上述怪現象均持批評態度,并指出存在監管漏洞,呼吁對違規者嚴懲,并加強監管。
東方網7月24日的評論文章從“人格”方面分析。質問貧困縣何來那么多錢建設豪華辦公樓?來鳳縣一面戴著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一面興建豪華辦公樓。政府如此“窮”“奢”通吃,這不是雙重人格嗎?
東北新聞網評論文章則擔心某些地方政府的智商。文章稱,湖南安仁縣偷偷建大樓并非不知相關的國家政策,也知道作風建設的嚴肅性的。所以他們才不敢像其他地方一樣大張旗鼓地建,而是借著小區建設的名,行著政府大樓修建之實。這樣的行為無疑是掩耳盜鈴。
更可怕的是,這種掩耳盜鈴的戲法,嚴重拉低了地方政府的“智商”。連這么拙劣的表演都能演出來,又怎么期盼當地政府有能力帶領當地經濟騰飛?而且一天只想著如何去享受,又哪里還有艱苦奮斗的作風?又哪里能密切與群眾之間的血肉聯系?又哪里能做到讓群眾滿意?
中國青年報評論文章首先贊嘆來鳳縣“用心良苦”。來鳳縣不僅偷梁換柱,以檔案館的名義申報建造地上26層高的政府辦公大樓,還將政府辦公用房與商品房合建。這“良苦用心”讓人嘆為觀止。
繼而反思。相比那些欠發達地區經濟上的貧困,政府服務觀念與部分民眾監督意識的“貧困”,才是限制當地發展的一項重要原因。
諸如老百姓“人家是政府部門”的表述,既表明了政府部門與老百姓之間的情感疏離與割裂,以至于成了“人家”。又暴露了當地缺乏讓人直言的輿論監督環境,進而導致一般人失去了“較真兒”的監督意識。老百姓對政府建大樓的漠然心態,才是貧困縣最可怕的貧困之處。
光明網評論文章也擔心,上述現象其實暴露出政府與群眾的疏離。文章指出,政府辦公樓作為公權力存在的重要標志,無論是其建設情況還是具體位置,都應該毫無保留地向社會公開,讓民眾知曉。
然而,如今在不少地方,政府辦公樓卻越來越成為一個“謎”。有些地方,政府大樓的建設偷偷摸摸,生怕別人知道;有些地方的政府大樓,都已經啟用7年了,卻一直“不敢掛牌”;還有些地方,外面的牌子倒是掛了,內部卻充滿“迷魂陣”。
這就導致群眾要辦個什么事不是找不到政府所在地,就是找到了地方卻尋不見干部。其結果,勢必在無形中疏遠政府與群眾的心理距離。相比公帑的浪費,這或許是個更為嚴重的問題。
對于這些“頂風作案”的地方該怎么辦?輿論認為應該嚴查、嚴懲。
偷偷摸摸進行的事,總給人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間。南方網評論文章就認為,如果僅因來鳳縣政府大樓超標一事,而7年不掛牌子的話,未免有些小題大做了。這就不免讓人猜疑,是不是在新舊政府大樓的置換過程中,存在見不得光的“黑洞”呢?
評論認為,相關部門必須深度查究來鳳縣“以檔案館名義申報建造高樓”、“司法局與開發商合作建房”等相關事宜,揪出致使貧困縣政府大樓成為“黑政府”的“真兇”。
人民網的文章則為湖南省委、省紀委等相關部門高興,認為他們面前擺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檢舉信”。中共中央三令五申強調不得大肆興建樓堂館所。然而,作為湖南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地區的安仁縣,卻將中央“禁令”視為“耳旁風”,依然耗費近兩億元資金建設嶄新的政府辦公大樓。如此現實問題,又何嘗不是擺在湖南省委、省紀委等相關部門面前情真意切的“檢舉信”呢?紀檢部門當應以此為線索,對“耗巨資建大樓”背后是否存在著官商勾結等黑幕進行嚴肅的調查。
東方網的評論諷刺豪華辦公樓是“再窮不窮辦公樓,再苦不苦官員”。該文章支招稱,要遏制住某些人的豪華辦公樓情結,功夫還在曝光之外。一方面相關部門要前移監管關口,加強審批監管,緊縮財政預算,不能任由某些地方拿著公共資金蓋豪華樓堂館所;另一方面要啟動問責程序,讓某些決策者認識到,建設樓堂館所不僅浪費公帑,自己也得不償失。
新華網同樣支持強力問責,除了加強監管外,還要在查處后建立起嚴厲的問責機制,直接對“一把手”問責,甚至是一票否決。
此外,新華網想得更遠,對已經建好的政府辦公樓,也不能一棄了之。為了不勞民傷財,新華網建議對因違規而造成的閑置浪費也要“亡羊補牢”。
眾多專家認為政府要積極引入市場機制,想辦法對現有閑置大樓盤活。對于整頓后多出來的辦公樓或辦公面積,可以向社會招租、提供給社會公益組織使用等,甚至可以采取拍賣方式出讓,將這些公共資源充分利用起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