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 +1117
“通用”冠狀病毒疫苗研究取得進展,有望對抗變異新冠病毒
已有報道顯示變異新冠病毒的傳播能力增強,且影響了現行疫苗的效力。有專家提出,廣譜抗冠狀病毒疫苗是戰勝新冠的終極武器之一。
近日,來自弗吉尼亞大學及弗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研究者們設計的一種新疫苗平臺,可能會對冠狀病毒提供廣泛保護。該疫苗平臺應用的技術為滅活全細胞疫苗,這種疫苗生產成本低廉,許多發展中國家已在使用,如生產百日咳疫苗。
該研究成果于當地時間5月4日在線發表于科學期刊《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論文題為《Killed whole-genome reduced-bacteria surface-expressed coronavirus fusion peptide vaccines protect against disease in a porcine model》。

論文截圖
老技術,新希望
論文介紹,該研究應用的疫苗技術是最古老的疫苗技術之一,即滅活全細胞疫苗或叫菌苗。在許多發展中國家,滅活全細胞疫苗已經獲批用于預防霍亂等致命性疾病,而且已經為牲畜防疫大規模生產。
文中,研究者報告了一種基于合成生物學的疫苗平臺,該平臺在基因減少的細菌表面表達抗原,從而增強抗原與免疫系統的相互作用。為驗證該平臺,研究者利用基因減少的大腸桿菌來表達新冠病毒(SARS-CoV-2)或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的融合肽(FP),并評估這兩種滅活全細胞疫苗的作用。
研究者用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攻擊豬模型,以測試這兩種疫苗的功效。試驗證明這兩種疫苗均能在病毒攻擊時引發強力的回憶應答(指第二次接觸抗原時發生的加速和增強的免疫應答),增強干擾素-γ反應,降低空腸組織中病毒RNA的負載,對臨床疾病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據HealthDay報道,研究者之一、弗吉尼亞大學小兒傳染病教授Steven Zeichner博士表示,新冠病毒(SARS-CoV-2)和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有關聯,但它們是遠親”,這意味著如果這種疫苗可以保護豬免受PEDV感染,那么它也很有可能為多種不同冠狀病毒變體提供廣泛保護。
據上述報道,約翰霍普金斯健康安全中心Amesh Adalja博士稱,這種結果顯示了開發通用型冠狀病毒疫苗的絕佳機會。
發現通用冠狀病毒疫苗的新靶點
該研究聚焦于新的疫苗靶點,冠狀病毒融合肽(FP)。
研究者表示,大量的新冠候選疫苗正在開發中,但仍存在各種擔憂。許多新冠疫苗都針對病毒的整個突刺蛋白(S蛋白)或其中的受體結合域(RBD)構成。然而,已有報告顯示,有輕度新冠肺炎康復者被不同的新冠病毒毒株“二次感染”,同時,對刺突蛋白(S蛋白)S1區域或RBD區域有抗體的患者也可能發生再次感染。
此外,有報道顯示,有發生突變的新冠病毒傳播能力增強,而且一些突變發生在受體結合域(RBD),這提示現在正在使用的疫苗有效性可能會減弱。
因此,研究者認為納入一些新的抗原可能是有幫助的,如其在該研究中應用的融合肽(FP)抗原。
融合肽(FP)是病毒感染細胞不可缺少的功能單位,在病毒進入細胞的過程中,融合肽(FP)介導病毒與細胞膜融合。融合肽(FP)存在于冠狀病毒突刺蛋白(S蛋白)S2區域中。
研究者表示,融合肽(FP)是具有吸引力的候選疫苗,因為它在冠狀病毒科的序列差異很小。對于冠狀病毒的4個屬來說,融合肽(FP)的核心氨基酸是相同的。利用該研究的疫苗平臺,研究者發現融合肽(FP)可能是通用冠狀病毒疫苗的潛在靶點。
該研究發現,利用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攻擊豬模型時,新冠病毒融合肽疫苗和豬流行性腹瀉病毒融合肽疫苗顯示出相似的保護作用。
冠狀病毒中,新冠病毒(SARS-CoV-2)屬于β屬,而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屬于α屬。研究者表示,不同屬冠狀病毒融合肽(FP)疫苗具有相似的保護作用,這個發現提示融合肽(FP)可能是開發廣譜冠狀病毒疫苗的有效靶點。研究者寫道,將融合肽(FP)特異性抗體納入下一代新冠疫苗或許是有幫助的,因為新冠病毒的進化已成問題。
新疫苗平臺價格低廉、安全性好
該研究應用的技術為滅活全細胞疫苗,利用大腸桿菌來表達抗原。
論文顯示,滅活全細胞疫苗(菌苗)對大流行來說頗具吸引力,因為這種疫苗價格低廉,而且目前已有生產設施。以世界衛生組織認證的口服霍亂菌苗為例,600萬劑該疫苗在1年內僅用一個100升的生物反應器就可以生產出來,而且每劑不到1美元。這進一步彰顯了滅活全細胞疫苗的優勢。
論文介紹,無需昂貴的新設備,許多發展中國家本土即可生產該疫苗,如百日咳疫苗。
此外,安全性也是此類疫苗的優勢所在。
研究者介紹,一些針對病原性大腸桿菌的滅活全細胞疫苗已經在研發。在一項研究中,對小鼠用五種大腸桿菌滅活全細胞疫苗進行皮下免疫,未發現不良反應。在人體研究中,志愿者口服了基因工程腸毒素大腸桿菌(ETEC)滅活全細胞疫苗,沒有不良反應。對兒童進行了基因工程腸毒素大腸桿菌(ETEC)滅活全細胞疫苗以及霍亂B毒素亞單位佐劑的研究,發現是安全的。
據HealthDay報道,Steven Zeichner表示,盡管早期結果令人鼓舞,但這款試驗性疫苗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研究者還要調整最佳劑量,確定疫苗接種的最佳方式和最佳時間表,他們還想嘗試添加其他物質,以進一步增強免疫反應。Steven Zeichner說,所有這些工作都將在動物研究中完成,然后再著手作用于人類。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