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金磚外交 | 金磚合作推動塑造中性國際制度

金磚合作機制正逐漸成長為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跨區域合作最重要的平臺之一。金磚國家的出現及發展,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客觀反映了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健全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的呼聲。如果從“器物-制度”的角度看待經濟全球化,金磚國家的現實意義重大。
在器物層面上,經濟全球化包含了豐富的內涵,例如貿易增長、資本流動、技術進步與擴散、全球問題凸顯、國際規則適用性提高。全球化程度在不同區域內、不同領域內各有差異。國際貨物貿易、國際服務貿易流量、國際收支流量、國際貨幣流量都是器物層面上測量全球化程度的重要指標。金磚國家在眾多“器物”指標上都深度參與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在制度層面上,全球化主要表現為國際組織數量繁多、國際規則日益豐富、國際規范覆蓋面擴大、對中性國際制度的訴求增加。
金磚國家積極致力于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呼吁建立中性國際制度、保護組織成員切實利益。它作為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國際組織地位日益顯著。
回顧金磚國家的發展歷程,金磚國家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步伐清晰可鑒。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世界經濟進入的動蕩期,中、俄、印、巴四國領導人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會晤,首次啟動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推動四國對話與合作,共商應對金融危機。2010年,中、俄、印、巴金磚四國領導人在巴西舉行第二次會晤,金磚四國呼吁塑造健康的世界金融體系預防和規避經濟風險,與會四國同時表達了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改革世界金融體系的訴求。2011年,第三次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在中國三亞市舉行,峰會接納了南非作為金磚成員國。五個成員國銀行共同簽署《金磚國家銀行合作機制金融合作框架協議》,探討了本幣結算和重要項目融資等問題領域內的合作。
全球化大勢所趨,新興國家經濟的轉型與發展都需要開放的國際環境和公正、合理、公平的中性國際規則。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國家開始呼吁改革非中性的國際規則,維護自身權益。在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新興國家亟需確保中性國際制度的塑造與推廣,規避非中性國際規則可能會帶來的經濟風險。
在現有的全球治理制度安排框架之下,新興國家的金融權利和制度性權力與其經濟實力極不匹配。金磚國家擁有世界43%的人口,40%的外匯儲備,21%的全球經濟總量。但是,以世界銀行為例,金磚五國的投票份額加總起來只有13%,相比之下僅美國一家的投票份額為15%。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金磚五國表決權加總為11%,而美國獨占近17%的表決份額。
原有全球經濟治理的合法性欠缺,不僅僅表現在代表性不足方面,還表現為治理績效低下。在已有治理機制失靈的情況下,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提供大量全球公共產品。
考慮到現有治理制度的非中性,新興國家有必要更為積極主動地發出自己的聲音,參與到全球經濟治理當中來。
在器物層面上談經濟發展與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金磚國家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例如充足的勞動力資源、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巨大的市場潛力。未來的金磚合作機制建設,應以凝聚成員國優勢為基礎,積極進行制度創新,進一步促進各成員國之間的投資合作,基礎設施融資、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擴大與其他國家、地區以及全球經濟治理組織平臺的合作。
金磚國家可通過“以點帶面”促進全球合作治理與互利共贏,把金磚經驗推廣到東亞、南亞、非洲、拉美等其他區域層面上來。
本次峰會成立的金磚開發銀行,是金磚國家進行的重要合作機制探索。以往陷入財政困境的國家可以向IMF尋求幫助,但IMF向對象國提供貸款的條件十分嚴苛,金磚國家的機制創新都是在現有全球治理框架之下,考慮到了現有國際制度的非中性現象依然存在,以及今后金磚國家應對經濟風險的現實需要。
金磚開發銀行能夠以世界銀行類似的方式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中長期低息貸款,滿足其在基礎設施等方面的資金需求。金磚國家的各種機制建設都本著平等互利、友好協商、促進共識的原則,以實現金磚國家內部的對話與合作為目標。
金融危機之后,全球經濟治理步入新階段,新興國家成為全球化進程的參與者,全球公共產品的重要提供者,全球治理機制變革的關鍵推動者。全球化究竟今后會走向哪里?面對未知的世界,金磚組織是否會與G20等其他經濟治理平臺一道致力于未來全球經濟治理事業向縱深推進,維護全球經濟的健康良性發展?這不僅僅要靠未來組織本身的機制創新,也要靠成員國之間、金磚組織與非成員國家和地區及主要國際經濟組織的通力合作。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