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1
金磚外交|金磚合作新模式撬動亞非拉一體化,怎是新殖民主義

在金磚國家巴西峰會期間,金磚國家領導人將在巴西利亞與拉美國家領導人舉行首次會晤。
這一延續自南非德班峰會期間金磚國家領導人與非洲國家領導人對話會的傳統,卻被西方媒體和學者解讀為是19世紀西方殖民主義在拉美的重演,并將其貼上了“新殖民主義”或“次帝國主義”的標簽。事實果真如此嗎?實際上,金磚國家領導人與拉美國家首腦對話機制,恰恰代表了一種新的區域合作模式,使得金磚合作與區域合作相互交融。
通過金磚國家與區域國家和組織的互動,打開了金磚國家與整個發展中世界的整體合作之門,以金磚各成員國作為亞非拉的支點,撬動了亞洲、非洲和拉美的新一輪區域一體化進程。可以說,金磚合作為區域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動和動力,這么說是出于以下原因:
首先,金磚國家本身是區域一體化重要的倡導力量,區域合作一向是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的重要議題。
金磚國家都是本地區區域合作的重要推手。金磚國家盡管發展模式和水平不一,政治體制也各不相同,但均為地區性大國,甚至可以說,這些國家本身就代表了區域的概念。如巴西是拉美大國,南非是非洲的橋頭堡,中國和印度是亞洲不可忽視的力量,俄羅斯是東歐和中亞地區重要的行為體,他們對所在地區的一體化進程均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早在2011年三亞峰會上,金磚國家就一致決定加強同其他國家,特別是與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聯系與合作。隨后在2013年德班峰會上,金磚國家再一次強調了區域合作的重要意義,并明確提出將支持非洲大陸的一體化進程。
在南亞,中國和印度倡議建設中印緬孟經濟走廊。這一合作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提出,但多年來一直停留在學術層面。借重與金磚國家的合作,中印緬孟經濟走廊從構想走向了現實,也成為中印新型經濟合作的起點,并將印度“東向”戰略與中國“西進”戰略之間的對抗和競爭轉化為合作關系。
在東北亞,俄羅斯提出的遠東地區開發開放。在非洲,南非積極推動在非盟和“非洲發展新伙伴計劃”框架下,通過基礎設施的發展、人才和技術交流、加強能力建設和投資等方面的合作,實現區域一體化與工業化。
如果沒有這些金磚國家的推動,區域一體化就不會有這么強勁的動力。
其次,金磚國家開創了領導人與地區國家首腦對話論壇機制,成功地將金磚國家之間的合作,擴展到金磚國家與金磚國家所代表的區域的合作。
這實質上是一種新的南南合作模式。這一對話機制將成為金磚國家今后召開領導人峰會的新模式,即通過金磚國家以點帶面、從線到片的輻射效應,帶動金磚國家與整個區域的合作。
如南非德班峰會期間,金磚國家領導人與非洲國家和區域組織首腦就“釋放非洲潛力:金磚國家和非洲在基礎設施領域合作”舉行對話論壇,討論金磚國家與非洲大陸之間的合作。會后,非洲媒體形象地將BRICS寫成BRICSa,這個小寫的“a”既代表了南非,又代表了非洲(Africa)。本次峰會上,巴西也將把南美洲的主要國家首腦召集在一起,這也意味著,作為拉美最大經濟體的巴西允許其他金磚國家參與拉美未來的經濟發展和區域整合進程。如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不僅將為五國的經濟發展提供資金,也將為拉美、非洲和亞洲基礎設施建設融資。
最后,金磚國家還致力于打造區域發展的“雁行模式”,進而促進整個地區的整合。
作為“超級發展中國家”的金磚國家,可以被視為地區發展的“領頭雁”,通過其經濟的外溢效應,帶動本地區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發展。
對中國而言,金磚國家合作是中國參與區域合作和治理的重要平臺。
通過金磚合作機制,中國不僅可以和地區性大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進行充分溝通,也可以為中國在亞洲、非洲、拉美的投資和發展減少障礙。比如,通過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為區域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既可以促進地區互聯互通,也降低了一些國家對中國的敏感反應。此外,通過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等的合作,也可以促進中國與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的技術合作和能力建設,為非洲、拉美提供外部資金和技術力量,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也為中國打開外部市場拓寬道路。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