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自貿區發展空間未設天花板:“范圍還會做調整”

“根據(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的要求,未來隨著發展,根據需要,自貿區的空間和范圍還會做調整。”針對自貿區是否有足夠空間供制造業發展的問題,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戴海波如此回答。
他是在7月1日下午舉行的上海自貿區2014版負面清單情況說明會上,做出上述表述的。
7月1日凌晨,2014版負面清單正式公布。在當天下午的說明會上,上海市政府又公布了上海自貿區進一步擴大開放的31條措施,這是在去年自貿區服務業擴大開放23條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的。
據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顧軍介紹,31條進一步擴大開放措施中,服務業領域有14條、制造業領域14條,采礦業領域2條,建筑業領域1條。
與去年的開放措施相同之處在于,服務業仍是自貿區發展的重點,此外,此次在制造業等領域的開放引發媒體關注。比如,允許外商以獨資的形式從事汽車電子總線網絡技術、電動助力轉向系統電子控制器的制造與研發;允許外商以獨資形式從事豪華郵輪、游艇的設計;允許外商以獨資形式從事船舶艙室機械的設計;允許外商以獨資的形式從事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的設計、制造和維修;允許外商以獨資的形式投資與高速鐵路、鐵路客運專線、城際鐵路及城市軌道交通配套的乘客服務設施和設備的研發、設計與制造等。
有媒體就在會上提問,隨著制造業進一步擴大開放,自貿區有限的空間能否滿足外資制造業企業的發展。
對此,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朱民表示,自貿區對產業是有選擇的,符合自貿區的優勢和定位的企業在區內會有發展空間。
“雖然我們自貿區的面積比較小,28.78平方公里,但我們還是有一定的制造業發展儲備空間。”朱民說,“28.78平方公里中,除了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因為物流園區是最小的,以倉儲為主,在外高橋保稅區、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洋山保稅港區,我們各還有1個平方公里左右的待開發空間,可以發展制造業。同時,洋山包括島嶼和陸域,它的島嶼面積還有2個平方公里左右的空間。”
緊接著,戴海波做了三點補充:
一,根據總體方案的要求,未來隨著發展,根據需要,自貿區的空間和范圍還會做調整。目前主要還是把現有的擴大開放措施落實好。
二,在整個制造業的產業鏈中,研發和總部非常適合在自貿區發展。
三,現在有一些做法可以適應某些制造業的發展,比如,總部加分支機構,企業的總部在自貿區,但分支機構可以通過某種監管方式(在區外設立)。
“所以我們認為呢,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形成一個特別突出的問題。”戴海波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