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國排華史
原創 本星君 讀懂本星球

作者▏鑫一元
出品▏本星君
前段時間,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發出通知,提醒在美的中國公民加強安全防范,警惕當地針對亞裔、特別是華裔的歧視和暴力。
縱觀美國的歷史,建國僅僅200多年的美國卻時常出現排華事件。從早期將華人女性等同于妓女,到專門針對華工的《排華法案》,從冷戰時期將華人都看成間諜,再到如今的華人威脅論。
這些年來,在美華人都經歷了哪些辛酸和磨難?美國又為何要經常性的排華呢?

01
白人至上的移民國家
1776年,在獨立戰爭勝利后,美利堅合眾國誕生。在美國建國之初,作為一個白人主導的移民國家,印第安人被趕走,黑人被奴役,華人和其它亞裔還幾乎沒有在這里出現過。
所以,在1790年美國第一屆國會制定美國第一個移民法案的時候,曾規定“有資格得到美國國籍的人必須是自由的白人”。
雖然,在各方的反抗和壓力下,美國于1802年修改了移民法案,而后進入了一段較長的自由移民期,但白人至上的基因從美國誕生之日起就已經埋藏好了。
最初來到美國的華人,是隨著美國加州“淘金熱”的興起,涌入美國的中國勞工。

▲1852年在美國加州的砂礦工
1849年,最初到達加州的華人約有775人。1851年新增2761名。而后的30年,赴美的中國勞工數量持續增長,直至1882年美國頒布《排華法案》為止。
最初來到美國的華人,以在舊金山從事金礦開采等辛苦工作的男性為主,男女比例嚴重失衡。
以舊金山的華人為例,1852年生活在此地區的華人中有男性2954人,女性19人,男女比例高達155:1;而1860年這一比例更是上升到186:1。
在全美的數據中,1860年、1870年和1880年,在美國的每1000名華人男性對應的華人女性人數分別是54人、78人和47人。
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在1870年代,華人女性的數量有一個明顯的降低。這正是由于1875年美國聯邦法律《佩奇法》的出臺。
雖然初入美國的華人中女性比例較低,然而,她們卻是最早遭到排斥的華人群體。
《佩奇法》到底有些啥內容?美國為何如此針對華人女性移民呢?
早期來到美國西海岸的華人女性,很多是被賣到此地的賣淫女。當然,這些失足女本身也是清朝老百姓被欺辱的一個縮影。
在美國“淘金熱”時期,男女人口比例極不平衡的舊金山等地區,大量的年輕男性催生了賣淫業的發展。當時,加州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妓女,既有本地出生的白人和印第安女性,也有來自歐洲、拉美和亞裔的女性;而這其中,大清帝國來的妓女人數最多。
應該受到指責的,不是這些清朝妓女,而是腐朽的滿清社會。清朝官員們朝堂上念著“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道德咒語,治下百姓卻只能漂洋過海賣身才能度日。
當然,很多人家的父母并不知道自己的家女孩會被賣到美國的妓院。人口販子所承諾的,都是將女孩帶到美國當家傭,或者是嫁給美國華工當妻子。
由于華人妓女的數量過多,甚至有統計表明其人數超過其他各裔妓女人數的總和,華人女性問題開始引起了美國白人社會的擔憂,進而上升到對華人女性移民的仇視和排斥。
針對華人妓女的偏見很快傳遍全美,她們被貼上了“不道德”、“異族”、“淫蕩”等標簽。
與此同時,其它在美華人女性移民也遭到了同樣的排斥,甚至在很多白人的眼中,只要是華人女性,就像是妓女。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1875年,由加州議員加州反華聯邦眾議員賀拉斯·佩奇提出的《佩奇法案》獲得通過,成為全美通用的聯邦法律。
這是一條專門針對華工苦力和華人妓女的法案,特別是將從事華人妓女買賣確定為“重罪”。
法律實施后的七年間,美國華人女性占美國華人人口的比例快速降低。
該法案不僅禁止了華人妓女赴美,也影響了普通華人女性赴美。雖然該法令只是限制妓女入境,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美國移民局一刀切的懶政興起,時常以此為借口,將華人女性都當成妓女而拒絕其入境。
時至21世紀的今日,在美國各大入境口岸,對華人單身女性的排查依舊十分嚴格。對于那些首次赴美,年輕靚麗的女性,小黑屋里面談可以說是家常便飯。

▲美國“黃禍”的宣傳海報
02
《排華法案》的誕生
1882年5月6日,美國總統海斯簽署了《排華法案》,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以特定族裔為目標的歧視性法案,美國的排華運動到達了一個高峰。

▲1882年《排華法案》的第一頁
其實,從華人特別是華工進入美國開始,美國針對華人華僑的驅除和破壞就開始了。
華工的特點是吃苦耐勞、工價低廉,在美國淘金熱和太平洋鐵路的修建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受到了美國資本家的歡迎。

▲1860年代在修建太平洋中央鐵路的中國工人
但性價比很高的華人卻受到了白人“紅脖子”們的嫉恨,他們認為是華工搶了他們的工作,并將他們拖向了內卷的泥潭。很快,華工便成為白人種族主義的攻擊對象。
在美國西海岸的礦區,華人礦工經常會受到白人礦工團體的襲擊,營地被焚毀,財產被剝奪,甚至在襲擊過程中有大批的華僑礦工被打傷、打死,華工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都得不到保護。
如果說礦區的“打砸搶”是美國種族主義者的極端行為,美國地方政府通過出臺各種法律來盤剝華僑,就更是赤裸裸的種族歧視。
1850年,加州議會通過法案,對包括華工在內的所有外國礦工征收每人每月20美元的采礦執照稅(1851年廢止)。
1852年,加州特別規定對“不準備成為美國公民的礦工”征收每人每月3美元采礦執照稅。
這項規定被視為是專門為華工量身定制的,因為大部分的華工安土重遷,他們赴美僅是為了賺錢,結束工期后都是要歸國的。
在加州,華人的各項工作和生活都要額外繳稅,除了采礦要繳稅外,捕魚要交捕魚稅(每人每月4美元),年滿18歲要交繳納“華人警察稅”(每人每月2.5美元)。
華人繳稅一項不少,但卻不能享受與美國白人一樣的社會福利。在舊金山,華人的子女不能進入本地的公立學校讀書,華人也被禁止去市立醫院看病就診。
1873年,美國爆發了經濟危機,失業率暴增。工資低廉的華工就成為了美國國內各階層發泄不滿情緒的對象,美國排華運動進一步高漲。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排華法案》于1882年正式出臺,按照法案規定,華人勞工十年內不準赴美。在隨后的幾十年間,美國又陸續頒布了《斯科特法》、《吉爾法》等一系列法案,將拒絕華人入境的時間無限期延長。

▲描繪在美國從事辛苦工作的中國工人的圖畫
03
從《排華法案》的廢除到“冷戰間諜”
《排華法案》在美國延續了很長時間,一直到到了二戰時期,此時中美兩國在太平洋戰場上成為了同盟,美國為了緩和與中國的關系,在亞洲戰場上牽制日本,才于1943年由美國總統羅斯福簽署了《馬格納森法案》,廢除了系列排華法律。


▲加州安吉島的移民拘留營房,在上圖的小屋里面,至少先后有17.5萬華人移民在這里拘留
但美國的對華友好政策并沒有持續很長的時間。冷戰開始后,美中關系跌落到谷底,美國本土對華人的態度也隨之大轉彎。
冷戰時期,伴隨著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的陣營分化,美國國內出現了紅色恐慌與麥卡錫主義。在這樣的背景下,在很多美國政客的眼中,華人等同于“冷戰間諜”,在美華人以及準備進入美國工作和學習的華人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美國從建國以來就是移民大國,在美國境內除了有大量的合法移民還有很多的非法移民以及假證移民,所謂假證移民就是用假的婚姻或者出生證明等方式獲得美國合法身份的移民。
在美國,非法移民和假證移民的數量龐大,除了華人還有大量的墨西哥等國人員。
但在冷戰的特殊背景下,美國將矛頭直接對準了華人群體,以破壞國家安全為由,在華人群體內開展了大規模、無差別的審訊。

▲在舊金山移民局等候盤查中國婦女和兒童
一時間,只要是華人,無論是幾代移民,是合法還是非法入境美國的,大都遭遇到嚴格的排查。很多遵紀守法的華人都收到了帶有歧視色彩的傳票,這些審訊干擾了他們在美的正常商業活動和日常生活。

▲在美華人女子的身份證明(進入美國或居住在美國的華人,都必須始終攜帶政府簽發的身份證明)
04
遲來的道歉,抗爭未完待續
2011年,美國華人收到了遲到的道歉,美國參議院以全票通過一項法案,為1882年的《排華法案》以及后續多年對華人的歧視表達了歉意。
在此之前,美國已經向印第安人、黑人、日裔等少數族裔就種族歧視行為進行了道歉和賠償。然而在道歉的背后,少數族裔的很多權益仍然未能得到保障。
尤其是在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等中,在美華人所面臨的困境又顯得尤為特別和突出。
去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由于疫情最初在亞洲爆發,在美國右翼政客的不斷鼓噪下,在疫情初期,亞裔和華人成為新冠病毒的代名詞。在美國的各公共場合和網絡社交媒體上均出現了歧視華人的言行。
此時,在美華人又一次真切的感受到,道歉只是表面上的,面對美國種族主義的抗戰還需要繼續。
美國建國兩百多年來,從華工到華裔科學家、再到華裔商人,在美華人為美國的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績,為何美國還會如此排華呢?
意識形態的差異讓美國白人對華人不信任。冷戰已經過去很多年了,但“麥卡錫主義”在美國陰魂不散,華人總是會成為很多美國白左心中的假想敵,不但華裔科學家常常被安上間諜罪,就連華裔商人也常被污蔑為商業間諜。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中國留學生大都是間諜,孔子學院是情報機構......。美國以國家安全的名義,將中國學生、學者、商人視為一種新的“黃禍”。
美國在經濟和社會出現問題時,把中國和在美華裔當作“替罪羊”,此舉屢試不爽。
1870年,美國經濟出現大蕭條,大批勞動力失業,能干且工資低廉的華工成為“罪魁禍首”,《排華法案》應運而生。
2008年,因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重創美國經濟,在金融危機過后,美國政府唯一起訴的銀行,卻是坐落在紐約唐人街的國寶銀行。
國寶銀行正是一家華人創辦的銀行。白人的大銀行因為“大到不能倒閉”而過關,華人的這家銀行卻“小到可以進監獄”。
2020年,在特朗普政府面對新冠疫情抗疫不力時,為了轉移民眾視線,直接甩鍋中國和在美華人。而美國民眾,每次都對這樣的“甩鍋”對此深信不疑。
美國獨立宣言中寫道:“所有人生來平等的,并被上天賦有生活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侵犯的權利”。也許,美國的建國先賢們真的曾期望建立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但至少從現在看來,華裔等少數族裔們追求平等的路還依然很長。
原標題:《美國排華史》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