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歐洲右翼80年6張面孔:從希特勒到挪威爆炸案兇手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極右翼勢力在德國的冒險,差一點毀了整個世界。
80年后,極右翼再度出山,只不過集結點改在了英法等國。
工業生產下降40%、對外貿易縮減70%、工人失業人數達800萬,這就是1929年爆發的經濟危機對德國的沖擊,那時的德國人一方面煎熬于生活的困頓,另一方面痛苦于一戰后《凡爾賽和約》所帶來的種種限制,納粹主義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得以萌芽并壯大。
當前英法等國所處的環境并不完全相同于當時的德國,新的極右翼勢力,除了傳統的“法西斯分子”、“種族主義者”、“反猶者”的標簽外,還表現出“反對移民、反對歐元、歐洲懷疑主義、反伊斯蘭”等新的特性。但是歷史總是會出現驚人的相似,和80年前一樣,問題的根源還是在于歐洲經濟的衰敗,而當前極右翼政黨的主張也總是隱約閃現當初納粹主義的影子。
納粹黨希特勒:痛哭要當政治家然后差點毀了世界

納粹黨的元首希特勒,1889年出生于奧地利和德國邊界的布勞瑙城鎮的一個奧地利海官官員家庭,從小受到冷酷剛愎的父親的影響,具有大德意志民族主義情緒。1907年-1914年希特勒在維也納流浪的幾年中,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種族主義、反猶主義、民族復仇主義和民族沙文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專制主義、反馬克思主義和超階級的民族共同體思想。
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參軍,當一名傳令兵。1918年德國戰敗,他痛哭一場決心當一名政治家。1919年參加了一個默默無聞的小黨——德意志工人黨,1920年2月將該黨更名為“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簡稱納粹黨。
希特勒早年在維也納受到反猶主義的深刻影響,加之政治需要,所以他對猶太人產生了強烈的仇恨,完全成為一個極端反猶太人分子。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種族清洗活動中,德國屠殺了近600萬猶太人。
1933-1939年,希特勒納粹黨全面建立了發動爭霸世界戰爭的極權體制,1939年9月-1945年5月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并慘遭失敗。希特勒和納粹黨對人類犯下了史無前例的恐怖的戰爭罪行。
法國極右翼“不倒翁”勒龐: 5次參選總統以失敗告終

勒龐領導的“國民陣線”是法國公認的極右組織,20世紀80年代初,“國民陣線”利用國內經濟不景氣及失業等問題在群眾中引起的不滿情緒,極力鼓吹民族沙文主義、排外主義和種族主義。它標榜自己既反對左翼政府,又不贊成代表大資產階級的右翼。兩三年間,“國民陣線”吸引了一批失業青年、中小工商業主和自由職業者,成員由500人增至2.5萬人。1995年8月在地方選舉中,國民陣線獲得了南方3個重要城市的控制權。法國極右勢力崛起的這一現象,被輿論界稱為“勒龐現象”或“國民陣線現象”。
雖然5次參選總統以失敗告終,勒龐還是在2002年選舉第一輪投票中意外勝出,引發法國“政治地震”。成功“闖關”第二輪投票,勒龐敗給傳統右翼候選人雅克·希拉克,卻重塑了法國政治地貌。他不僅在第一輪投票中擊敗主流政黨社會黨候選人利昂內爾·若斯潘,還擴大了極右翼政黨的政治影響力。
奧地利極右翼政治家海德爾: 領導右翼黨派成為執政黨

約爾格·海德爾政治立場極為右派,并為著名當代德國納粹支持者。海德爾從政后曾發表過許多淡化納粹所犯罪行的言論,由他領導的自由黨堅持排外思潮,他本人也以親納粹聞名。2000年2月4日,由他領導的自由黨和奧地利人民黨組成的聯合政府宣誓就職,這標志著奉行排外的民族主義的自由黨自二戰后首次成為執政黨。自由黨的排外色彩以及海德爾親納粹的言論,使自由黨的參政引起了奧地利國內和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引發了歐洲二戰后的最大一次抗議納粹思想的浪潮。
海德爾于2000年2月28日在國內外輿論的壓力下辭去自由黨主席職務,但仍留在自由黨的領導班子內。該黨后來退出奧地利聯合政府,再度成為在野黨。
海德爾堅決反對奧地利加入歐盟,奧地利加入歐盟后他又反對歐盟擴大,他曾聲稱,歐盟擴大無異于“對所有勤勞正直的人們的宣戰”,他把奧地利財政赤字的原因歸咎于外來移民,斷言“如果沒有外來移民,奧地利本來是不會出現財政赤字的”,要求政府實行“無移民政策”。
荷蘭極右黨派領導人福圖恩: 反移民觀點惹來殺身之禍

當天,福圖恩在阿姆斯特丹東南20公里的希爾弗瑟姆市遭槍擊身亡。警方說,福圖恩是在一個停車場遭到不明身份的槍手襲擊的,他頭部、頸部和胸部一共被擊中6槍。2003年4月,供認刺殺福圖恩的動物權利活動人士格拉夫被判處18年徒刑。
當年54歲的福圖恩曾是名社會學教授,原來默默無聞的福圖恩以急風暴雨般的姿態步入了荷蘭政壇,福圖恩遇害前3個月剛剛組建自己的政黨“福圖恩民意黨”,但從那之后不久,該黨就奪得了一個荷蘭市議會選舉的三分之一的議席。 在荷蘭政壇,他是第一個站出來呼吁當局停止移民的政治家,并因此引發諸多爭議。
然而,比起法國的極右翼“國民陣線”領袖勒龐來說,他的形象又相當不同,因為福圖恩公開承認自己是一名同性戀者。 福圖恩聲稱,荷蘭接受穆斯林移民將對荷蘭社會的寬容性造成損害, 福圖恩認為,伊斯蘭教對待同性戀和婦女的態度很糟糕。
不少政治分析家相信,對荷蘭選舉政治不太感興趣的選民來說,福圖恩率直敢言的作風具有相當的吸引力。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福圖恩死了比活著的影響力還大,2002年7月22日,荷蘭新一屆中右翼聯合政府在王宮舉行儀式正式宣誓就職,執政黨中就包括福圖恩生前領導的“福圖恩民意黨”。
挪威爆炸案兇手安德斯: 揚言發動“歐洲內戰”驅逐穆斯林

當天,32歲的挪威政治極端分子安德斯·貝林·布雷維克(Anders Behring Breivik)先在該國首都奧斯陸軍政府機構云集的地區引爆炸彈,造成7人遇難。緊接著,安德斯身穿警服竄入一座海上小島,對著參加夏令營活動的青少年瘋狂射擊,造成至少80人喪生。本次襲擊事件是挪威二戰后遭受的最大規模襲擊,也是2004年馬德里連環爆炸案和2005年倫敦爆炸案后歐洲最嚴重的屠殺事件。這也是首宗大型由極右派人士向左派支持者及同情人士發動的恐怖攻擊。
安德斯·布雷維克曾是挪威保守的進步黨成員,極端仇恨穆斯林、左翼和挪威的政治體系。他25歲已經變成一名右翼極端分子,開始強烈反對多元文化,經常在網上發帖表達強烈的民族主義和反伊斯蘭教觀點。他日益極端的極右觀點從他2009年起發在幾個北歐網站上、包括一個鼓吹新納粹、極右激進觀點和反伊斯蘭教的網站上的文章可見一斑。
安德斯撰寫的1500頁極端宣言斥責歐盟條約,認為歐盟在削弱歐洲單個國家的權利,稱要發動“歐洲內戰”,驅逐穆斯林,他的這一“宣言”再次引發人們對歐洲極右翼勢力全面興起的擔憂。
瑪麗娜·勒龐 :溫文爾雅的法國“最危險女人”

瑪麗娜·勒龐,前法國“國民陣線”主席老勒龐(讓-馬利·勒龐)之女,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新領導人。2011年1月16日,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舉行會議,選舉現任主席讓-馬利·勒龐之女瑪麗娜·勒龐為該黨新主席。時髦且頗具親和力的瑪麗娜無疑為國民陣線增添了一絲現代氣息,但政治上卻秉承其父極端保守的立場。選舉瑪麗娜為新黨首,"國民陣線"并無意改變極右立場,不過是借其“新面孔”挺進法國政壇主流。
2014年5月底,瑪麗娜領導的法國極右翼黨派“國民陣線”以25%的得票率贏得法國的歐洲議會選舉,成為法國得票最多的政黨,世界再也無法忽視它的存在。
瑪麗娜·勒龐在法國電視臺參與黨派辯論時曾一直強調“法國的事法國自己說了算”,而極度反對事事受制于歐盟。她確信,法國先顧自己,只顧自己,一定比現在能好一些。已有分析人士認為,意氣風發的勒龐已經把目標鎖定于2017年總統大選。
(本文資料來源: 《國際金融報》,百度百科,人民網,央視網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