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11
河南大中專新生入學將測艾滋引爭議,艾防辦:不違規且保密

近期,河南省教育廳發文,將艾滋病檢測納入大中專院校新生入學體檢范圍。針對侵犯隱私的質疑,省衛生廳艾防辦回應,近年來青少年學生感染艾滋病報告增多,檢測信息外人不會知道。 網絡圖片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大學新生入學體檢,經歷過的朋友可能都還知道,體檢一般都是強制的,不合格可能會被取消入學資格。檢測項目當中有測體重、身高、肝功能檢查等例行的體檢項目。如果現在告訴你,從今往后進入大學,還得進行一項艾滋病檢測,你會覺得突然嗎?
近期,河南省教育廳發布了《關于加強學校艾滋病防治知識教育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各學校要安排預防艾滋病專題教育必修課,并將艾滋病檢測納入大中專院校新生入學體檢范圍,開展全員健康體檢。
消息一出,就有網友說,“普及性預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識是必要的,但將艾滋病檢測納入大中專院校新生入學體檢必須抵制,簡直是在無視國家明文規定的艾滋病自愿檢測原則”。也有網友發問,如果檢測出為感染者,如何保證學生隱私?是不能保證順利入學呢?
針對河南省在大學校園“開展有關艾滋病項目的入學體檢”,記者也在大學生中間做了小調查。
學生:我覺得是有歧視的意思,這畢竟是個私人性的東西。你要真查出來有艾滋病,同學知道了肯定會有那種自然而然的排斥,怎么在學校待,這屬于侵犯隱私。
學生:我感覺不會有歧視,我覺得這是一個對人身安全的考慮吧。
學生:對每個學生的人身(健康)都得有保證,但是我覺得這種檢測結果盡量不要公開。
有關艾滋病項目入學體檢的質疑,集中在是否侵犯隱私和有強制之嫌。根據2006年開始實施的國務院《艾滋病防治條例》,其中明確規定:“國家實行艾滋病自愿咨詢和自愿檢測制度。”那么,河南省教育廳將新生體檢加入艾滋病項目“一刀切”的做法,是否與國家政策相悖呢?
對此,河南省教育廳相關工作人員:因為這個文件當時是衛生廳牽頭,教育廳配合發的。艾滋病防控的任務,主要是省衛生廳和艾防辦他們在做。我們教育系統的主要工作是配合他們做好健康教育。教育部門主要是在健康教育的過程當中把這個艾滋病的防治的知識納入我們的知識傳播體系。
就此,記者聯系了河南省衛生廳艾防辦的工作人員,對相關規定進行解讀。這其中的關鍵詞包括:為什么要在大學校園內進行艾滋病的檢測?是否強制?以及是否額外收費?
工作人員:為什么要增加這一項,也是我們防治工作的一個需要,近年來,包括我們國家、我們省陸陸續續發現的有大學生的感染者,而且有逐年增多的趨勢,所以我們要增加這一項,盡可能早的發現這些感染者。及時的給予治療和關懷救助。不是說是強制,學生就是做體檢的時候只是增加的一項內容,實際上就是多抽一點血就行了,不需要專門去排隊,只需要檢測抗體就可以了。而且這個檢測的費用也不需要他個人出。并沒有增加學生的負擔,也沒有暴露他的隱私。
根據這次河南省教育廳發布的《通知》顯示,“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形勢依然嚴峻,現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病人4萬余人,每年新報告感染人數4000例左右,特別是近年來疫情監測分析顯示,青少年學生感染艾滋病報告增多”。對于這些剛入大學校門的年輕人來說,艾滋病檢測一方面能提供更多的防治保障,而另一方面,也要保護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何保障他們的隱私,讓他們在此后的讀書、就業等不受歧視呢?
對此,河南省衛生廳艾防辦工作人員回答:這個國家法律規定的很詳細,發現陽性了以后,會有專業的技術人員告知他,然后再做進一步的檢測。所有的感染者個人隱私只是掌握在跟這個工作相關的人手中,其他的人員是不知道的。不會被侵犯的。而且這個信息是保密的,其他包括他的無關的親屬都不會知道。
關于河南省入學體檢的新舉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吳尊友認為:這個舉措和國家的政策并不違背。艾滋病檢測是全球防止艾滋病的一種策略,在不少國家的醫療服務中會作為常規檢測。
吳尊友:檢測作為艾滋病的防治策略的話,應該說怎么強調都不為過。我理解這個舉措和大的政策是不違背的。對發現的感染者本人來說,提早知道以后,他能夠提早享受醫療服務。通過這樣一個做法,把艾滋病的檢測給它常規化。現在在美國,它在醫療服務當中就作為常規檢測,在美國還有一個叫做艾滋病檢測日,這一天像美國總統包括總統夫人都參與這個活動,告訴人家要定期檢測。
與此同時,吳尊友強調,這項措施一定要注意保護艾滋病感染者的隱私,校方不能對感染者作出開除和退學的處理。
吳尊友:第一是隱私保護,因為現在我們這種檢測工作,隱私保護不好,會對感染者造成很大的傷害。第二發現感染者以后怎么來處理,你不能把他作為開除或者退學的這個條件。因為在《條例》里面也規定了,要保護這些人的基本的就醫、上學、就業的權利。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