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舌尖”拉琴姑娘舞臺上受認可

隸屬于號稱力推新人新作的“上海之春”,主辦方是上海音樂學院,于是難怪這個傳統歐洲團連續兩天的音樂會都搭配著上演當代中國作曲家的作品。不過,這也是當今全球樂團推廣嚴肅音樂的慣例,新作搭售的經典賣,總能比全場新作多招攬到些耳朵。
徐孟東的《交響幻想曲》為“中提琴和管弦樂而作”,而這個年方豆蔻的小姑娘作為國際頂尖中提琴賽事史上最年輕且是唯一的中國冠軍,勝任這樣一個角色毫不值得異議。中提琴本就是小眾,出類拔萃的演奏家更是鳳毛菱角。別說她還小,在古典音樂這個行當里,少年成名的多了去??上КF代音樂我是真的聽不懂,不懂音樂中那些曲目單中說明書般“橫向縱向織體結構的探索”究竟奧妙何在,也不懂那些不協和的和聲中到底蘊藏著多少自說自話的哲理和深情,既然不懂曲中深意,也自然不能評斷演奏家究竟演繹的如何。但至少她臺風大方,技巧嫻熟,音色富于色彩。乖巧姑娘滿臉的青澀與嬌羞,也感覺得到她是有些緊張的,氣場上和后面上場的上音教授的霸氣一比真是弱爆了。可就是這種“弱爆”了讓人想起她還只是一個高中生呢,留待時間讓人家慢慢成長吧,她是不是一個好音樂家這個命題反正不像“紀錄片剪沒剪好”這種問題那樣急著在這一時半刻下什么結論。
緊接著西貝柳斯的小提琴協奏曲是出乎意料的驚喜。之前沒有聽過黃濱的演奏,也沒有做功課,一上來獨奏小提琴一氣呵成悲婉浪漫的主題,充滿了決絕和干脆,是令人眼前一亮的亮相。西貝柳斯音樂中那種“惟余莽莽”、“頓失滔滔”的凜冽酷寒在黃濱直來直往的弓弦磨礪下顯得很有質感。隨著樂曲情緒發展的逐漸明朗,整個樂隊的音色也趨于溫暖。
插播一句,這真是一支“變色龍般”的樂隊,在演繹不同風格的作品時能夠變幻出不同氣質的音色,當真神奇。前天一場俄羅斯串莫扎特的場子,聽覺色彩一下從民族風轉向了德奧系的精致厚實,那功夫不是蓋的。黃濱這個履歷中羅列著一連串從帕格尼尼到慕尼黑小提琴國家比賽金獎的演奏家,現場的氣場比獎項更有說服力。她“女漢子”般大喇喇的風格叫人聽得歡喜又過癮,寫意的,粗狂的,醇烈的,毫不刻意,又有精致的樂隊托著,相互之間不同味道調和得倒稱得上是一道美味。
下半場的德沃夏克第九則是驚艷。第一次如此慶幸坐在觀眾席的最邊沿地帶,可以清楚看到指揮的表情。80后小帥哥科尼利厄斯·邁斯特絕對是個表情帝!“自新大陸”這么情感豐沛,大起大落的曲子,人家從頭到尾所有的情緒都同步表現在臉上!雖然他的動作幅度很大,甚至經常有些翩翩起舞甚至整個人蹦蹦跳跳,但是我這雙花癡的眼睛完全不忍心移開那張帥氣的面龐啊!
氣勢宏大時他的表情也充滿夸張和用力,柔美的第二樂章他滿面春光眼里蕩漾的春水春波都快漫出來;第三樂章的諧謔曲邁斯特擠眉弄眼做鬼臉,到了深沉悠長的回憶段落,又看他的神色極為悲傷……而這一系列的變化在他臉上如此自然地隨音樂一起流淌轉換,毫不是某些表情帝演奏家般的那般造作。
而這支編制不大的樂隊不靠催人神經麻痹的輝煌音響博取好感,它細膩、扎實,將每一個聲部旋律都交代得清楚又融合得密室。最后樂章的結尾狂歡在指揮太過幸福的肢體表情帶動下,有樂手提前脫了疆,有那么半個音挺明顯地搶了拍子,說不上“功虧一簣”,也還是露了那么點瑕疵,但那一刻被指揮蹦跶著散發出超強感染力感染得整個樂團面帶笑容的畫面真真足以點燃乃至融化全場觀眾了。這一曲40多分鐘下來,神馬都是浮云了。你會知道在這些永恒的偉大面前,什么風口浪尖、社會熱點都如此渺小,都交給音樂吧,無論是聽不過來這人世喧囂的耳朵,還是傷不過來那些有的沒的心。
三首返場曲,不下十次的返場謝幕,觀眾還不罷休。無奈邁斯特只好推著小提琴首席下了臺。而門口,拿著節目冊的樂迷排起長隊,看的難得看帥哥犯花癡的小調同學也心里癢癢地去站隊了。可排了一會告知原來今天沒有簽售,不甘心的小調同學遂又跟小伙伴直沖后臺。結果……人家帥哥指揮在化妝間里洗上澡了。而化妝間的拐角,“舌尖”上的母女也收拾好了樂器和演出服,母親遠遠地等著,陸續散場的樂手中有一些會來和姑娘握個手告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