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利路修的漫漫下班路:亦真亦幻的粉絲權力
從2018年“偶像元年”起算,寧靜算是參加團體選秀節目并公開表示不想成團的第一人。《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一季結束之后不久,寧靜到《創造營2021》做導師,遇到了“第二人”利路修。寧靜公開表示不想成團但最終還是被選做團員,俄羅斯人利路修一開始就表示不想成團,一路被粉絲推著挺進決賽,賽后終于開心下班,成就近年來選秀歷史上一簇不一樣的煙火。

《創造營2021》選手利路修
你可能不關心今年的練習生選秀節目,但也許會因為隔三差五出現在微博高位上的熱搜獲取到這個特立獨行的俄羅斯人相關訊息。根據利路修簽約經紀公司老板的說法,他是被安排去照顧同公司兩名選手的,不喜歡唱跳,不想成團出道,結果因為和其他積極爭取出道的選手不一樣,成功吸引了霸道觀眾的注意。古早傻白甜言情文里的霸道總裁會因為被女主角潑一身咖啡而墜入愛河,自稱“筍絲”的利路修粉絲也會因為一個刻意拒絕營業的人而積極“撐腰”投票。就像霸總文繞不開無往不勝的權力,利路修和筍絲的故事也一度演變成為權力的展示。
在決賽前的一次數據排名中,利路修成功進入出道位但隨即表態希望粉絲尊重他個人意愿,提醒粉絲注意“分寸感”。這次表態引發部分“筍絲”不滿,有當即脫粉的,有陰謀論的(即有意出道的成員及團隊、粉絲通過宣傳尊重利路修個人意愿使粉絲停止投票,排除競爭,消除威脅),有主張投票是個人支配財產權體現與投票對象個人意志無關的。粉絲內部爭議很快引發外部關注,由于節目賽程前期利路修獲得的媒體關注度很高,類似粉絲發言被截圖在多個平臺娛樂版塊傳播,筍絲一時間千夫所指。同日,利路修粉絲后援會宣布停止集資打投,爭議就此平息。

利路修后援會微博截圖
藝人個人意愿和粉絲群體發生沖突的事件絕非孤例,沖突背后反映的是“粉絲經濟”環境對交換關系的兩端所建立起的動態結構的改變。當娛樂活動不再以演藝本身為內容時,雙方不對等的交換關系必然使粉絲獲得更多的權力,但受制于行業現狀和演藝的特殊性,粉絲權力難以完全伸張,長此以往,通過愛來榨取金錢的粉絲經濟終將難以為繼。
以“愛”為名的社會交換
相比公司造星的模式,選秀更強調藝人的吸引力。除了才藝,選秀藝人需要更多地與目標受眾交往互動以維持人氣,并在實現完全轉型前延續自己的演藝事業。在這種關系中,選秀藝人和受眾之間出現了社會交換的起點——“社會吸引”。美國社會學家彼得·布勞提出的社會交換理論將社會吸引定義為與他人交往的傾向性。一個人期望通過與他人的交往獲得報酬,便會受到能提供報酬的人的吸引。粉絲經濟的大環境下,藝人需要粉絲的錢,是外在報酬,而粉絲則需要一種精神上的寄托,是內在報酬。要使對方承認自己,產生與自己交往的意愿,就必須向對方證明自己是個有吸引力的人,表明與自己交往能夠從中獲得報酬。如果對方接受,社會交往行為隨即展開。藝人通過才藝和個性展示吸引粉絲,粉絲出錢出力為藝人提供輿論和經濟上的支持,雙方關系本質上是一種社會交換。
社會交換關系中的雙方并不絕對對等,擁有的資源更豐富、更稀缺的一方因為可以自由地選擇交換對象,因而不會被特定的交換關系所束縛,在交換中往往會獲得更高的地位。當雙方不對等時,優勢方就獲得了權力。在選秀節目開播初期,藝人和粉絲之間的關系就猶如剛剛確立關系的情侶,因為害怕失去對方,雙方都會加大投入以維持吸引。一旦關系進入穩定期,兩者之間就會出現差異。在愛情關系中,一方投入的增加變相提高了對方所持資源的價值,從而間接降低了自己的地位,增大了對方的權力。
粉絲耗費時間和金錢支持藝人,表面上投入比藝人高,但并不會使藝人處于權力上的優勢地位。愛情是稀缺資源,但藝人不是。國內的藝人同質化程度很高,可替代性強,關注和熱衷于參與選秀節目的粉絲卻是有限的,粉絲的選擇權要比藝人更大,粉絲增加投入不再是社會交換基本模型中維系關系的表現,而是通過增加投入增大地位差距的表現。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是粉絲是否有權干預偶像戀愛,不參與該種社會交換的人通常基于雙方系平等主體的前提,認為藝人戀愛自由是一項基本權利,介入社會交換的粉絲則基于自身所處優勢地位所賦予的權力反對藝人戀愛。長久以來,粉絲在類似事件中已經固定成為大眾輿論的批判對象,通過社會交往獲得的權力一直處于被壓制的狀態。壓制粉絲權力的不僅僅是不介入特定社會交換關系的大眾輿論,還有所謂“資本”的力量。平臺和演藝公司比粉絲掌握的資源更多也更加稀有,面對背靠大平臺、大公司,或是自身掌握稀缺資源的藝人,粉絲依靠增加經濟投入而獲得的權力是十分有限的。

不難發現,利路修的選秀故事從一開始就是一場權力的游戲。靠其他參賽選手襯托,只訓練了五天就上場表演的利路修第一次排名都沒有墊底,但僅依靠藝能還是不足以成立常態下的社會交換。作為最開始吸引“筍絲”投票的是一句響亮口號,“這輩子能左右別人命運的機會不多了”,對于多數在現實中處于被支配地位的人而言極具誘惑力,它更像是一種賦權,只要肯花錢投票就能看到一個人因為個人意志無法實現而不斷陷入苦痛掙扎。今年3月節目第二次公演之后,利路修的老板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利路修本人搞不清楚筍絲跟他對著干是因為喜歡他還是討厭他;后援會宣布停止集中投票的前一天,另一家媒體發布了對利路修本人的采訪,記者用“崩潰”描述他的狀態。可能是利路修一直面無表情,掙扎表現得并不劇烈,因而沒有引發筍絲的負罪感,直到被輿論大范圍批評,筍絲受制于外力不得不停止投票。粉絲能夠在利路修身上實現權力展示,還在于利路修本身處于相對弱勢地位。如果利路修從參加比賽到最后獲得解放不是已經備好的劇本,他之所以被控制擺布說明他沒有更多選擇,否則他一開始就不會參賽,或者也可以中途退賽。
社會交換中出現權力不平等的情況,就意味著一方將失去獨立性。布勞認為個體或是群體想要在復雜的社會結構中保持獨立必須具備以下四種條件中的至少一種:其一,掌握戰略資源,如果自己掌握的資源是對其他人成為有效誘因的必要資源,那么他將得到所有人的保護,從而獨立于任何他者;其二,擁有替代資源,簡而言之就是有選擇的可能;其三,擁有強制性力量,可以通過強制力強迫他人提供自己所需服務;其四,減少需求,如果不需要他者提供的資源,也就不再對他者有依賴。圍繞著利路修同時展開三種社會交換,第一種發生在他和筍絲之間,由于不以出道為目標,利路修具備獨立條件;在他和平臺的關系中則不具備這種條件;第三種關系發生在平臺和筍絲之間,處于弱勢地位的筍絲需要增加投入保證利路修能夠繼續留在節目中,平臺則需要熱情筍絲提供的經濟利益,雙方一直維持著權力的相對平衡。三種社會交換的共同作用,最終造成了利路修的困境。利路修和筍絲之間的內在沖突實際上是激烈的,粉絲通過增加投入獲得了實際權力,利路修面對筍絲則具備獨立的條件,雙方在不同層面上獲得了相似的力量,最終在挺進決賽的前一刻爆發。
粉絲干預藝人個人意志的行為經常受到輿論批判的原因根植于現代社會對個人意志的尊重,將個人意志設定為絕對優先級。這是一種理想化的設定,在現實的社會結構中它的實現面臨著復雜且困難的局面。公共輿論似乎從未討論過在選秀藝人所面臨的至少三種社會交換關系中所獲得權力的位階。已知在三種社會交換中,平臺處于絕對的優勢地位,粉絲在與平臺進行社會交換時獲得暫時性的平等權力,藝人在與平臺的交換關系中處于絕對弱勢地位,則粉絲所獲得的權力總體上是大于藝人實現獨立的能力。輿論可以基于對個人意志的尊重批評粉絲,但不能說粉絲實現權力的行為出師無名。
粉絲經濟的權力陷阱
截至4月23日統計數據,超過十四萬人次為利路修投票“撐腰”,總花費超過二百五十八萬。統計當日位列榜首的是來自日本的贊多,總花費超過兩千四百萬,人均出資近一百元。相比之下利路修粉絲人均出資只有十八元,可見筍絲基數著實龐大,而龐大的人群中也有用自家產業為偶像做應援的真“富婆”。利路修能夠頻繁出現在熱門搜索里,群眾的力量著實不可小覷。

用自家產業為利路修應援的筍絲
文化學者普遍傾向于將選秀節目“超級女生”的時代詮釋為民意在大眾娛樂領域的表達,面對高度商業化運作的練習生選秀,零散個體的意志似乎已經不再那么重要。貼著各種人設標簽的“偶像”呈現出批量化生產的狀態,高舉“女性通過消費行為彰顯自身權利”口號的“粉絲經濟”實際上更像是一個“購買權力”的騙局。
選秀和其他性質的娛樂節目最大的一點不同在于賦予觀眾一種虛幻的“權力感”。權力感是指個體感知自身控制他者的能力,權力感往往也在為他人提供有價值資源的社會交換過程中產生。在和社會交換中獲取權力,則具備高權力感。高權力感個體通常掌握相對豐富的資源,并且較少依賴他人,更加容易滿足自身的需求和欲望。權力感又可以分為社會權力感和個體權力感兩種,高社會權力感表現為個體認為自身擁有的權力主要用于幫助他人實現目標以及為他人謀取福利,低社會權力感則表現為利己。而個人權力感主要描述個體感知自身所擁有的能力,主要表現為獲得超越他人的地位和獲得他人認可方面。高權力感個體往往更加傾向于主動,會追求實現目標,而低權力感的人則更傾向于壓抑自己的欲望。由于高權力感個體更加關注短期目標,在消費領域中,高權力感個體也更容易沖動消費。從上述理論不難推出,幫助消費者建立高權力感,可以間接促使消費者關注短期目標,進而誘發沖動消費,沖動消費的人越多,商家的錢來得越容易。在經濟利益面前,處于優勢地位的生產者并不介意讓渡一些虛無的修飾詞賦予消費者尊貴的身份以便渲染一種虛無的權力感。
粉絲經濟通過藝人帶動粉絲消費,回饋是粉絲將購買數據作為藝人實力的體現進而推動藝人獲得更多社會資源、維持曝光,粉絲通過消費行為也獲得了權力感。粉絲經濟本身是建立在沖動消費的前提下的,粉絲經濟場景中藝人代言商品“單鏈”有足夠清晰的數據體現,平通常以藝人提供的粉絲專屬福利為誘餌附加完成時限和一定的數額標準,和打折促銷活動一樣是相對典型的刺激沖動消費場景。沖動消費是一種高消耗行為,能夠經得起長久消耗的粉絲群體是人人垂涎的富礦,卻也是不可再生資源,總有耗盡的一天。與這種消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粉絲通過高消耗獲得的權力并未得到充分實現,“偶像元年”后日益增強的平臺操控只能靠選秀形式提供的虛假“權力感”維系對受眾的吸引力,一輪輪選秀推出的一茬茬藝人并沒有給受眾帶來高水平的視聽娛樂享受,選秀節目參賽選手整體水平肉眼可見一年不如一年,但消耗粉絲的需求從未改變。在社會交換理論中,權力不對等必然走向分化和沖突,通過投入金錢和精力交換愛、精神支持等內在報酬的粉絲也許并沒有藝人所宣傳的“光明未來”。
最終成功“下班”的利路修在選秀節目播出期間的戲劇性事件只是社會交換中權力不對等引發沖突的一起事例,比起藝人戀愛自由問題更多地暴露出存在于藝人、粉絲群體和平臺多方的社會交換關系中的權力不平等。“偶像元年”之后選秀節目一年比一年像是平臺的自娛自樂,熱衷于選秀提供虛幻權力感的特定群體在一波波質量參差不齊的標簽商品之間流連,在更具吸金能力的模式出現之前選秀節目大概并不會停,一批偶像“下班”,但作為粉絲經濟中一員的你或許還在加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