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
人文主義的肖像:祛魅的世界、樂觀主義和進步觀念
【編者按】
在《最美的哲學史》一書中,兩位法國哲學家在回顧西方哲學思想發展史的過程中,以問答對話的形式,梳理了重要哲學家對“哲學是什么”的回答,同時也在探討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什么要學哲學”。在“人文主義的肖像”一章中,他們總結出人文主義的九個向度:拒絕訴諸權威、拒斥教條主義、訴諸經驗和批判形而上學、從無限宇宙論到人權、祛魅的世界以及技術統治自然的方案、樂觀主義和進步觀念、知識的普及、人文主義法律-世俗性-歷史的地位、教育和殖民。澎湃新聞經出版社授權摘發肖像五至七的內容。
肖像五:祛魅的世界以及技術統治自然的方案
古代世界觀里,世界是有等級秩序的,并且人類必須服從于這一秩序,而當我們與古代世界觀了斷的時候,過去那種對諸神的過分迷戀也就消散了:這就是馬科斯?韋伯所說的“世界的祛魅”。
科學革命和慣性定律以下述觀念為基礎:宇宙中所有現象的產生都需要動力因,所有現象的存在都需要理由和理性的解釋。我們已經介紹過,這就是菜布尼茲所說的“充足理由律”,即世界上的所有存在都有理由。這一觀念馬上會產生個非常重要的結果:因為一切存在都是有原因的,也就是一切存在在因果鏈條中都有自己的位置,所以,這樣的世界沒有奇跡可言。于是,決定論也時興了起來。只要說萬物都有原因,那么宇宙里所有一切都是由相應機制所支配的,是完全理性的一一也就是說,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總有一天會為每個事物找到一個因果解釋。另外,世界上還仍有一些現象對于我們來說很神秘,不過這也僅僅是因為我們]對這些現象的原因還知之甚少而已,它們本身并不神秘。總之,世界從今以后完全掌握在理性手里。
這在根本上改變了什么呢?為什么說這就是給世界祛魅了呢?
我們記得,柏拉圖的某些對話當中清晰地反映了宙論的思想,這一思想包含“世界靈魂”這個概念。我們同樣看到,在赫西俄徳和亞里土多徳那里,宇宙模型是一個生命有機體,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物活論(hylozoism)”,而這個詞來自“物質(hyle)”和“動物(zoon)”的組合。“物活論”讓人們相信那些神秘無形的力量和玄妙的超能力,自然由此散發出些許神性味道。現代科學產生的時候(笛卡爾的慣性定律和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煉金術和泛靈論一直都流于市面,而兩者的衰落卻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連偉大的牛頓本人都沒有停止從事一些煉金術的實驗。但是我們知道,牛頓物理學的理論框架直到二十世紀初都從未改變,而他開的科學實質上是完全與煉金術不相容的。牛頓的絕對時空觀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原因,而與此觀念相反,煉金術假設了自然里具有神性力量,它既神秘又玄妙,在某種意義上說,為了能獲得某些神奇的效果(比如以鉛煉金),我們必須去尋找能夠熔合相應物質的辦法。在中世紀,大家對自然的看法有點像童話故事里的自然景象,比如大樹會在夜晚從地下抽出根莖,還邊走邊說;個滿是靈魂的自然世界,這就是我們說的“泛靈論”。總之這是一個魅化的世界。現代科學讓我們獲得的進步,可以從以下實例中體現出來:夏爾?佩羅(Charles Perrault)給成年人講童話故事的時候,我們不再認為他會很有市場了。充足理由律、慣性定律、“存在都有原因”、“一切都能被理性解釋”,這些人文主義觀念從本質上清除了魔魅的宇宙觀并將這種宇宙觀丟棄在幼稚幻想和古怪癲狂的范圍里;于是,我們可以明白,伴隨著人文主義的突飛猛進,為什么一個祛魅的世界必將到來。諸神從宇宙中消失了,諸神在世界中的角色也隨即被解除,大地不再是蓋亞,天空不再是烏刺諾斯;神秘力量在自然世界也消散了,當然,除了在某些宗教教派的想象世界里它可能還有一席之地。童話故事也只是關于古老傳統的故事,我們把這些故事講給我們的孩子聽。世界祛魅,諸神退場,自這之后,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嶄新的自然,自然就像一個簡單的儲藏室,里面的所有東西都是可利用的、可操控的、可被無限挖掘的,當然也是能夠被完全解釋的,起碼可以按照某種原理規則進行解釋。科學就是針對自然的解釋,在解釋中科學不斷進步,我們不斷地深人理解自然。

伏爾泰
現在,理解世界的方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而在這變革的背后,是貫穿整個啟蒙思想時代的對迷信的批判狂潮。對迷信發起炮火的人物中,在法國有伏爾泰、狄羅,以及百科全書派;在德國,則有康德。之所以要進行這場對迷信的批判,主要是為了掃除會阻礙人類進步的一切蒙昧以及一切妨礙人類控制和利用自然的東西,當然,也為了能夠證明,人類利和用自然服務于自己的目的是正當的。
肖像六:樂觀主義和進步觀念
因此,當自然對人類不仁,那么人類可以也應該對自然不義一這個觀點無可非議。然而需要理解的是,為什么我們可以說它最為有力地體現了啟蒙精神中的一些要義。這一觀點也同時引導我們走向進步觀念以及人類自由的不斷擴展,于是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我們可選擇的方法越來越多。
我們在當時發生的一場災難中能找到啟蒙精神的全部:1755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摧毀了里斯本,一天就有五萬到十萬人喪生!這場自然災害驚動了所有那個時代的偉大心靈,以伏爾泰為首,他們從這場現實的悲劇中反思到,自然是人類的敵人,它頻繁地讓人類遭此劫難;另一方面,這場悲劇也說明了科學技術的進步給我們帶來的好處。科學技術的進步讓我們總能更好地征服自然,保護自己,解放自己,讓自己獲得自由(這里我們再一次發現,自由是人類生活的心臟和源頭)。同時,通過控制和利用自然,人類的生活條件得到改善,生活更加愜意一“幸福一歐洲的新觀念”圣茹斯特(Saint-just)(法國大革命雅各專政時期的領袖,青年理論家,1792年8月發表了要求處死路易十六的著名演說。后來他被羅伯斯皮爾送上了斷頭合)如是說。
自由和幸福,它們在啟蒙時代一起構成了樂觀主義的基礎,它們也是進步觀念的核心要義。這里的“進步”指的是什么呢?是人的自由解放和人的幸福,而在啟蒙思想家眼中,人的自由解放和幸福感又同時與反對迷信和控制自然相聯系,此時,自然已祛魅,已不再有泛靈的樣貌。因此我們說,觀念和世界的祛魅是緊密聯系起來的。
肖像七:知識的普及
無論是進步觀念還是世界的祛魅,兩者都在促進著偉大的事業,即每個人都能夠用自己的方式,最快捷地加入到這場人類的進步潮流中去,并且更好地控制自然,每個人都能更好地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奮斗。從這時起,知識和教育的普及便成為了重中之重的話題。
這是我們門為人文主義畫的第七幅肖像,這幅肖像與其他肖像的不同點在于,它更加突出了由狄德羅和達朗貝爾(十八世紀法國數學家、哲學家和法國百科全書派思想人物)共同編纂的《百科全書》在人類科學、藝術領域的偉大貢獻。同樣,1800年左右,大量公共博物館的誕生也是這第七幅肖像所反映的內容。
啟蒙運動要義之,就是科學知識可以“清污”,這個詞是伏爾泰的用語;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科學知識來祛除那些蒙蔽頭腦的迷信(內在地讓人類從蒙昧中解放出來),也可以掙脫自然為人類身體設下的局限(外在地讓人類從險惡的自然環境中解放出來)。只有科學知識和文化水平才能讓人類從這兩項桎梏中抽身而出,而最大限度地普及科學知識、提升文化水平反過來也取決于人性能夠得到解放,人類能夠獲得更大的幸福。在編纂《百科全書》的整個過程中,狄徳羅和達朗貝爾就是心懷這樣的夙愿(內在和外在地解放人類)推進著自己的工作。

《百科全書》分類樹
實際上,《百科全書》是第一個偉大的民主教育計,雖然“民主教育計劃”這個用語與那個時代并不相符(《百科全書》的編纂者們顯然沒想到用它來表達他們的目的),而無論怎樣,《百科全書》已經最大限度地普及了科學知識。在這里,我還想給出一個評論,雖然對于生活在二十ー世紀的我們來說,這個想法看起來非常貧乏,然而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百科全書派的工作彰顯了民主(我們可以說,這是從舊制度中走出來的民主)與科學之間的深刻關系。為什么百科全書派和人文主義者都認為這層關系異常重要?因為在人類歷史上科學是第一個不分國界和社會階層的普遍性知識:無論貧富和貴,也無論是徳國人、法國人、意大利人、印度人或者中國人,科學的價值是永恒的。現代科學真正地建立了第一套為全人類所認可的價值,也為民主事業打了一針強心劑。
在科學革命之前,也有其他選項宣稱自己有這樣的普遍性,比如基督教和猶太教,但是他們都不具備現代科學的這種強大的說服力。實際上,它們也并沒有像科學一樣成為真正所有人都認可的東西。神話學、宇宙論、宗教、哲學、文學或者詩歌,所有這些現代科學之外的文化選項都帶有特殊性和地區烙印,而只有科學是所有人都認可的,無論階層和國家有多么不同,科學通過學校教育都能夠成功地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普及。
您還說,1800年左右,第一批公共博物館的創立為人們打開了通往偉大藝術作品的窗戶,并讓每一個人有機會去欣賞它們。
法國大革命開始的第二天,我們便開始了公共博物館的建造,實際上這代表的是同樣的理念(當然,我們將會看到公共博物館的建造還伴隨著其他想法)。盧浮宮、普拉多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等等,歐洲的那些著名博物館在當時拔地而起,這里面有三個重要理由。首先,我們要保護這些藝術作品免于革命期間遭到破壞。其次,我們想用博物館來代替只滿足個人興趣的私人收藏室。那些貴族收藏家陳列個人收藏時毫無章法,有的只根據自己的主觀意愿來安排展出,藏品的展示缺乏一定的邏輯順序,然而博物館卻能做到有序合理地放置藏品,使藏品按照我們思想史的發展邏輯一一陳列(當然,我們尤其青睞于根據藏品的年代順序進行展出)。最后,我們還希望藝術作品能夠向大眾開放。以上這三點,催生了現代的文化概念,也催生了我們今天所說的“民主的政治文化”。

《最美的哲學史》,[法]呂克?費希 [法]克勞德?卡佩里耶/著,胡揚/譯,上海書店出版社2021年4月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