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華春瑩為她代言,單霽翔為她頒獎:蘇州繡娘這組作品獲特別獎
外交部新聞司司長華春瑩在推特上曾推薦她的作品,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在現場為她頒獎,微博熱搜上網友連連驚嘆“這是刺繡能做到的嗎”……

4月24日中國航天日,以“揚帆起航 逐夢九天”為主題的第6屆“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在江蘇南京拉開帷幕。當天,蘇州繡娘陳英華帶著她的“宇宙星空系列”刺繡作品登上活動開幕式領獎臺,捧回國家航天局首屆“太空探索與藝術創想大賽”特別獎。

據了解,為促進科技與藝術的融合,傳播科學精神,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辦聯合中國航天基金會,在中國航天日當天首次舉辦聯動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的公益賽事——2021年“太空探索與藝術創想大賽”。
大賽下設平面類、攝影類、服飾類、新媒體藝術類等多個比賽單元,以“航天+文藝”的跨界形式,搭建起科技與藝術融合的創新交流平臺。

蘇州高新區鎮湖繡娘陳英華憑借“宇宙星空系列”作品從全球500位參賽藝術家中脫穎而出,榮獲“太空探索與藝術創想大賽”特別獎,獲獎的系列作品還在“中國航天日”科普展主體展區正式展出,吸引了現場眾多嘉賓的目光。“這是國家航天局第一次舉辦這樣的藝術大賽,星空系列作品是本次大賽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工藝美術類的獲獎作品。”國家航天局新聞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陳英華共帶來了5幅刺繡作品,其中包括一幅她歷時2年多全新創作的作品《石刻天文圖》。
原作“蘇州天文圖碑”是現存最早的一塊完整的圖文兼備的石刻文獻,已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我很喜歡航天元素,我想用蘇繡去表現它的美。”陳英華告訴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記者,這座石碑歷時久遠,為了得到清晰的圖片、摳準每一個細節,她跑去博物館拍照,找歷史資料還原石碑的原始尺寸,“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天文圖中的1409顆恒星點位一個都不能錯,下部的釋文2140個字,一個字都不能落下。”

從十四歲起,陳英華從事刺繡已經有三十多年。2003年起,陳英華開始參與北京故宮博物院、頤和園等的刺繡文物復制工作。“故宮的文物對色彩和技法要求非常高,很多文物已經很難看出原本的色彩和精美,我們要做的就是一件一件還原出來。從2003年到現在,我們已經為故宮博物院修復了100多件文物。”陳英華說。
“蘇繡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針法靈活,繡工精致,形象傳神,我希望用蘇繡豐富的針法結合現代創新針法來表現宇宙星空天體的形態、層次、色彩和精細的結構,實現刺繡藝術與題材的創新。”陳英華說,“最初繡制星空系列的時候,沒想到能得到這么多航天愛好者的喜歡。我始終是一個手藝人,未來我還會繼續將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結合,創作更多的作品,帶著中國蘇繡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