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裴照宇:為提高探測效率,我國將在月球表面建立基礎設施
4月24日,在2021年中國航天大會中國探月工程論壇上,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裴照宇表示,中國的月球探測還將繼續發展,從單次任務模式向長期可持續探測轉變,“未來為了提高探測效率,我們想在月球表面建立一些基礎設施,來更高效開展月球探測和開發利用研究。”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5年間中國航天圓滿完成載人航天、探月三期、北斗導航、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任務,進入空間和利用空間能力取得重大突破。

其中,嫦娥五號任務實現了我國首次月面采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其成功實施標志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
裴照宇表示,中國的月球探測還將繼續發展,在“繞、落、回”中,我國堅持獨立研制,這一道路取得圓滿成功。“我們取得的月球探測成果要更好服務于國家的全面發展,所以我們要從獨立研制向開放合作轉變。”
裴照宇說,中國探月的發展趨勢將從掌握空間技術向空間科學、空間技術和空間應用全面發展,從單次任務模式向長期可持續探測轉變。“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都是單次任務模式,未來為了提高探測效率,我們想在月球表面建立一些基礎設施,來更高效開展月球探測和開發利用研究。”
裴照宇表示,初步規劃,未來的月球探測將通過探月四期驗證后續月球科研站的建造技術,再往后就要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日前發布的《中國國家航天局和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關于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聯合聲明》明確,國際月球科研站將面向所有感興趣的國家、國際組織和國際伙伴開放,在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規劃、論證、設計、研制、實施、運營等方面開展合作,并歡迎在項目的各個階段,在任務的各個層級,以實物和非實物的形式參與國際月球科研站合作。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