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涵控股從美股退市:不止是一場緋聞引發的“血案”
@紅星新聞 消息,4月22日上午,上市僅兩年的“網紅第一股”如涵控股完成私有化,從美股退市。
根據協議,買方集團(如涵控股)將以每股0.70美元(或每ADS3.50美元)現金,收購買方集團尚未持有的如涵控股所有已發行的普通股。
上市僅兩年,市值縮水超七成
4月22日,如涵控股宣布,根據2021年2月3日宣布的協議和合并方案,如涵控股與RUNION Mergersub Limited(以下簡稱“Merger Sub”)已完成合并。RUNION Holding Limited是如涵控股的目公司,Merger Sub則是RUNION Holding Limited的全資子公司。合并之后,如涵控股完成美股退市,成為母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目前,如涵控股已在2021年4月20日(紐約時間)交易結束時暫停其在納斯達克的美國存托股份交易。該公司也已經請求納斯達克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表格,說明從納斯達克除牌及注銷該公司注冊證券事宜。
2019年4月3日,如涵控股在納斯達克完成IPO,發行價為12.5美元,但開盤即破發,截至當日收盤跌37.2%,為7.78美元,市值6.49億美元。而此次私有化協議的價格,較發行價縮水了72%。在不考慮分紅等情況,如涵IPO時參與認購的投資人持股浮虧超七成。

根據如涵控股2021財年第二季度(對應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公司當季總營收為人民幣2.485億元,同比下滑9%;歸屬如涵控股的凈利潤為虧損3120萬元,同比上年同期5010萬元的凈虧損減少37.72%;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歸屬于如涵的調整后的凈虧損為2020萬元,而上年同期凈利潤為250萬元。據如涵控股解釋,該季度虧損主要是產品銷售分部的虧損,產品銷售業務的經調整虧損為2764.3萬元。
根據如涵遞交的報告,截至2020年7月31日,在買方集團(如涵控股)的3位創始人中,馮敏持有25.3%的股權,孫雷持有12.6%的股權,沈超持有5.5%股權,3人合計持股43.4%。
過度依賴頭部網紅,錯過直播風口
有分析認為,過度依賴頭部網紅是如涵控股的發展瓶頸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2018-2020年間,如涵控股旗下頭部網紅張大奕的店鋪對公司貢獻營收比重均在半數以上。這一結構的副作用是,當頭部藝人面臨重大負面新聞時,公司會一起承受損失。
2020年4月張大奕負面事件曝出。如涵在此前的文件中稱,該事件對公司聲譽、業務和ADS的交易價格產生了重大不利影響。
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如涵簽約的頭部網紅數量由上年同期的5個增加至8個,肩部和腰部網紅增加至45個。平臺模式下8位頭部網紅產生的服務收入只占總服務收入的28%,沒有單一網紅對總服務收入的貢獻超過10%,肩部和腰部網紅貢獻了5640萬元的收入,較上年同比增長46.2%。
此外,錯過直播風口或許是如涵控股的另一次失誤。
2016年雙十一直播后,張大奕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說:“有點累,比拼時長的直播模式會讓大家產生審美疲勞,我覺得雙十二之后,這個模式會有改變,因為直播的轉化率在降低。”同一年,薇婭走上了直播舞臺。
到了2019年的雙十一,擠進薇婭和李佳琦直播間觀眾人數分別超過了4000萬和3000萬,張大奕直播間人數則為1000萬人;薇婭直播銷售額超過27億元,李佳琦的銷售額超過10億元,而同期張大奕旗下淘寶店的個人品牌成交額為3.4億元。
疊加2020年疫情影響,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被改變,直播電商的蛋糕進一步做大。艾瑞咨詢研究數據顯示,未來國內直播電商的商品總額預計將從2019年的4168億元,增長至2025年的64172億元,2025年直播電商的商品交易總額的占比將達到23.9%,這一比例在2019年僅為4.2%,市場潛力巨大。
過度依賴頭部網紅,錯過直播風口,沒有適應更加專業化的直播電商環境。短短兩年,“網紅第一股”如涵控股就已經走到了其美股生命的最后時刻。
(原題為《“網紅第一股”如涵控股退市:不止是一場緋聞引發的“血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