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博士論文致謝火了,新華社:重新為“讀書改變命運”提供注解
蔣芳/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南京4月19日消息,“我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把書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真實的經歷、平實的語言,中科院一位博士4年前寫在博士論文中的“致謝”部分,近日在網上引發不小的追捧。這篇《致謝》不僅表達了一位寒門學子改變人生軌跡的故事,也在重新為常說的 “讀書改變命運”提供注解。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細究作者的人生軌跡,并沒有跳脫這句勵志名言的邏輯,老道理仍管用。在這個不少人把“內卷”掛在嘴上,把“比廢”落實在行動中的時代,一句簡單又直白的“把書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之所以直抵人心、引發共鳴,起碼說明許多人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頹廢,他們心中還有夢。
窮且益堅?還是“躺平任嘲”?其實是這代年輕人精神世界的兩面。這幾年,“985廢物”“小鎮做題家”的故事屢屢刷屏,看似年輕人不堪重負,其實更多的是以自嘲的方式減壓?;蛟S,那位博士在奮斗的過程中也在很多關口大呼“心態崩了”,但他最終拿出勇氣和耐心,克服困難和挑戰,扼住了命運的喉嚨。
與時代共舞,自嘲之外,自強、自勉、自省仍是主流,誰說一代不如一代?
其實知識就是知識,熄滅理想之火的,并不是讀過的書,而是那種“學歷就是一切”“不成功就廢掉”的功利心態。
把書念下去,不枉來時路,歸來皆少年!
(原題為《(新華熱評)“把書念下去”的大白話老道理》)
責任編輯:陳建慧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