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澎湃思想周報丨也門內戰(zhàn)六周年;比弗談疫情下的自由與潛能

盧南峰,莊沐楊
2021-04-05 11:01
来源:澎湃新聞
思想市場 >
字号

也門內戰(zhàn)爆發(fā)六周年

時間拉回到2015年3月26日,當沙特領導的阿拉伯國家聯(lián)盟對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發(fā)動軍事干預時,也門人民并不知道,他們正在見證該國漫長而動蕩的歷史上代價最為巨大的沖突拉開序幕。

2021年3月26日,也門內戰(zhàn)爆發(fā)六周年之際,美國大峽谷州立大學中東研究與政治學副教授賈馬爾·賈西姆(Gamal Gasim)在半島電視臺英文網(wǎng)刊文評述也門局勢。賈西姆認為,胡塞武裝的主要目標是控制也門全境,但其統(tǒng)治存在潛在的危機,而沖突的另一方——沙特領導的聯(lián)盟缺乏統(tǒng)一的目標和行動策略,也門國內的親沙特勢力各有謀算,導致持續(xù)六年的也門內戰(zhàn)還將繼續(xù),也門人民看不到和平的曙光。

2017年8月23日,也門薩那,救援人員在被沙特聯(lián)軍空襲擊中的房屋廢墟施救。

賈西姆寫道,雖然也門歷史上也曾經歷幾次內戰(zhàn)和軍事干預,但沒有一次像正在進行的內戰(zhàn)這般災難性。根據(jù)聯(lián)合國的數(shù)據(jù),自2015年以來,戰(zhàn)爭已造成“超過23.3萬人死亡,其中13.1萬人死于缺乏食物、衛(wèi)生服務和基礎設施等間接原因”。此外,有2000多萬也門人正在經歷糧食短缺,其中1000萬人面臨著饑荒的危險。

在內戰(zhàn)爆發(fā)六周年之際,這場毀滅性的沖突仍火力全開。沙特領導的聯(lián)盟與胡塞武裝在馬里布、薩那和塔伊茲等戰(zhàn)略要地的軍事沖突升級,也門人擔心,該國前所未有的人道主義危機將在未來數(shù)月或數(shù)年內繼續(xù)惡化。

那么,沙特領導的聯(lián)盟和胡塞武裝進行持續(xù)而針鋒相對的作戰(zhàn),究竟想要達到什么目的?在最終以外交方式進入談判并結束沖突之前,他們是否在作最后的嘗試以擴大自身影響?抑或他們仍試圖實現(xiàn)決定性的軍事勝利,并一直保持到沖突結束?最重要的是,也門是否有希望實現(xiàn)可持續(xù)的和平?

為了能夠回答這些至關重要的問題,賈西姆認為有必要檢視自沖突開始以來雙方所設定的目標和所采用的戰(zhàn)略。

賈西姆表示,胡塞武裝的最終目的是控制整個也門,這個目標甚至在沙特領導的聯(lián)盟對也門發(fā)動第一次空襲之前已經明確。2011年,也門反抗時任總統(tǒng)阿里·阿卜杜拉·薩利赫(Ali Abdullah Saleh)的起義初期,胡塞武裝與反對派結盟,并在幾個城市參加了靜坐示威。但在同年晚些時候薩利赫被趕下臺后,胡塞迅速扭轉了立場,與薩利赫結盟,并與仍然忠于前總統(tǒng)的部隊一起,企圖在2015年年中控制了也門的大部分城市。然而,兩年后,也就是2017年12月,他們認定已經用盡了與薩利赫結盟所能獲得的所有軍事和政治優(yōu)勢,便暗殺了他。

胡塞武裝與薩利赫之間短暫的聯(lián)盟表明了該反叛組織務實的政治手腕,以及不惜一切代價奪取政權的決心。事實上,胡塞武裝是也門唯一成功擊敗薩利赫的政治勢力。薩利赫以其無與倫比的馬基雅維利主義聞名于世,在他22年的統(tǒng)治期間,薩利赫憑借其狡猾的政治策略擊敗了無數(shù)的政治對手——從阿拉伯納賽爾派到也門社會黨和伊斯蘭國黨,但他最終沒有逃過胡塞武裝的利用和處置。

胡塞武裝最近襲擊了沙特領導的聯(lián)盟,并努力擴大對戰(zhàn)略城市馬里布的統(tǒng)治,這是該組織為控制整個國家創(chuàng)造必要條件的宏偉計劃的下一個篇章。占領馬里布不僅可以鞏固該組織對也門北部的控制,為該組織提供大量的經濟和安全利益,還為進入該地區(qū)豐富的油田提供了通道。

聯(lián)合國最近對胡塞武裝在馬里布的軍事進攻表示擔憂,稱沖突升級可能會危及目前居住在該地區(qū)的100萬流離失所也門人的生命。然而,正如其過去的行動所表明的,胡塞武裝明顯漠視為其政治野心付出的生命代價,不太可能放棄控制馬里布的愿望。

要讓胡塞武裝接受暫時的停火,至少需要沙特解除對荷臺達港的封鎖,該海港是向也門輸送食品的主要入口。但即便達成暫時的停火協(xié)議,胡塞武裝的目光仍會聚焦于馬里布的潛在利益上。

盡管種種證據(jù)表明,胡塞武裝仍像六年前一樣決心控制也門,但并非不可戰(zhàn)勝,他們面臨的最大威脅不是來自沙特領導的聯(lián)盟,而是目前生活在其治下的人民。胡塞武裝無力或不愿解決控制地區(qū)的失業(yè)、糟糕的醫(yī)療保健、不斷上漲的汽油和食品價格等問題,這使得公眾輿論對其不利。盡管胡塞武裝官方繼續(xù)指責沙特領導的聯(lián)盟應對也門的人道主義危機負責,但大多數(shù)也門人私下里認為雙方負有同等責任。公眾對胡塞武裝在地方治理上的鐵腕手段日益不滿,這有可能在未來引發(fā)針對他們的起義,或者至少在沙特領導的聯(lián)盟攻破該組織的任何據(jù)點時提供幫助。

此外,該集團內部也有一些分裂的跡象。胡塞領導層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一直牢牢控制著該組織。但最近,該組織的二線成員在一些問題上公開批評該組織的領導層,比如行政腐敗,以及由親胡塞分子控制的黑市的出現(xiàn)。這種看似日益增長的內部不滿情緒,最終可能會削弱該組織領導層的權威,使其更容易受到對手的攻擊。

另一方面,賈西姆認為,與胡塞武裝不同的是,沙特領導的聯(lián)盟缺乏明確的軍事戰(zhàn)略,也沒有所有成員一致認可的最終目標。經過六年的戰(zhàn)爭,聯(lián)盟成員在也門似乎有不同的政治期望。

阿聯(lián)酋一度成為沙特在也門的主要盟友,但在其支持的分裂組織南部過渡委員會(the Southern Transitional Council,縮寫STC)與國際承認和沙特支持的哈迪總統(tǒng)(Abd-Rabbu Mansour Hadi)發(fā)生血腥混戰(zhàn)后,阿聯(lián)酋于2019年7月宣布從也門撤軍。

而沙特因為在這場戰(zhàn)爭中付出的政治和經濟代價太大,而泥足深陷,不能輕易退出。利雅得在也門的主要目標是防止其地區(qū)競爭對手——尤其是伊朗——獲得對也門不受約束的控制進而威脅沙特的國家安全。

沙特最初并不認為胡塞武裝是其在也門利益的主要威脅。如果胡塞武裝在2014年底奪取政權時,作出保護沙特在該國利益的嚴肅承諾,這個石油豐富的王國就會容忍他們在也門日益增長的政治權力。但經過六年的戰(zhàn)爭,擺在沙特面前的,只有兩條路:拒絕任何妥協(xié),并承諾繼續(xù)戰(zhàn)爭,直到取得決定性的軍事勝利;或者,承認胡塞武裝以及伊朗將在也門政治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在此前提下進行談判。

對沙特而言,兩種選擇都代價高昂。拜登當選總統(tǒng)后,決定停止美國對沙特領導的進攻提供一切直接軍事支持,給利雅得施加了結束戰(zhàn)爭的巨大壓力。此外,由于該國人道主義局勢迅速惡化,國際社會其他國家也在向沙特施加重壓,要求它迅速結束戰(zhàn)爭。但現(xiàn)在結束戰(zhàn)爭,讓胡塞武裝在也門領導層中占據(jù)主導地位,對沙特來說也不是一個可以接受的選擇,因為它將喪失在該地區(qū)對抗伊朗的重要影響力。

沙特陣營的也門勢力既沒有一個共同的最終目標,也沒有結束沖突的統(tǒng)一戰(zhàn)略。比如,南部過渡委員會專注于在也門南部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而不是與北方的胡塞武裝戰(zhàn)斗。而代表忠于前總統(tǒng)薩利赫(在死前幾個月倒戈支持沙特領導的聯(lián)盟)勢力的塔里克·薩利赫(Tariq Saleh)事實上脫離哈迪總統(tǒng)的軍事指揮而自行其是。盡管哈迪總統(tǒng)和他的一些盟友——比如伊斯蘭武裝組織——仍致力于從胡塞武裝手中解放薩那,但他們缺乏獨立于沙特采取行動的政治和軍事意愿。他們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軍事戰(zhàn)略,因此很容易受到外部壓力的影響。

賈西姆總結道,在也門戰(zhàn)爭中,沒有任何一方制定了明確的勝利路線,也沒有一個計劃能迅速結束沖突,給這個國家?guī)砗推健A钊烁械奖У氖牵谶@場致命戰(zhàn)爭爆發(fā)六周年之際,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也門人民的苦難將在短期內結束。

比弗談疫情下的自由與潛能

在最新一期的e-flux上,意大利哲學家弗蘭科·“比弗”·貝拉爾迪(Franco “Bifo” Berardi)撰寫了題為《自由與潛能》(Freedom and Potency)的文章[1],討論了新冠疫情下政治生態(tài)發(fā)生的轉變,并試圖澄清在此過程中被各方在不同程度上加以誤用的“自由”概念。比弗首先注意到,在疫情到來之后,各方的政治立場很快隨著各國政府所頒布的封城令等一系列管制手段而被區(qū)分為兩大陣營:一方拒絕任何剝奪個人“自由”的強制措施,另一方則支持包括封城令和口罩令在內的種種做法。

從4月3日至5日的復活節(jié)假期,意大利全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級,都升級為最高等級的紅色,實施“封城”措施。

比弗觀察到,對待封城令等手段的不同態(tài)度和各方立場,似乎標志著過往用以區(qū)分政治陣營的分類方式出現(xiàn)了松動,甚至是一種喜劇般的角色互換。例如,更多無政府主義者和左翼傾向于支持封鎖令等限制措施,即便這種防疫措施伴隨著的是如阿甘本所說的“例外狀態(tài)”的到來;反之,右翼及法西斯分子們則以“捍衛(wèi)自由”之名,拒斥一切強加于他們頭上的防疫行為。比弗認為,這種左右兩方在政治訴求上的立場對調說明既有的區(qū)分方式已經失效,同時也揭示出了長久以來對于“自由”概念的誤讀。他進一步指出,對自由的理解需要立足于當下日益復雜的政治語境,同時對于政治話術也應該加以批判性的剖析。

對于左右兩派對于自由的誤用,比弗列舉了兩個在疫情期間頗有話題度的例子。首先是去年3月份當意大利開始實施封城禁令后,阿甘本撰文批判了這種行為,聲稱放由政府進行這樣大規(guī)模的防疫措施可能會招致一種基于“技術-醫(yī)學專制”(techno-medical despotism),進而為日后的技術威權鋪平道路。比弗認為阿甘本的批判由來有自,但也注意到了諸多知識分子對阿甘本所展開的批判。他聲明自己并未加入聲討阿甘本的隊伍,并將人們對阿甘本的抨擊視作一種從眾行為,并認為這種反阿甘本的話語源自一種淺薄的、對自由話術的操縱,反倒讓自由一詞淪為了區(qū)區(qū)一個沒有深度的流行語。

另一方面,特朗普、博索納羅等右翼政治強人則針對防疫措施展開政治動員,裹挾著陰謀論調,將自由植入到種種威權式的話語當中,自由也被簡化為不佩戴口罩。比弗認為這種自由話術揭示了右翼眼中的自由是建立在對另一部分受剝削民眾的壓迫之上的,也就是說,在一個經濟不平等的社會里,自由永遠伴隨著權力、剝削和暴力。也正因如此,他主張將自由放置在當下的政治生態(tài)中進行辨析,以區(qū)分出各方陣營所誤讀的“自由”及其差異。

比弗首先框定了他所要澄清的自由概念及其范疇,即現(xiàn)代社會的自由話術所涵蓋的哲學語境,包括過去四十年間經濟自由主義者借助這一概念對社會生活帶來的破壞,以及政治自由主義者借由自由對白人與西方特權的捍衛(wèi)。他認為,對自由的誤用首先是語言上的誤用,即混淆了自由的三重定義:分別是本體論上的定義、政治意義、以及物理層面的自由概念。比弗進一步將這種誤用與新自由主義的興起與發(fā)達進行關聯(lián),認為正是這三層概念的模糊使得新自由主義得以被視作自由的代表,從而導致社會生活的系統(tǒng)性貧困和地球資源的日益枯竭。

在簡要辨析本體論層面的自由時,比弗著重強調了自由概念的人本主義背景,認為這種本體論上的自由是一種能夠設想自愿行動之有效性的條件,也因此是歷史作為意識創(chuàng)造的條件。他援引馬基雅維利的說法,指出人類意志被賦予了自由統(tǒng)治隨機事件的潛能,從而將反復無常的不可預測性置于權力意圖之下。

對于現(xiàn)代政治的自由觀將潛能與自由意志聯(lián)系在一起的方法,比弗并不贊同,乃至直指這種聯(lián)系是錯誤的:自由的話術將意志設想為不受限的,而潛能則潛藏在自由的空間之中。比弗認為,人的行動是發(fā)生在物質世界之中的,也因此現(xiàn)實世界的方方面面與意志之間的關系,反過來影響了自由的限度,也是在這個意義上,斯賓諾莎的“身體能做什么”和“其自由程度如何”這兩個問題是相同的。一旦擺脫意志和現(xiàn)實世界的種種關聯(lián)來談自由,那么自由就只剩下了一具空殼。自馬基雅維利到列寧,政治意愿使得人的意志可以改變自然,也由此引發(fā)了資本和意志的抗衡下,經濟和技術對時間結構的侵蝕。進一步地,自由變成了一種簡化了的話術,使得人們相信可以通過自身意志的選擇來決定事物的走向。但目前來看,作為現(xiàn)代政治核心觀念的自由,其民主潛能已經被技術資本主義所掏空;隨著新冠大流行的到來,自由機制和基礎的崩潰,也表明了在技術資本主義導致的復雜語境下,自由已經變得難以企及。

在現(xiàn)代社會,科學和政治兩股力量都試圖將世界簡化,前者將世界的復雜性簡約為物理規(guī)律,后者則試圖用政治規(guī)律來概括復雜的世界。然而無論是在科學界還是在政治生活中,這種歸約都已經越發(fā)不可能,因為無論是科學家也好,還是參與到政治生活中的公民們也好,都已經意識到了世界的復雜性在這兩個領域越發(fā)明顯的顯現(xiàn)。在比弗所說的“晚期現(xiàn)代性”(late modernity)中,越來越多來自自然的或宏觀(如氣候變化)或微觀(病毒傳播)的力量,同時在危及人類的身體健康,以及經濟的、符號的與情感的領域。并且,我們如今正處在認知行為的自動化與技術語言之間的日益聯(lián)結在一起的這樣一個不可逆的大勢之中。例如,金融資本主義就越來越不受統(tǒng)治階級政治意愿左右成為其意愿的投射,而是淪為金錢與社會之間、技術網(wǎng)絡與經濟決策之間自動聯(lián)系的產物。但在比弗看來,諷刺的是我們的知識領域正在縮減我們的自由領域——宏觀大勢和微觀事件都從政治意愿的把握之中逃逸,并限制了人類自由的限度。

對此,比弗提出了這樣一系列問題:當技術資本主義將其優(yōu)先權厘定為一種必然的需求,并將其置于社會關系的方方面面時,留給自由意志的還剩下什么?當媒體巨頭們無時無刻不在占據(jù)人們的注意力時,留給自由表達的還剩下什么?現(xiàn)狀就是,政治自由已經被這樣一種技術化的、自動化的植入滲透在語言之中。改變發(fā)生在新冠病毒的出現(xiàn):一連串的衛(wèi)生體制變革,乃至經濟的、地緣政治的,以及心理層面的混亂也由此出現(xiàn)。可以說,疫情導致了既有的自動化模式以及全球化經濟模式的崩潰,但另一方面,它又帶來了另一種自動化,即健康自動化、技術調節(jié)下的社交距離以及心理上的執(zhí)念。在比弗看來,病毒的出現(xiàn)帶來巨大的混亂,也讓政治再度被簡化為防疫。在疫情之下,病毒本身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未知因素,而受到病毒威脅的每個生命體,也就是每個人,同樣也是一個不兼容于一個同質化模型的奇點,在不斷演化的環(huán)境、技術、經濟以及性相關的條件下發(fā)生變異。

在文章的最后一個部分,比弗先是挑明了物質演化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以及由此給人類帶來的不可預見性。這種不確定性昭示著當下我們在認知現(xiàn)實時所遭遇的困境;他也嘗試從精神分析的方法入手,指出當下所討論的自由所存在的一種“虛偽”(fallacy)與“虛無”(emptiness)。解讀無意識出現(xiàn)的種種跡象,并將其轉化為有意識的選擇,這才是通向自由的路徑。概言之,比弗所要闡明的自由是人通過對自主(autonomy)的追求而達到的某個維度(dimension),這種追求取決于人自身的潛能;所謂自主,其實既是想象的潛能,也是行動的潛能。

[1]Franco “Bifo” Berardi, “Freedom and Potency”, e-flux: https://www.e-flux.com/journal/116/378694/freedom-and-potency/

    责任编辑:朱凡
    校对:張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0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
            百家乐官网庄闲规则| 百家乐官网概率计算过程| 赌百家乐的体会| 百家乐官网怎样算大小| 百家乐开户过的路纸| 百家乐娱乐城代理| 百家乐官网澳门百家乐官网澳门赌场 | 金榜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杂多县| 名仕棋牌官网| 大世界百家乐赌场娱乐网规则| 环球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姚记娱乐城官网| 百家乐作| 海王星百家乐技巧| 赌博百家乐有技巧吗| 利赢百家乐现金网| 东营区百家乐官网艺术团| 百家乐官网天下第一缆| 百家乐投注| 赚钱的棋牌游戏| 大发888bet娱乐城| 曼哈顿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辅助工具| 赌博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太阳城娱乐城官方网站| 大发888娱乐场官网| 威尼斯人娱乐城注册送彩金| 百家乐机械图片| 新奥博百家乐娱乐城| 最大的百家乐网站| 百家乐牌路分析仪| 百家乐赢家打法| 百家乐变牌器| 喜力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tt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利来百家乐娱乐| 大发888扑克官方下载| 威尼斯人娱乐城微博| 百家乐b28博你发v| 游艇会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