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6
張江十年|瑞金轉化醫學中心:解決醫藥轉化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一直是困擾醫藥轉化的難題。瑞金轉化醫學中心正對接張江進行前沿探索,試圖蹚出“最后一公里”的新路徑。
去年7月,張江集團與瑞金醫院簽訂總體合作協議。雙方將深入推進項目合作、設施共享、互設載體等三個方面的十項合作內容,全力促進張江生命健康產業生態體系與瑞金臨床研究生態體系的深度融合,共推轉化、共建生態、共謀發展,打造“四醫聯動”新樣板,提升上海生物醫藥創新的源頭競爭力。
近日,廣慈-思南國家轉化醫學創新產業園區(下稱“廣慈-思南園區”) 總經理李海宇表示,以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為依托的廣慈-思南國家轉化醫學創新產業園區立足黃浦、對接張江,致力于解決“最后一公里”難題。
在介紹廣慈-思南園區之前,李海宇著重提及該園區依托的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201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瑞金醫院終身教授王振義獲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向國家領導人致信建議在我國大力開展轉化醫學研究,提高我國的醫療服務水平,更好地服務于國民健康。

轉化醫學建設帷幕由此正式拉開。國家在上海、四川成都、北京協和、解放軍總醫院、陜西西安布局建設轉化醫學研究設施,形成覆蓋全國主要區域的轉化醫學研究支撐網絡。其中,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先行先試”于2013年立項,2016年啟動全面建設,成為繼上海光源大設施及上海蛋白質中心后第三家落戶上海的國家級大設施,也是目前我國在生物醫療領域的第一家國家級大設施。
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由閔行基地和瑞金基地兩部分組成。李海宇介紹,瑞金基地主要針對腫瘤、代謝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三個學科領域,進行相關臨床研究及重大科學問題的研究;閔行基地則主要承擔轉化醫學藥物、器械、材料的關鍵技術研究。
2020年12月19日,瑞金醫院轉化醫學大樓正式啟用,這標志著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建設運行取得重要進展。該大樓內擁有四大重器,分別為多功能智慧臨床研究病房、人體數字化能量代謝監測平臺(代謝艙群)、自動化臨床生物樣本庫+百萬人數據庫、生物信息技術服務平臺。

這些重器會帶來哪些影響?以多功能智慧臨床研究病房為例,李海宇對包括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記者在內的媒體表示,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目前擁有300張臨床研究床位,所有床位通過智能設備及信息化技術組成多功能智慧臨床研究集群,每個床單元具備自動感知、臨床研究數據自主集采功能。“從原有的概念上來說,每一家三甲醫院它自身都有一些研究型臨床床位,數量可能是在幾張、十幾張、二十幾張這樣,全上海一共有研究型的臨床床位大概200多張,而轉化大樓這里是集中在一個項目樓里面的300張床位。”
李海宇對澎湃新聞記者進一步解釋道,和大家較為了解的住院床位不同,研究型床位并非僅供一位病人使用,而是滾動式使用,所以目前瑞金轉化大樓內的300張床位是“全球單體研究機構臨床研究床位規模最大的。”他認為,從制藥企業的角度來看,他們在開展臨床試驗時一般需要自己去找醫院,隨后涉及科室是否對口、排隊等復雜情況,“現在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在瑞金資源基礎上集中的研究型床位,另一個是分散在其他醫院的,他會選擇哪個?這就是我們的優勢。”
今年的2月1日,轉化醫學研究型病房迎來了第一位臨床研究受試者。“到今天為止,300張研究型病床入住率已經是100%了。”李海宇表示,“大設施去年12月底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我們希望通過這些資源的投入使用,能夠整合更多的相關的企業,解決醫藥轉化最后一公里的工作,提供一個比較好的平臺。”

而廣慈-思南園區正是由黃浦區政府和瑞金醫院共同設立。根據黃浦區制定的《十四五規劃綱要》,廣慈-思南園區將被列入黃浦區唯一的生物醫藥健康產業園區,黃浦區擴大開放50條(黃委發【2019】6號),對園區的建設與發展給與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由醫院主導的園區有何優勢?李海宇表示,“傳統意義上的生物園區或者相關園區,一般由政府或企業出面做園區運營,醫療機構或者三甲醫院方面的資源其實并沒有很緊密地介入其中,廣慈-思南一個最大的特色,是醫院跟園區的載體是緊密整合的,園區不僅僅是空間使用,更加多的是瑞金專業的資源能夠整合進來。”
值得一提的是,和其他常見的產業園區相比,廣慈-思南園區是一個“虛擬園區”。 李海宇表示,“我們并不是一個在物理載體上集中的幾萬或者幾十萬平方米的這樣一個物理載體,是以瑞金為中心,在它周邊以3-5公里這樣的輻射范圍,以點、網的形成的不同的物理載體的一個組合。”
李海宇對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記者進一步表示,“將來我們會做一個可視化的園區分布圖,黃浦區這里一個圓圈里面都是高端的國際非公醫療,那個圓圈里面是研發中心,就是實驗室、研發都放在這里,另外一塊有可能是做金融孵化類的。我們園區平臺公司會把相關的一些資源進行整合,形成白名單,對接瑞金醫院。”截至目前,廣慈-思南園區已開發物理載體20000多平方米,10余家企業入駐園區。
李海宇同時提到,“我們也希望跟其他產業園區有戰略合作,一些企業在我們園區開展研發、臨床工作,同時將生產布局到其他園區。”
李海宇最后表示,“十四五”期間,廣慈-思南園區將基本建成亞洲領先的轉化醫學創新中心,力爭實現“三個1000”目標,即引領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12家醫院完成1000項創新藥物及醫療器械臨床研究;集合上海交通大學及相關學院培養1000名生物醫藥產業專業人才;黃浦區集聚1000億產值的醫療健康企業。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