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日式人情味,在京都的居酒屋里
原創 外灘君 外灘TheBund
國內的居酒屋越來越多
但你也許不知道
這種源于日本的小店
藏著深夜里的治愈人心

在日本,走進一家居酒屋很容易。它們開在大街小巷,食物不貴,豐儉由人。
但它也有自己的門檻,想要體會到其中的精髓,也沒那么簡單。
不管是游客還是外國人,都很難對當地人對居酒屋的熱愛感同身受。
但如果愿意花費時間,鼓起勇氣邁入那扇小小的門,就會在發現在居酒屋中,有一個不一樣的日本。

來自中國的庫索在京都生活了6年,但她能夠獨自一人去居酒屋喝酒,也是在當地生活了好幾年后的事。
她這樣描述剛一走進居酒屋的瞬間:“圍繞著一張古舊的“コ”字形吧臺……帶著醉意互相碰杯的,慵懶地斜靠在角落里的……那是人世間,那是煙火氣,是我在深夜日劇里確實見過的一個不真實片段。“

不管在鴨川沿岸,還是京都最短的街道“柳小路”,只要尋找下午五點亮起燈來的紅燈籠,就總能找到隱藏在日本人日常生活里的酒場。
和四百年前的江戶時期一樣,門前紅色的燈籠就代表了店家沒有說出的話:“不如進來喝一杯?”
今天也是如此。
在生活節奏緊張的都市,在禮儀要求嚴格的日本社會,居酒屋里還總有那些熟悉的人,熟悉的料理。
有可以暢飲暢談的心情,和一份深夜里的治愈人心。
01
居酒屋里有一個不一樣的日本
越是當地人熟悉、常去的居酒屋,往往越不容易找到。
有的需要走過一條條蜿蜒的岔路,在只有兩臂寬的小路上,藏在林立的飲食店和住宅中間。
有的擁擠在長屋改造的建筑里,在僅容一人通過的通道兩側,是一面面亮著的招牌和緊閉的門。
即使是住了兩年才發現居酒屋的大門,也并不稀奇。熟客反而會感嘆:“虧你能找到這里來!”

一間居酒屋,就有一種不同的氛圍。
即使是同一條街上的居酒屋也有十分不同的性格,居酒屋的性格是老板的性格,也是熟客們的性格。
融入之后就會發現,居酒屋里的日本,多少有點不同。
笑聲、杯碟聲,在這里,食物和酒的味道似乎都稍稍放開了,不再像白天那樣嚴謹自制、禮貌而又充滿距離感。


屋內,客人們圍坐在“コ”字形的吧臺上,熟客甚至會為店主斟上一杯酒。
對于這些每晚都要去的熟客,最好喝的酒,就是下班后到居酒屋喝的的那一杯。
他們和店主閑聊,和相識的客人談天,或是一人坐在角落,一杯接一杯,慢慢地喝。

去同一家居酒屋喝酒的熟客,彼此總是親切的。
生活中的煩惱可以在這里盡情傾吐,但適當的距離也會讓人更輕松,也更珍惜一起喝酒的短暫時光。
就這樣,在圍著老板的六七個座位中,形成了一個小小的熟人社會,有熟客每晚都要打卡的人情味。


說到底,居酒屋并不只是讓人填飽肚子的地方。它會通過食物,讓人享受氛圍,慢慢品酒。
“コ”字形吧臺也是專為獨自飲酒的人準備的,三人以上會被安排去桌椅位。
一個人恰恰是最能放松的時候。
卸下工作與生活中的種種身份,獨自到熟悉的居酒屋一杯。在這里,既可以和店主與鄰座聊天,也能沉默地坐上一陣,絕不會有人打擾。

日本是一個注重距離感的國家,人與人之間的禮儀,是尊重,但也形成了隱隱的隔閡。
但居酒屋里,平日里謹遵禮儀的人也會放松,人們卸下身份,不再是職員、老板,也不再是丈夫、妻子,而是一個個朋友,一個個喝酒吃菜的人。
在居酒屋,熟客總會對庫索說一句話:“這里是生活里最能讓我松一口氣、得到治愈的地方。”
02
至高的美食,
是讓身體舒服的美味
每家居酒屋都有自己的性格。
最能體現出一間居酒屋的美食,也許不是料理,而是最能體現出老板品味喜好的小菜與酒。

一進居酒屋,店主就會為你端上一碟小菜,擺在面前。
這碟“即便客人沒點也要端上來,且收取一定費用”的小菜,是日本居酒屋間不成文的慣例。
在一家等待多時的居酒屋,酒還在溫著,一疊豆渣煮已經擺在了面前。
也有居酒屋,小菜不僅免費,給每位客人送上什么樣的小菜,也全看店主的心情。
牛蒡魔芋絲、通心粉沙拉、土豆燉肉、涼拌豆芽……即使去同一家居酒屋,也可能每次都吃到不一樣的小菜。


居酒屋里,酒的喝法更不盡相同。
“總之先來杯啤酒。”這是日本人在居酒屋的口頭禪。剛到一家居酒屋,可以從生啤開始喝起。
在京都夏日的桑拿天,冰涼的啤酒就是最好的食前酒。邊喝啤酒,可以一邊考慮接下來吃點什么。
如果是要仔細品酒,則另有做法。
在一家名為BAR TALISKER的居酒屋,頂級調酒師內田先生覺得,第一次去的酒吧,應該從金湯力開始喝起。


看起來最簡單的酒,最能喝出每家店自己的味道。
喝過內田先生調的金湯力后,庫索才發現,自己之前喝的都不能算真正的金湯力。
畢竟,拋開關于食物的知識后,只有體驗才能告訴人,什么是好的料理與酒。
就像那句話說的:“至高的美食,是讓身體感覺到舒服的美味。”

03
“京都第一,京都唯一”
怎么才能找到一間能用食物治愈人心的居酒屋呢?
從對日本居酒屋研究頗深的太田和彥先生那里,庫索學到了選擇居酒屋的準則:“以老店、小店為佳,從不去連鎖店”。
在京都這個地方,留下來的老店往往經過時間的考驗,料理、價格和信用都有保證。
也只有在老店和小店,才有居酒屋特有的氛圍。


如果是一位店主獨自經營的店,就會帶有他自己獨特的風格。店主和客人之間不僅會相視微笑,也總有熟客專程來聊天。
這并不是千篇一律的連鎖店能帶給人的。
在京都生活的6年里,庫索走遍了大大小小的居酒屋。在所有地點中,有兩處最特別,也最值得親自一試。
一是被譽為“京都第一,京都唯一”的居酒屋神馬。

神馬是京都最老的一家居酒屋。從1934年到今天,已經有87的歷史。
如今的店主已經是第三代,在這家被稱為“居酒屋的世界遺產“的店里,還有人遇到過來吃螃蟹的宮澤理惠。
和那些一年只有一份菜單的店不同,神馬的菜單幾乎沒有兩天是完全一樣的。
手寫的菜單上,會標明“新物”(當下季節新鮮的食材)和“初物”(食材剛上市的味道)。除此之外還寫著不同食材的產地。

每當季節變化時,只要拉開神馬的門,掃一眼菜單,便能了解自然和季節微妙的變化。
在京都,春天的貝類、竹筍和菜花,夏天的香魚和海鰻,秋天的秋刀魚和松茸,冬天的白子、河豚和螃蟹,都應該吃一吃。
在居酒屋里感受春夏秋冬流轉的味覺,是當地人的愛好,他們必然會在香魚和秋刀魚剛上市或是螃蟹剛解禁之時,第一時間就坐在吧臺前。
為了讓客人吃到當季最好吃的食物,神馬對食材的產地極為苛刻。可以說在神馬,吃到的是整個日本的山和海。

第二個十分獨特的地點,是一輛可以品味京都的列車。
京都丹后鐵道自10月開始運行“黑松號微醺列車”。坐在搖擺的海邊列車中,也可以體驗不一樣的京都美酒和美食。
這輛以觀光為目的的食堂列車,從天橋立車站出發,在一個半小時的旅程中沿海而行。

夏天的“黑松號”主打下午茶甜點,到了微涼的秋冬,則變為“微醺列車”。
剛駛出站臺,就會有人送上果香濃郁的白葡萄酒,還有以當地名物土產制作的下酒菜。
行駛過西日本最長的鐵橋,看上去如同在展覽的大海上漂浮著鐵道。在微醺中的大海和鐵道,讓人更加舒緩、沉醉。

居酒屋里的日本是特別的。
它很容易走進,但也有一些門檻。第一次進入居酒屋的人,也許很難體會到它的魅力。
但只要投入時間,就會發現其中隱秘的平等和溫情。
京都居酒屋的文化,就是為了熟客們提供了這樣一個能舒舒服服喝酒,又不會被打擾的治愈空間。

庫索即將發售的《我在京都居酒屋》及店家索引地圖
文、編輯/yinan
資料及圖片來自《我在京都居酒屋》(庫索著)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注明出處。
原標題:《日式人情味,在京都的居酒屋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