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火腿腸之死
原創 飽弟 福桃九分飽
萬萬沒想到,雨潤竟也有破產的一天——
這家賣火腿腸的南京企業,曾經是大量90后的餐桌回憶。飽弟現在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吃到肘花腸,驚為天人,就是雨潤出的。

那時,人人都知道這個一聽就很南方的名字。就在飽弟剛上小學的1999年,雨潤低溫肉制品的銷售額和市場占有率,達到全國第一。
曾經比雙匯還牛的火腿腸企業,按說不該亡??!

可再一想,你我有多久沒吃過火腿腸了?
其實,這一切的去留,我們早已在無意中親手判決了。
今天的人們很難想象,90年代,會有人為了幾箱火腿腸要自殺。
1991年的一天,全國各地牌照的大貨車齊齊堵在洛陽肉聯廠門口,人們翹首以盼,吵吵嚷嚷,現場維持秩序的當地民警,如臨大敵——
他們等的,是洛陽肉聯廠最新出貨的一批春都火腿腸。

? 王頌 攝
廠子開足馬力,以每月八千噸的效率供貨,然而面對全國嗷嗷待哺的分銷商,依然捉襟見肘。
來洛陽,一兩個星期提不到貨很正常,更嚴重的,就引發了極端事件。
一位東北經銷商拎著菜刀,站在廠門口,聲稱要抹脖子——來了一個月,一條火腿腸皮也沒見到,眼看沒法回去交代,情急之下,出此下策。
那以后,火腿腸好像包裹了90年代的生活,現在想想,小時候好像一兩天就會吃一根。

▲感覺韓國人小時候也是這么過的
? 《請回答1988》
這個數據當然沒法統計,但據山東飽弟回憶,小時候家里囤積最多的副食品,除了鈣奶餅干,好像就是山東本地的“金鑼”火腿腸了。
火腿腸當年為什么這么火?
今天來看,直接誘因是1991年,春都下血本在央視投了一條廣告——
80年代末,國內電視機的銷量就沖破2000萬臺了,80后與90后成為電視一代,一不小心就被扭來扭去的火腿腸洗腦了。

▲當年春都火腿腸的央視廣告
但真實的原因,還在社會變化:火腿腸一在中國出現,就趕上了好時候。
改革春風吹滿地,火車跑得越來越快,糧票用得越來越少。
一方面,社會風氣的開放,讓人們開始向往洋派生活方式,看到電視里人們吃西餐,也不免食指大動,可惜,沒錢——
比起價格稍高的西式香腸,這種摻了淀粉,但味道與肉量也還看得過去的火腿腸,自然成了實惠又新奇的選擇。

另一方面,市場經濟機器啟動,大家的生活節奏快了好幾倍——
最早是盒飯、快餐在一線城市開始流行,一部分90后甚至記得,當時家里見盒飯新奇,還有買回家當正餐的。

然而,一頓急急如律令的快餐,也是有條件的,起碼隨時隨地得有個干凈衛生的快餐店——如果沒有,那火腿腸配方便面,就成了辦公室、綠皮車最安全便捷的一餐。
如此大潮之下,轉型期的各地肉聯廠,自然看到了商機。
1990年,鄭州肉聯廠出了“鄭榮”火腿腸;兩年后,未來的火腿腸霸主“雙匯”誕生在河南漯河;山東的“金鑼”不久異軍突起,90年代末,南京的“雨潤”扯起大旗,南方也有了自己的火腿腸……
野蠻生長的年代,甚至出現過“少林火腿腸”,直接被少林寺告上法庭——畢竟傳出去,說少林和尚干起豬肉生意,可不是鬧著玩的。

▲90年代雙匯廣告,目標人群明顯是兒童和家長
瘋狂的競爭,自然便宜了顧客,物美價廉的火腿腸,成為我們難以磨滅的童年回憶。
第一批90后開始記事兒時,兩三歲,還不會開火腿腸,于是,那把因為怕出意外,只有姥姥可以動的那把大剪刀,就成了剪開快樂的密碼。
跟爺爺奶奶一起逛公園,路過炸火腿腸、鵪鶉蛋串的小攤,總是邁不動步,老人一看,就知道小饞貓的心思,于是,打了花刀炸得酥脆的味道,我們再也沒能忘掉。

很快,吃火腿腸也有了鄙視鏈,1997年,哪個小孩家第一個買了魚肉火腿腸,ta就是全院的王者;1998年,當火腿腸出了紅色膠條,一撕就開那一款,全班所有小孩都在纏著媽媽給買。

▲2000年雨潤火腿腸的廣告
假如火腿腸生在今天,它絕無成為網紅的可能——
美又不美,香也沒多香;說是肉,又差一點吃肉的快感;說是零食,我們有時又拿它當正餐;
論高級,它明顯不夠格,要說它“低級”,又并沒有辣條那么廉價而猛烈的味覺刺激;
它的存在不需要場合,也沒有儀式感,可以全天候、無條件地適應每一種餓與饞。
如果非要為它找一個明確定位,它就像一種全天候單兵作戰口糧——作為士兵在野戰中便捷補充能量的食品,開封即食、便攜耐貯,熱量充足,但往往不那么好吃。
而90年代沉迷火腿腸的我們,就像24小時處于一種戰時狀態,每個人都在急行軍。

? 圖蟲創意
然而,沒有人能幾十年頓頓忍受“作戰口糧”,當年一口炒面一口雪的部隊,今天也以新鮮健康的官兵伙食為榮——
火腿腸的宿命,必然是落寞。
只是當年所有人,都無法預知宿命何時趕到。
記得大約是90年代末,小朋友們發現,手里的火腿腸變了樣。
包裝越來越華麗高級,外皮越來越好看,名號也越來越響,什么“春都王“”雙匯王中王“,一個個都出來了。
10根一包的袋裝版,開始出現在超市里,比過去小賣部的散裝貨可高級多了。

可好像從那時起,火腿腸也比以前短多了,甚至看起來更粗——
一口下去,發干、發粉、毫無韌勁的口感解答了謎團:大概因為肉少了、淀粉多了,做長了容易斷掉吧。
這一壞,多少年都沒好回來。
當時我們并不知道,火腿腸界爆發了一場史無前例、無可挽回的變亂——
1995年,火腿腸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掀起了一場價格大戰:
春都、雙匯等大牌爭相降低瘦肉含量,大家互派臥底偵察,彼此競爭,火腿腸的價格越來越便宜,為了壓低成本,淀粉、肥肉越加越多,口感越來越次。
當年春都廣告里的“瘦肉含量85%”,今天看來簡直像吹牛皮。

一場惡戰后,春都、鄭榮等老品牌江河日下,雙匯成為霸主,金鑼、雨潤各自雄踞一方。看起來,一個新的時代像要來臨了。
然而,質量的下滑傷了消費者的心,敗局已經埋下種子。
當火腿腸不能再帶給人們快樂和期盼,這場戰爭注定沒有贏家。
90年代末,就有人發現了火腿腸市場的衰退:

▲這篇文章來自當時鄭榮公司的工作人員,可以說是痛定思痛了
到了下一個世紀,問題不但沒能解決,甚至從業內影響到了大眾生活——大家真的不愛吃火腿腸了。
此時,發現問題也沒用,因為時代發展太快了。

? 《中國食品》
進入21世紀,人們可以吃到的肉食日漸豐富,各種快餐日益發達,肯德基、麥當勞、永和豆漿、沙縣小吃越開越多,要想快速吃飽又吃好,選擇太多了。
此時,火腿腸市場內部的輸贏,還重要嗎?
到了2010年代,中國人連午餐肉上桌都嫌寒磣,誰還會吃火腿腸呢?
緊接著,一記重錘打到了火腿腸身上——食品安全。
2011年,河南爆發瘦肉精案件,雙匯被爆出使用有毒豬肉。一件事可以說明當時瘦肉精泛濫影響之惡劣:
那一年,18歲的游泳運動員寧澤濤興奮劑檢測結果呈陽性,被禁賽一年,原因就是誤食了含有瘦肉精的火腿腸。

當人們最信任的火腿腸大牌,觸及了人們最擔心的安全底線,其影響之深重,可想而知。
我們已經不管火腿腸好不好吃了。媽媽在耳邊念叨了好幾年“火腿腸不健康”,這次,我們終于聽話了。
后來,火腿腸一類方便食品,也不是沒想過自救。
就在90后進入大學、長大成人的2013年到2014年,康師傅和統一兩家方便面廠商,展開贈品大戰,紛紛拿火腿腸作為泡面贈品,消耗了40億根。

? 《請回答1988》
今天看來,結果是火腿腸沒復興,連方便面也越來越沒人買——
因為擊敗火腿腸的終極殺手,外賣來了。
當中餐的便捷達到一種最極致,幾乎完美解決了“不做飯還想吃好”的需求,火腿腸連備胎地位都保不住了。
2017年,餓了么用戶量達到2.6億,美團平臺交易筆數超過58億,而雙匯的上半年營收和利潤,同比全部下降。

▲2017年,雙匯利潤下滑的報道
2020年,當90后們在疫情期間躲在家里囤貨,首選的也不再是火腿腸,而是螺螄粉、午餐肉、罐頭、自熱火鍋,或者干脆網購蔬菜自己做。
于是,今年雨潤破產的消息,已經是一個時代的尾音了。
我們偶爾會發現,自己上一次吃火腿腸,還是雞蛋灌餅、烤冷面里夾著的;
而最后一次看到一根完整的、未剝開的火腿腸,好像是在洪世賢家的蠟燭臺上。

? 《回家的誘惑》
那么今天,你還懷念火腿腸嗎?
參考資料:
[1]張凌.高鳳來:不能忘卻的記憶[N].洛陽晚報,2008.7.2.
[2]薛世孝,可景儒.中國“火腿腸大王”高鳳來[J].中州今古, 1994(05):47-48
[3]劉廣超,祝春紅.火腿腸誰主沉浮[J].中國市場,1997(11):36-38.
[4]朱金中.少林寺風雨兼程30年 一場官司帶來發展變革[N].大河報,2008.6.10.
[5]游應發.“春都”興衰給予我們的啟示[J].中國牧業通訊, 2001(09):52-54.
[6]朱本志.探討我國火腿腸的出路[J].肉類研究,1999(01):7-25.
[7]王金元.火腿腸:為什么會遠離我們的餐桌?[J].中國食品,2001(01):8-9.
[8]雪奈.康師傅與統一:昔日決戰消耗40億根火腿腸,今日成難兄難弟.礪石商業評論.2018.6.5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
封面圖來自電影《少林足球》
謹以此圖致敬達叔
那個銀幕上吃火腿腸最帥的男人
作者 - VJ
設計 - 大雨
原標題:《火 腿 腸 之 死》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