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蔡徐坤微博轉發過億”事件推手被判刑,用違法所得買三套房

雷達財經出品 文|吳艷蕊 編|深海
2018年,“明星蔡徐坤一條微博轉發量過億”事件引發廣泛關注,隨后,該事件幕后推手“星援”軟件創始人蔡坤苗被抓。近日,裁判文書網公布了該案件刑事判決書,“星援”軟件創始人蔡坤苗因犯提供入侵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同時繼續追繳蔡坤苗違法所得人民幣625.38萬元予以沒收。
據悉,蔡坤苗自行開發的“星援”App,有償為他人提供不需要登錄微博客戶端即可轉發微博博文及自動批量轉發微博博文的功能,被用于微博數據造假。
2019年蔡坤苗被捕時僅24歲,大學肄業,旗下擁有三家公司、通過開公司的錢買了三處房產。
雷達財經梳理發現,除了微博,其他平臺數據造假也頻發。
“星援”App制作人判刑5年

2019年6月,制造蔡徐坤微博一億轉發量的幕后推手“星援”App被查封。據介紹,用戶可以通過充錢綁定多個賬號,實現一鍵轉發多個相同內容,給愛豆提高數據量。
雷達財經查詢發現,2018年初,微博在日常檢查工作中發現大量異常違規行為,經技術回溯和對比,確認批量轉發行為系通過星援App操作。
2018年4月,微博安全中心官方提示,提醒用戶為了賬戶安全,不要在類似“星援”的第三方應用或平臺登錄微博賬戶。

2018年11月,基于前期證據的搜集和整理,微博就“星援”App刷量一事向北京市公安局報案。隨后,公安機關開展偵查取證工作。
2019年3月初,專案抓捕組將“星援”App制作者蔡坤苗抓獲。同年6月10日,@首都網警官方微博表示,在“凈網2019”專項行動中,警方將幫助某明星制造一億微博轉發量的幕后推手“星援”App查封。

為了應對刷量行為,新浪微博將轉發、評論量設置成“100萬+”的顯示上限。
2019年11月檢察院向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起訴,最終于2020年12月31日進行判決。
判決書顯示,蔡坤苗擁有三家公司。除了星援App,蔡坤苗還開發了應援寶,其功能和星援App類似,用戶可通過這兩款軟件登錄自身微博賬號實現批量轉發、點贊和評論的操作。綁定微博小號數量沒有上限,無需另行注冊,不需人工登錄每個微博賬號進行重復操作。
蔡坤苗承認,新浪微博沒有授權星援、應援寶兩款手機應用軟件進行相關業務。蔡坤苗本人通過截取新浪微博的數據包,并對數據包進行反編譯后獲取到了新浪微博所使用服務器的接口,并通過編碼將接口寫入App內。相當于此時微博的榜單數據與星援、應援寶的數據是同步的。
蔡坤苗自述,2019年2月份左右,星援累計充值人民幣700余萬元,包括前期公眾號的充值。應援寶充值約10余萬元,在女朋友蘇某的賬戶內。
用戶充值的收入,蔡坤苗主要用于買房和公司開銷。其在泉州市城東區買了一處住宅和兩個底商,費用共400萬到500萬之間。公司人事是自己表哥,UI設計為曾某和蔡坤苗女友蘇某,每月工資7000元。
判決書顯示,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間,“星援”App用戶累計使用19萬余個控制端微博賬號登錄,控制端賬號綁定的微博賬號不計其數,蔡坤苗獲取違法所得人民幣625.38萬元。此外,北京微夢創科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新浪微博)為此付出的應急人工支出4.60萬元;僅2018年第四季度因“星援”App投入1037.69萬元。
最終法院認定,蔡坤苗提供專門用于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情節特別嚴重,已構成提供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罪。蔡坤苗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繼續追繳蔡坤苗違法所得6253752.86元予以沒收。
數據造假狂歡
星援App只是微博刷量冰山一角。2019年10月,一個名為“ 創業途中的奇聞趣事”公眾號發布了一篇推文:《一場新媒體巨頭導演的“僵尸舞臺劇”,真實還原現場,導火線:一條一夜爆紅的視頻,我們流量卻為0!》,引發微博刷量討論。文章稱,其是一名深圳創業青年,委托新媒體巨頭蜂群公司進行產品宣傳,結果轉化率為零,懷疑對方虛假刷量。
除了微博,其他平臺造假也屢見不鮮。
2019年5月5日海淀法院官網顯示,愛奇藝以網站視頻被非法刷量為由把“觸媒創想公司”告上了法庭。愛奇藝認為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影響到愛奇藝網站對用戶的視頻推薦策略,而觸媒創想公司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刷量,導致愛奇藝公司服務器的負擔在短時間內劇增,并且影響公眾對愛奇藝數據統計的信任度。
2020年為收視率打假十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強調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干擾、破壞廣播電視主管部門依法開展的收視收聽率統計工作,不得制造虛假的收視收聽率。
媒體報道,2012年收視率造假已經達到3000到7000元一集;2015年已攀升至每集30萬至50萬元;2018年郭靖宇導演自述,收視率的購買價格已達到90萬一集。
微信公眾號也存在大量刷量現象。2018年8月,微信公共號運營后臺“統計”頁面更新公告表示,即日起開始剔除機器等非自然閱讀帶來的虛假數據。媒體調查顯示,在電商平臺中刷出“10萬+”的文章僅需1200元。
小紅書平臺也非數據純潔之地。去年4月16日,小紅書公布2020年第一季度社區生態治理報告,報告顯示,小紅書當季處理涉嫌刷量筆記52萬篇,攔截和清理黑產刷量行為逾1.4億次。
雷達財經在此前調查小紅書“種草”衍生代寫產業鏈中發現,部分團隊代寫一篇150字的小紅書筆記報價為10元,200到400字為15元,400到500字為20元,以此類推。
有行業人士認為,數據造假不產生價值,在推高推廣成本的同時,也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浪費,建議加大打擊力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