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合作場景方頻繁“暴雷”,“訴訟王”海爾消金官司纏身

作者:顧盼
出品:資管科技
根據裁判文書網3月1日發布的關于海爾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簡稱“海爾消費金融”)與王某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判決書顯示,2018年7月15日,王某通過“夠花APP”平臺簽訂借貸合同,海爾消費金融也在當日發放貸款1.35萬元,后王某一直未能歸還本金和利息,海爾消費金融提起訴訟,法院判決王某償還本金及利息,海爾消費金融主張按照15.4%的年利率,法院予以支持。

圖片來源:裁判文書官網
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新的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調整了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降至4倍LPR(貸款基礎利率),即15.4%,民間借貸利率大幅降低,一時間在行業內熱議。
在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下稱《規定》)中明確指出,4倍LPR并不直接針對金融機構,但實際上,這些經證監會批準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包括小貸、消費金融、甚至銀行機構,很難不受此規定的影響。
在大多數消費金融機構還在觀望中的時候,海爾消費金融公司已經率先做出主動降息,按照15.4%的利率處理逾期貸款。
海爾消費金融主動降息這一“操作”在行業內屬頭例,同期立案的其他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多數按合同利率或此前24%的利率紅線要求借款人償還本息。
合作場景方頻繁“暴雷”
消費場景是消費金融行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之一,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凸顯了場景端的脆弱。2020年年初長租公寓蛋殼暴雷,2020年年底在線解題APP學霸君倒閉,員工工資被拖欠,學生無課可上,而有些家長還因此背負上了教育分期貸款。
黑貓投訴平臺的投訴內容顯示,與學霸君合作的金融機構涉及海爾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河北幸福消費金融等。據海爾消費金融官網披露,其與學霸君、平安好學、51talk等多家教育機構均有分期貸款合作。
近日,海爾消費金融的合作場景方又出問題。
有學生和家長反映,在不知情的情況之下,購買平安好學在線教育平臺的相關課程時,被辦理海爾消費金融的貸款。平安好學是中國平安集團旗下的在線教育企業,主要產品包括“TutorABC”和“vipJr”,現在這兩個產品均已經改名平安好學。
相關媒體報道,2019年7月份,一位家長為孩子購買平安好學青少年在線英語課程,本來只打算購買一個月的課程,但是工作人員極力向其推薦為期兩年、總價格為3萬多元的課程,雖然該家長明確提出自己無力支付,但是銷售人員向其保證一個月內可隨時退費,而課程費用可以辦理分期。半個月后,孩子上課效果不佳,家長申請退費卻遭推阻,此后,該家長每個月都會收到扣款通知,直到半年后,才發現自己辦理了海爾消費金融貸款。
還有一名大學生也遇到同樣的情況,該學生在2020年5月份報名平安好學的成人英語課程,但是在未看到任何貸款協議的情況下,被工作人員在海爾消費金融辦理了貸款,且在辦理過程中,該名學生并未收到任何短信、電話等確認消息,直到被提醒還款才得知被辦理了貸款。
教育分期這一場景,金融機構和培訓機構原意針對的是支付能力較差的用戶,降低這一部分用戶接受培訓的資金門檻,這本是一個多贏的局面:金融機構獲取利息收益,而培訓機構可以擴大用戶規模。
但是,利益的驅使讓這一局面發生改變,金融機構為擴大市場份額,降低了風險控制,培訓機構為了留住用戶,辦理分期、退費復雜。這一次海爾消費金融又惹消費者不滿,也是其自身對于合作機構的風控沒有做到位。
其實,消費金融行業得益于場景的同時也困于場景。一方面,場景決定了什么樣的客群、平臺的服務成本和資金的最終流向,金融機構借此得以快速獲客和放款,但是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基于場景方給予消費者信用,反而忽略了場景方本身的信用問題。
當前,消費金融行業不斷地發展,已經進入新一輪的平衡之中。一個特征是線下與線上的融合,線下頭部如捷信消費已開始轉型線上,同時,互聯網巨頭開始紛紛滲透線下場景。
2020年訴訟同比增兩倍,山東占了超99%
作為國內首家由產業方發起設立的產融結合消費金融公司,海爾消費金融成立于2014年12月26日,據企查查數據顯示,股東包括海爾集團、紅星美凱龍、海爾集團財務公司、浙江逸榮投資、北京天同賽伯,持股比例分別為30%、25%、19%、16%、10%。
海爾集團和紅星美凱龍帶有天然的場景優勢,為海爾消費金融帶來巨大的流量,這是其他銀行系消費金融無法比擬的。
但在接受有關媒體采訪中,海爾消費金融內部人士透露,“紅星美凱龍更多的是財務性質投資,給予海爾消費金融的線下場景支持較少,海爾消費金融更多的依托于海爾集團的家電生態。”
據了解,依托股東產業及線下網絡資源,海爾消費金融覆蓋336座城市和4000余家海爾專賣店。不過也正因為此,相較于以線上業務為主的消費金融機構,2020年海爾消費金融受到疫情的沖擊更加明顯。2020年3月份,其聯合海爾智家APP,推出“智家白條”,為消費者購買海爾家電提供分期服務。
海爾消費金融2018年5月完成首輪增資,注冊資本由5億元變為10億元,此后便不見動靜。
10億元的注冊資本在行業內處于中等水平,目前行業超過30億元注冊資本的有捷信消金、平安消金、馬上消金、招聯消金等,超過10億元注冊資本的有中原消金、興業消金、哈銀消金等。
2018年股東們對海爾消費金融的增資,或許是為了符合監管要求,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擴大業務規模。
2018年底,海爾消費金融獲得資產證券化業務資格,但是,截止目前還并未見到海爾消費金融發行ABS債券(項目所屬資產為支撐的證券化融資方式)。
2021年伊始,中原消費金融獲批發行ABS產品,這是全國第14家獲得資質的消費金融公司。事實上,發行ABS已成行業的普遍做法。2020年,捷信消金ABS發起規模達75億元,馬上消金發行17.05億元,興業消金發行19.18億元,湖北消金發行12.42億元。
2020年7月份,海爾消費金融迎來新一任董事長李占國,這是海爾消費金融成立以來的第三次董事長變更。前兩任分別是周云杰和譚麗霞,二人目前分別擔任海爾集團總裁和海爾集團的執行副總裁。
不過,考驗消費金融機構的最終能力標準還是合規經營。
《時代周報》根據裁判文書網等數據平臺統計,截至2020年年底,涉訴最多的前三家消費金融公司分別是海爾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和中郵消費金融,而這三家的裁判文書數量分別為26513件、15262件、12363件,超過同業平均水平。
海爾消費金融的裁判文書數量遠超第二和第三的兩家,幾乎等于后兩家之和,“訴訟王”稱號也由此而來。
海爾消費金融較2019年增長233.45%,而且案件多集中在山東地區,占比達到99.57%。業內人士分析,這主要與海爾消費金融在山東省已經建立互聯網審判系統有關。
另外,訴訟糾紛數量激增的原因一方面是受疫情影響,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受到影響,另一方面,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下調,導致部分借款人以此條件為由拒絕還款等。
2020年海爾消費金融的凈利潤下滑嚴重,根據紅星美凱龍去年9月發布的2020年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海爾消費金融營業收入為6.8億元,同比微增0.3%,凈利潤為0.38億元,同比下降70.31%。
業內人士指出,海爾消費金融增收不增利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是監管問題,一些利率較高的產品被叫停;其次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逾期問題比較突出,公司在貸后管理方面投入成本較大;最后是疫情所帶來的轉型契機,公司的數字化轉型,會在短期內加大經營成本。公司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營收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是公司場景業務占比有所上升,整個行業受疫情大環境的影響較為明顯,所以利潤下滑嚴重。
也有分析認為,快速增長的消費金融訴訟案件,直接影響到包括海爾消費金融在內的行業公司的資產清收和利潤增長。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