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虹橋”登場:它是上海的,更是長三角的、世界的
從空中俯瞰,上海西郊的虹橋地區,京滬、滬寧、滬杭等多條高鐵匯聚,虹橋國際機場一派繁忙,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巍然佇立。這里,是長三角當之無愧的“磁力中心”“流量中心”。

繼國務院批復《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之后,2日,一個高規格的動員大會——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動員大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召開。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副組長、上海市委書記李強為“大虹橋”騰飛發出動員令:上海要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擔起服務輻射長三角的重大責任,把握提升服務能級、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機遇,與蘇浙皖三省攜手努力,加快把“大虹橋”打造成為長三角強勁活躍增長極的“極中極”、聯通國際國內市場的“彩虹橋”。
布局“一核兩帶”,錨定長三角“極中極”
在上海虹橋商務區,一組“品”字型布局的建筑群頗為引人注目。2012年拿地,2017年建成,作為浙江寶業集團的區域總部,上海寶業中心進駐虹橋已達九年之久。

“這個中心建成以來,我從上海回紹興總部,基本不開車,高鐵一個半小時就能到。集團很多重要會議,也都放在虹橋開,因為江蘇、湖北等區域的員工過來都方便。”對于企業當年的選擇,寶業集團上海公司總經理夏鋒用“擇水而居”來形容。
像寶業一樣,不少長三角區域的企業,都把功能性總部放在虹橋。最新出臺的《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再次放大了虹橋的“長三角屬性”。
根據《總體方案》,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覆蓋滬蘇浙兩省一市。在功能布局上,呈現“一核兩帶”的格局:“一核”是虹橋商務區,面積為151 平方公里。“兩帶”包括虹橋—長寧—嘉定—昆山—太倉—相城—蘇州工業園區的北向拓展帶,以及虹橋—閔行—松江—金山—平湖—南湖—海鹽—海寧的南向拓展帶。
虹橋,是上海的虹橋,更是長三角的虹橋、世界的虹橋。在2日的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動員大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三省一市負責人的講話,飽含對這片熱土的期待:
“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總體方案獲批,意味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又一個重大戰略任務,進入全面實施新階段”;“要堅持一體化、一盤棋的思維,跳出上海看虹橋,共同建好用好這個平臺”;“浙江是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的參與者,也是受益者”……
在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發展改革委主任華源看來,從“軌陸空”齊全的“綜合交通樞紐”到面向世界的“國際開放樞紐”,虹橋的建設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1.0版,是綜合交通樞紐催生新興現代化商務區;2.0版,“進博會”大平臺賦能全球高端資源要素配置新高地;3.0版,在服務新發展格局中,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承載地。“上海將以勇于擔當的態度、時不我待的干勁、追求卓越的精神,在落實國家戰略中打造虹橋國際開放樞紐。”
“大虹橋”與“大浦東”兩翼齊飛
2020年,上海市浦東新區迎來開發開放30周年,目前正在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2021年春節剛過,《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正式印發,“一核兩帶”創造大手筆、彰顯大格局。一東一西,面向太平洋、輻射長三角。大浦東和大虹橋,構成了上海發展的兩翼。

在虹橋商務區行走,鱗次櫛比的商務樓宇背后,一批功能性平臺正在悄然成長:承接進博會溢出效應,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引進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個品牌、2萬多種商品;虹橋海外貿易中心引進近30家貿易及服務機構入駐,聯系全球150多家貿易及投資促進機構;24家國內外知名醫療機構入駐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還有英美日韓等10余所國際學校落戶商務區。
虹橋商務區管委會主任陳靖介紹,作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一核兩帶”中的“核”,虹橋商務區歷經十余年開發,規劃建設和功能打造取得了顯著成效,初步體現在三個方面:
“大交通”樞紐功能全面提升。作為全國最大的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2020年虹橋火車站發送旅客4140萬人次,虹橋機場旅客吞吐量4563萬人次(2019年數據)。近9000萬的人流中,越來越多的旅客變顧客。
“大會展”品牌形象日益凸顯。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辦下來,累計意向成交額達2016億美元,越來越多的參展商變投資商。
“大商務”集聚效應初步顯現。今年1月份,上海外資項目集中簽約,虹橋商務區8個項目總投資額逾45億美元,占全市比重達38%。目前,虹橋商務區已吸引7萬多家企業和機構入駐,2020年疫情期間注冊企業數較前一年上升70%。
以虹橋商務區為核心,北向拓展帶、南向拓展帶共同發力,一個總面積達7000平方公里、總常住人口1500萬人、地區生產總值約2.3萬億元的“大虹橋”,已經初現雛形。“大虹橋”“大浦東”遙相呼應,上海“十四五”規劃中的“兩翼齊飛”格局,將得到更有力的支撐。
大虹橋,也是聯通國際國內的“彩虹橋”
根據《總體方案》,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建設,要凸顯“四個著力”:著力建設國際化中央商務區,著力構建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著力提高綜合交通管理水平,著力提升服務長三角和聯通國際能力,以高水平協同開放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高水平協同開放,是“大虹橋”這副棋局的棋眼。翻閱《總體方案》,協同開放的精神貫穿始終:
申請擴大虹橋國際機場免稅購物場所,開展離境退稅“即買即退”試點;鼓勵跨國公司設立全球或區域資金管理中心;試點設立招收面向全國的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研究制定符合條件的外籍醫務人員在虹橋執業相關管理辦法;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開立自由貿易賬戶;建設長三角區域城市展示中心,打造長三角各城市“虹橋國際會客廳” ……

開放的紅利,不僅體現在虹橋商務區,更將加速外溢到周邊區域。在蘇州市常務副市長王翔看來,蘇州與上海有著深厚的合作基礎,被納入開放樞紐的昆山、太倉、相城和蘇州工業園區,在協同發展上更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根據《總體方案》,蘇州將著手編制《虹橋國際開放樞紐蘇州實施方案》,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落地。
作為長三角龍頭,上海明確要盯牢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打造國際一流環境,構建全球高端平臺,集聚世界頂尖人才,努力讓“大虹橋”成為全球領先的新地標。有人比喻說,“大虹橋”對于長三角城市群的意義,好比人民廣場對上海的意義。借助“大虹橋”這個平臺,長三角可以搭建聯通國際國內市場的“彩虹橋”,讓各種要素資源高效順暢流動。
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王戰認為,在服務新發展格局中,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有著獨特的區位優勢。向東看,它與上海自貿試驗區和臨港新片區相得益彰;向西看,又與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珠聯璧合。“在新發展格局中,上海的定位是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落實到具體操作中,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就是這樣一個點、一個突破口。”
原載:新華網客戶端
原標題:《“大虹橋”登場:它是上海的,更是長三角的、世界的!》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