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碾壓小花霸榜“虎撲女神”5年,42歲的她靠的可不只是美貌
原創 她姐 她刊
罕見的,高圓圓出新劇了。
自從她結婚生子以后,就鮮少再在熒幕前看見她的作品。
這回官宣開機《完美伴侶》,還攜同兩大男神張魯一和王耀慶加盟,一下子將大家的期待值拉到最高點。
在新劇《完美伴侶》中,高圓圓將挑戰演出一名干練的女律師陳姍,故事講述了兩對夫妻在面對家庭和事業時將做出的權衡與選擇。

距離2013年出演劇集《我們結婚吧》后,高圓圓的復出早就吊足了大家的胃口,高圓圓也為新劇將十年未染的頭發上了新色,可見重視。

只見宣傳照上高圓圓干練西裝、齊肩鎖骨發,一掃之前文藝形象,展現了全然不同的風貌。
唯一沒變的,就是她那張十年如一日美貌的臉。

“我不介意導演找我演個花瓶”
在高圓圓“息影”搞家庭這些年,時不時還是能在熱搜看到她的消息——基本上都是美上熱搜的。
高圓圓擁有將男女審美奇跡般達到統一的能力。
她毫無攻擊性的外形和清新文藝的穿搭力是無數女性心中的參考模版。

男性網友為主的虎撲也一直流傳著一句話:友誼第一,高圓圓第二,比賽第三,阿森納第四。
2020年更是將高圓圓評為“虎撲女神”,直接將錦旗送到她手上。

連謝霆鋒都坦言,十年沒拍言情片的他,是因為有高圓圓才決定參演《一生一世》的。
在演藝圈擁有過人的美貌、又沒有過硬的作品支撐,很容易會被質疑“花瓶”,這是多數女星最抗拒的標簽之一。

面對這件事,高圓圓倒是十分坦然。
她直言:“我不介意導演找我演花瓶”。
她似乎非常清楚自己的優勢——美貌是她最有利的武器,她要做的是包裝它,而不是推開它。

這也就難怪高圓圓自帶的“雙標”體質了:
別人多年未出鏡是糊了,高圓圓是低調;
別人沒有作品那就涼了,高圓圓有美貌還能再火20年....

她在13年采訪時就透露:“我已經放棄糾結自己是不是花瓶這件事了,對演技沒有野心。”
她會這么說不是消極,而是她確實在其中掙扎過、摸索過,而后尋找到的平衡。
高圓圓最經典的熒幕形象,一定要數《倚天屠龍記》中的周芷若了。
那清高、倔強的模樣,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即使之后黑化了也沒人舍得責怪她。

可這經典角色,在當時的幕后可讓導演發了愁。
非科班出身的她在大四接下《倚天屠龍記》,卻不得要領,令導演一拍她就發愁。
有次氣急,甚至爆出讓高圓圓陰影了許久的一句話:“你看,就因為你,讓大家都不能收工!”
這句話所承擔的壓力可想而知,可這對高圓圓來說,卻只是一個開始...

高圓圓也曾經試著以《南京!南京!》這樣慘痛歷史、復雜人性的電影去磨練自己。
可就像她回應拒演了其中的強奸戲份是因為無法演好這個內容一樣,這部戲把原本不諳演戲之道的高圓圓搞得更懵了:
“你知道這場戲怎樣的狀態是好的,但你就是表達不出來。”

她沒入戲嗎?她入戲了,甚至在拍完《南京!南京!》后因為太壓抑一度罹患抑郁癥。
可自身情緒沒能更好的融入角色、抒發到戲劇中,這讓她經歷了很長時間的自我否定。

過后三年剛緩過來,高圓圓又迎來了陳凱歌的“暴擊”……
拍攝《搜索》時有一場戲,拍了近40條都還沒過,創下了劇組的NG記錄。
當時的她已經入行14年了,得到的還是知名導演的一句“不行”。
“我還是做不好。”

《我,39》
高圓圓也曾不斷加大對自己的期待值,可隨著一次次的挫敗,她開始逐漸面對自己的“短板”。
她的“認命”并不是放棄,而是逐漸接受了自己的“不夠好”,看清自己向來比塑造自己更難。
在經歷了婚姻、家庭、子女等等過程后,高圓圓做到了。

在被問到:“想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嗎?”時,高圓圓的回答十分“耿直”:
“我沒辦法參加,我沒有任何才藝。”
官方吐槽最為致命,高圓圓一耿直還耿直的停不下來了,直言道:

她理直氣壯的“我就是不行”,網友們反而更愛她的真實:

能有現在的認識、并接受這樣的認識,高圓圓肯定也經歷了一番與自我對抗的掙扎。
年過40,她的坦然、自信都來自于經過淬煉的通透,她明白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并接受了她。
能擁有這樣開闊的思考實屬不易,這也和她從小到大的經歷息息相關……

高圓圓:“我不想做我母親那樣的人。”
一個人的成長和原生家庭是密不可分的,高圓圓也沒能免俗。
在采訪中她曾提起過,她的母親是一個害羞、膽怯的人,很少社交很少出門,有一點點奇怪。
母親不愛與人接觸,只在家里來了很熟的客人時她才出來,大部分時間她都不愛動窩。

高圓圓出生后,母親就更加不再外出,只有姥姥還在世時,母親一年會出門兩次,帶著高圓圓去姥姥家。
即使生活在同一個城市,母女倆也只是吃個午飯、睡個午覺就回去了。
在高圓圓兒時印象中,母親是個有點與眾不同的人, 可她并不想成為母親那樣的人。

《我,39》
直到漸漸長大,高圓圓發現她就是母親那樣的人。
她也同樣不善社交,她不知道如何跟人打交道,母親從來沒將這個技能交到她的手里。
從二十來歲開始,她就特別害怕人多的場合,甚至會怕得躲進廁所,直到外面有人找她,她才慌慌張張地出去。
之后她加入劇組,每天要面對上百號人,更是怵得她不知所措,一點兒也沒緩解她的社恐。

高圓圓還分享道,有一次她參加一個香港的電影節,人人都在寒暄閑聊,只有她一直在找角落躲著,偏偏角落也到處是人。
最后高圓圓只好找到了中庭的一棵樹,她面對著樹站了整整一個晚上,并不斷在心里喃喃:
“只要樹不開口,今晚就沒有人會跟我說話了。”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2005年,母親病倒。
往后十年中,高圓圓很少旅游、很少聚會、甚至很少拍戲,大都將時間留下來照顧母親。
她“被迫”開始與人接觸——向醫生詢問病情、求教護士護理、和可能對病情有幫助的病友交流。
原本最不擅長的“溝通”,在這一刻卻是她事事沖在第一前線的“武器”。
這樣的日子延續到高圓圓結婚后一個禮拜,母親的病情突然加重了。

看著母親即使躺在冰墊上也高燒不退,高圓圓對這一切感到無助又陌生——她不知道媽媽還能撐多久。
看著母親柔弱的身軀,回憶起她獨當一面的堅毅,那和高圓圓以往的印象有著顛覆般的不同,那一刻,她意識到,她很想成為母親那樣的人。
兩個月后,母親去世了。
曾經一直以為母親是個被照顧者,母親離開后高圓圓才發現,他們一直被照顧得很好。
現在,她也變成了一位母親,她有著和母親一樣,對生活細節近乎偏執的嚴謹——這來自于她對子女、家庭的在乎。

《我,39》
同樣,她也變得不那么一樣了。
她不再那么懼怕社交,開始出席活動、和陌生人交流、到各處旅行、享受照料遠方來的朋友。
母親陪著曾經膽怯的女孩長大了,她變成了一個獨當一面的女人、另一個女孩堅強的媽媽。

高圓圓跟自己的對話
幾年前,高圓圓拍攝過一部短小的紀錄片,在里面,她首次坦率地向大眾剖析了她自己。
在這個紀錄片,我們看見的高圓圓褪去了“國民女神”的光環,只是一個也曾迷茫、也曾彷徨卻依然從中尋獲自己力量的女人。

就像她說的:“我是一個很平庸的人。”
就像每一個平庸的“打工人”一樣,高圓圓也有著在職場中深深地焦慮。
她的自我懷疑被她形容為一扇扇“打開后空無一物”的門,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她曾有著多大的期待、卻又得到了多大的失望。

《我,39》
人最怕的不是來自他人的否定,而是來自對自我的不確信。
不斷的挫敗曾深深地打擊著她,在這樣的失落中,她開始從另一個角度看待自己——
從開始認可自己的平庸開始。
她說:“我發現真正的勇氣,是當你認清生活后,還敢繼續生活。真正的夢想,是當你發現自己的普通平庸后,還敢繼續追求。”
在看清了真實那面的好壞、自己身上的利弊后,她才能再以最客觀的方式成就自己的夢想——不帶完美主義、不帶嚴苛批判。

《我,39》
不僅是對自己演技上的重新認知、調整,對年齡的焦慮、對外表的緊張,也逐漸在被她一一放下。
當第一道皺紋出現、第一根白發冒出,高圓圓在“接受”的過程中找到了一個與自己相處的平衡,她接受了過程的同時,也開啟了很多不一樣的結果。
就像曾困擾她的法令紋,對現在的她來說,那挺好的,那讓她看起來很像她媽媽。

《我,39》
高圓圓是內向的、溫柔的,同樣也是通透的、堅韌的,她溫軟的表情下,有著難以被忽略的強大。
逐漸接納自己的過程,讓她變得更自在、平和,她透徹的心態讓她充滿著“拿得起、放得下”的豁達,這也讓她在娛樂圈更平穩且無欲無爭的長紅下去。
她是一個如水一般的女人,“上善若水”形容她再貼切不過。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高圓圓的“不爭不咎”成就了她的平淡與幸福。
年過四十,高圓圓讓我們看到一個女人活得通透時有多美。
人貴在自知。
正因為有“自知”,我們才會知道如何藏拙、如何顯優,才能夠知道如何自處、如何泰然。

一個人的美貌會讓人眼前一亮,可只有從內散發出的光芒才能一直處于“女神”高臺。
高圓圓的美不僅僅來自于皮囊,而是因為她通透地看穿了優劣、接納了自己后的所散發的自在,那不顯山露水的淡然,更讓人神往。

她放過了自己,然后才能重拾回自己。
原標題:《碾壓小花霸榜「虎撲女神」5年,42歲的她靠得可不只是美貌》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