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一期又炸,這9.3分的神級國綜到底什么怪物
原創 毒Sir Sir電影
有一部神級國綜,一萬多人評價,播了五期至今穩穩的9.3分。
最近,又炸裂了一回。
朋友圈刷爆,后臺把Sir催爆。


好,今天滿足你們。
戲劇新生活之巴西

過年之前,Sir就大力安利過這部神仙國綜。
它在做藝術這件事上的真實和真誠,在如今烏煙瘴氣又嘩眾取寵的娛樂節目中簡直是獨樹一幟。
但說實話。
Sir覺得熱度過去,它又會像許多高品質國綜一樣涼掉。
幸好,《巴西》出現。
有多火嗎?
其實也不,熱搜都沒上。
它強就強在——
每個看過的人,都在瘋狂安利。

Sir也是被安利后去看,結果直接嚇到。
都知道,這是一個集結中國最有才華的戲劇人的節目。
可沒想到。
不到一個月時間,這節目逼出了一幫“怪物”。
表演的“怪物”,寫劇本的“怪物”。
甚至,表達的“怪物”。
和其他劇目類似,《巴西》時長僅30分鐘左右,故事也很簡單。
近未來,科幻風。
一個臥床八年的植物人,與他機器人管家之間的日常。
舞臺戲劇,現場布景相當簡陋。
窗戶、病床、茶幾與電視。
演員三位:
主角、機器人、與代表主人公OS(內心獨白 overlapping sound)的小木偶。

就這樣一個舞臺。
準備好,它將上演我們當下能看到,最震撼的原創戲劇之一。
開場,機器人管家(吳彼 飾)和往常一樣,坐在板凳上給男主人公K(劉添祺 飾)念故事。
注意這個故事內容,有點奇怪。
如果你想繼續吃的話,顯示器就會一直形成跑馬燈狀態,這個小紅燈就會轉呀轉,轉呀轉……
怎么對著病人講跑馬燈,不吉利呀。
接著,時間到了。
廣播體操音樂響,機器人開始粗暴地給K做起可笑的復健操。
場面滑稽。


好笑,但你馬上就笑不出來。
做完復健,機器人想起今天是春節,開始裝飾屋子,掛彩旗,播音樂。
什么音樂?
圣誕節經典曲目,《鈴兒響叮當》。
是不是哪搞錯了?
別急,看下去。
做完這一切,機器人打開電視,看著熒幕上出現的海浪,自顧自地感嘆起來。
冷色調的打光,畫面靜謐安寧。

這,就是K生活的每一天,全程一動不動。
詭異,又無趣。
這時候,第三個演員出場,小木偶(劉曉邑 飾)代表著K的內心獨白:
這是K變成植物人的第八年。
他意識一直清醒,卻被困在這具無法動彈的身體里。
母親沒有錢,只能給K租來最便宜的機器人看護。
K每天的生活:
念書,做操,看海灘。
念書,做操,看海灘……
為啥?
不是他想,而是不得不。

八年下來,這個廉價機器人出現各種故障。
比如念書。
TA能念,但無法分辨書籍種類,開場給K讀的“書”,其實是一份產品說明,一讀就是幾年。
比如做操。
機械出現偏差,總是用力過猛,動作粗暴,把K的手腕抓得紫青,換個尿不濕,把K扔來扔去……

看電視簡單了吧。
呵呵。
由于缺錢,K連電視節目都沒法收看,那個讓機器人心情平靜的大海,不過是屏保畫面。
甚至,機器人的時間出現混亂,春節/圣誕節傻傻分不清。
現在看,一點不好笑吧——
所謂“看護”,對于K就像是一場永遠無法結束的折磨,一場違反人道的無期徒刑。
沒完。
身體困境還是其次。
更難過的,孤獨。
看著被粗暴對待,躺在床上的K,那個代表內心的小木偶唱起《搖籃曲》。
歌詞扎心動人。
睡吧 睡吧
我親愛的寶貝

這還算溫柔的。
K真實的OS,暴躁多了:
如果我的手還能動
想把這個機器人拆到一個零件都不剩!

更扎心的還在后頭。
突然一天,K的身體開始恢復,恢復了眨眼的能力。
機器人管家欣喜若狂,它日復一日地給K教學摩斯密碼,相伴八年的雙方,終于能夠正常交流了。
然而。
K說出的第一句話,只有倆字:
“sha,wo”。
啥?
機器人聽到:“沙窩蘿卜”……

K差點崩潰。
吃力地重復一遍,并貼心地換成英文:
kill me(殺了我)!
機器人還是不信,認為他是拼錯了……milk(牛奶)。

直到第三遍,才意識到嚴重性。
K真的想死。
故事由此急轉直下。
“一個少年決定去死”。
作為人類,我們多少能理解孤獨帶來的絕望。
機器人不能啊,TA開始推導——
能夠交流,代表以后就不會再受到粗暴對待;
慢慢復健,還能有新生的希望。
為什么?
你都已經開始恢復了,為什么還要死呢?

反轉來了。
前面劇情早有暗示:
K恢復眨眼后,機器人給K的母親打電話沒人接,再打就關機。
小木偶也補充了K過去的經歷。
因病臥床后,母親不僅離開了他,還組建了新的家庭。
更重要是,始終意識清醒的K,還親耳聽到母親的真實想法。
有一天晚上
我媽坐在床頭
對我說
你為什么還不死呢

孤獨,缺愛,被當做負擔,被家人拋棄的灰暗。
能想象。
但又一個問題來了——
只能眨眼睛的病人,要如何自殺?
機器人早就被設定為,無法傷害人類。
如果傷害人類,自動報警關閉程序。
如果斷電斷網,會立刻有公司派人來更換。
這便引出了這個劇標題的含義——
巴西(Brazil)。
這不是一個國家,一個地方。
而是一道“密令”。
K的母親在租機器人時,花錢獲得的,破解密碼。
通過它,K可以完全控制機器人,讓其殺掉自己。
故事最后就將結束在“一個孤獨的人決定去死”?
顯然,Sir和大家一樣,還是想淺了。
留意一個細節。
機器人嘗試用斷電的方式,呼喚公司來更換自己時。
時間過了很久。
以至于機器人自我蘇醒,吐槽了一句:
咋還沒人來呢?

結合機器人“便宜”,“壞的”,總出“故障”等問題……
還有什么可能?
只有一種——
機器人和K一樣,都是被拋棄的“廢品”。
此時,故事才真正露出它漆黑的底色。
這不是一個不幸少年的抱怨,也不是一次孤獨絕望的內心獨白。
它比這些都要殘忍——
兩個孤獨個體之間的,報團取暖與自我戕害。
人,成為了悲劇最后的加害方。
也因此,Sir才會在結尾機器人的回應中感受到如山一般的力量:
就截止在剛剛那一秒
我腦子里計算了
15億個解決方案
終于找到了一個
可以繞過你命令的辦法了

以及在這一句話之后,有點淚崩:
陽光,真好啊

機器人想到什么辦法?
Sir不劇透,請毒飯們親自去感受。
只知道,在《送別》的音樂里,機器人為K結束了生命。
K八年來缺失的愛,在機器人管家這里得到了。
更讓人細思極恐的是,劇目結束的方式。
開放性結局。
燈光暗下,舞臺出現一道手電筒的光。
來自門外。

暗示什么?
Sir的理解,兩個可能:
一個,機器人公司終于收到信號趕來,救起了K和機器人;
另一個。
很久很久之后,終于有人上門,發現一具尸體,和一堆銹鐵。
你愿相信哪個?
這是《巴西》留給每個人類的叩問。
——你是否敢面對自己身上的脆弱、無奈,以及自私。
當然。
文字不足以百分百重現這場戲的力量。
Sir強烈推薦大家去看看原片,感受一下舞臺和表演的魅力。
尤其,《巴西》還是幾位主創在《戲劇新生活》這檔節目中即時創作的原創作品。
除了劇情的精妙,主創們甚至還在里面加入了不少精致的“彩蛋”。
Sir只說兩個。
首先,第一段BGM,表達小木偶(K)內心的渴望。

歌曲是《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出自好萊塢1939年的經典電影《綠野仙蹤》。
電影傳達的故事內核也和這一幕有些相似,主角在糟糕的環境(大蕭條)中對家庭的渴望。

另一個,關于很多人都疑惑的劇名,《巴西》。
為什么要用巴西(Brazil),作為破解機器人權限的鑰匙?
這個梗藏得更深了。
出自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小說《巴西:未來之國》。
經歷過一戰的茨威格見證了老歐洲的衰落。
在生命最后階段,他把情感投注到他移居的巴西,并把它作為戰火世界里的世外桃源。
茨威格眼中,“巴西”不是地名。
而是一個形容詞,是對一切美好事物的看法。
但在當時的歐洲,法西斯的猖獗使他對“精神故土”的未來感到渺茫、破滅。
于是1942年2月,完成《昨日的世界》后,與夫人一起在巴西服毒自殺。

希望破滅,尋求自殺。
對,和K一模一樣。
這再次證明——
好的作品,往往都是創作者在各種文化母題中不斷打磨、錘煉、再注入時代力量創造出來的。
《戲劇新生活》這檔綜藝里,你經常能看到主創們的疲憊。
在排練間隙,主創們都必須通過各種方法去舒緩壓力。
沒辦法。
真正的“作品”,都帶著汗,帶著淚,甚至帶血。
作品每一次的分娩,都是對創作者某段生命與血肉的剝離。
而正是這些血淋淋的新生兒,漸漸組成了我們所熟知的文化甚至文明的一部分。
于當下的娛樂業。
Sir慶幸有一部如此獨特又深刻的《巴西》能夠被做出來,被看到,并收獲掌聲與愛戴。
原標題:《新一期又炸,這9.3到底什么怪物》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