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俄羅斯和挪威的北極戰略,如何從爭端走向合作?
原創 本星君 讀懂本星球

作者▏鑫一元
出品▏本星君
北極地區,是指以北極點為中心,北極圈(北緯66度34分)以北的地區,它包含了北冰洋及附屬島嶼、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邊緣地區。
北極離我們很遙遠,以至于很多時候我們眼中的北極主要是冰川、極光和北極熊。

然而,遙遠的北極卻并不平靜,這里暗潮涌動,背后是多個國家的地區博弈和利益爭奪。而這其中,以俄羅斯和挪威的爭奪最為激烈。
在北極問題上曾有過巨大利益沖突的俄羅斯和挪威,是如何從爭端走向合作的呢?
1.北極到底有多很重要?
北極地區總面積2110萬平方公里,其中包含了80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和1300萬平方公里的北冰洋,共涉及北歐五國、美國、俄羅斯、加拿大共8個國家。

放眼望去,北極區域的國家一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隨著人們對北極地區的了解越來越深入,各國對北極地區的經濟價值和地緣價值也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說到北極地區的資源,那叫一個豪!
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推算,北極地區擁有全球13%的石油、30%的天然氣和25%的煤炭礦藏。除此之外,北極地區還擁有大量的漁業、淡水、森林以及各種稀有金屬資源。

▲美國地質勘探局推算的北極地區油氣資源分布概率圖
北極這樣品種多樣、存量豐富的資源,放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會讓人心動,也必然引起相關國家對資源的追逐和爭奪。
除了豐富的自然資源,全球變暖導致的北冰洋冰蓋的消融,讓北極航道的航運價值也極大提升。
隨著北極冰蓋的消融,北極地區有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具備全年通航的條件,而通過北極航道,連接歐、美、亞多地的航線不必再繞行巴拿馬運河或蘇伊士運河,穿越北極航道所花的時間比傳統線路在時間和經費上都節省了很多。

▲北極航道圖
此外,北極的空中航空線,無論在軍用還是民用都具備十分重要的戰略價值。在北半球的長距離飛行中,北極航線的飛行優勢明顯。
例如,從北京飛往洛杉磯的空中航線主要有兩條,一條是走夏威夷,穿越太平洋到達美國西海岸;另一條則是走北極,經白令海峽由阿拉斯加、加拿大再進入美國本土。
從平面投影的世界地圖上看,似乎從走夏威夷的線路要比走北極的線路更近,但大家別忘記了,地球是一個球面,所以實際上還是飛越北極來的更快。
距離短,再加上極地區域氣流更加穩定,北極的空中航線不但是商用客機的首選,也是美、俄等國空軍的戰略要地。

▲北京飛往洛杉磯最近的航線是10125km,需經過百令海,這張球面地圖最能形象說明經過北極海域的航線最短
2.俄羅斯和挪威在北極的利益訴求
如今的俄羅斯,油氣和礦藏資源已經成為國家重要的經濟支柱,俄屬北極地區保障了俄羅斯11%的的國家財政收入,北極對俄羅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戰略訴求,主要集中在資源的開發和北極航道的利用上。
由于北極地區很多地方的利益劃分并不明晰,為了率先搶占資源,俄羅斯在北極資源的開發上,力度日趨加大。2012年,俄羅斯在亞馬爾半島上開采了4000多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近年來在此地開采和投資仍在繼續。

▲上圖中黃色字體標注區域為俄羅斯領土
由于北極地區的油氣資源過于豐富,俄羅斯已很難獨自完成大量的開采工作,俄羅斯石油公司開始與中國、印度等國的石油公司合作,中石油、印度國營天然氣公司等等大型油氣公司紛紛參與到俄屬北極地區的油氣開發中。

▲俄羅斯在北極海上石油平臺
北極地區涉及8個國家,但擁有北冰洋海岸線的國家只有5個,他們分別是:俄羅斯、加拿大、挪威、美國(阿拉斯加)、丹麥(格陵蘭島)。

▲擁有北冰洋海岸線的5個國家以及他們各自對北極地區的領土主張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冰洋冰蓋消融,北冰洋沿岸各國,特別是俄羅斯,越來越重視北冰洋沿岸北方航道的建設。該航道的貨物年運輸量逐年攀升,已然一副要與蘇伊士運河搶生意的架勢。

▲北極冰蓋年平均覆蓋率變化圖
俄羅斯在北極戰略上十分積極主動,2011年曾向聯合國遞交申請,以羅蒙諾索夫海嶺是俄羅斯大陸架的延伸為由,想要將油氣資源豐富的羅蒙諾索夫海嶺劃為其專屬經濟區,但遭到了美國、挪威、丹麥等國的反對。

▲北極附近地區人口分布圖
為了保持自己在北極地區的強勢,俄羅斯不斷加強軍事部署,先后在北極地區建立了若干軍港和邊防站,部署了海軍和邊防局軍艦,進行了多次大規模軍事演習。
2013年,包含10艘軍艦和核動力破冰船在內的俄羅斯特遣部隊完成了對北極2000英里海岸線的巡邏;2014年,俄羅斯戰略航空兵在北極地區公共水域上空進行了50多次飛行。

▲俄羅斯軍隊2017年在北極地區的軍事演習
面對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存在,在北極有著重要地緣優勢和戰略布局的挪威也不甘示弱。
挪威是全球主要的天然氣和石油出口國,作為歐盟能源的重要供應地,挪威依靠豐富的油氣資源,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
但隨著長期的開發,挪威曾經主要的產油地北海油氣的開采量開始逐漸下降,為了維持良好的經濟發展勢頭,挪威開始將北極地區作為挪威油氣開發的新增長點。
挪威擁有位于北冰洋的斯瓦爾巴群島的主權,挪屬北極地區擁有大量的油氣和漁業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價值和戰略價值。
為了能與俄羅斯進行抗衡,挪威政府在2009年就宣布聯合北歐五國組建聯合軍演和科考指揮部,并將其軍事指揮部搬到了北極圈內。為了加強軍事力量,挪威從美國采購了48架F35戰斗機,并由挪威、瑞典三國組建了三國海軍、空軍聯合快速反應部隊,以監視各國在北極地區的活動。

▲挪威士兵在北極圈內挪威與俄羅斯邊境附近巡邏
挪威與俄羅斯領土相接,長期以來就是北歐五國在北極地區對抗俄羅斯的前沿陣地。挪威本就“不差錢”,加上兄弟國家的大力支持,挪威長期以來都保持著在北極地區的高資金投入,以維持能與俄羅斯抗衡的軍事力量。
3.兩國間的爭議焦點,從爭端走向合作
北極資源豐富,各國間為了利益的爭奪,各種爭議不斷。在俄羅斯和挪威之間,巴倫支海的利益紛爭是兩國在北極地區的終極較量,歷時40余年。
挪威是唯一一個與俄羅斯國土相接的北約成員國,而巴倫支海位于俄羅斯和挪威兩國交界處,地緣位置極其重要。從冷戰時期開始,這里就是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直到現在,俄羅斯北方艦隊的海軍基地也長期駐扎于此。
巴倫支海南部,是整個北冰洋中唯一的終年不凍海域,隨著北方航道的開通,巴倫支海無論是在軍事、交通還是在商業上,對俄羅斯和挪威都極為重要。
同時,巴倫支海還蘊含著豐富的漁業資源和油氣資源。這里是俄羅斯和挪威兩國的最重要的漁場之一,每年的捕獲量約100萬噸。

▲俄羅斯摩爾曼斯克北極港,一名工人在一家加工廠加工鮭魚
巴倫支海海底擁有大量的油氣資源,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調查顯示,北極地區最主要石油和天然氣蘊藏地就在巴倫支海。
雖然現在看起來,巴倫支海是大家互不相讓的“香饃饃”,但在上世紀50年代之前,挪威與俄羅斯在對這片海域并沒有足夠的重視,兩國的漁民都有在這片漁業資源豐富的海域捕魚,雖偶有爭執,但無大礙。
直到1958年,隨著《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大陸架公約》的誕生,俄挪兩國都意識到了巴倫支海的劃界問題對兩國的重要性。

▲《公約》中關于海域的劃分
兩國都希望能在巴倫支海建立一個大陸架的單一劃界協議,并建立一個20海里以內的專屬經濟區,但圍繞著劃界標準,雙方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挪威的主張是“中間線原則”,挪威認為:在兩國爭議的主權重疊區域,不存在特殊地理環境,因此應該使用國際上較多的中間線原則,具體劃線位置在兩國海岸以及斯瓦爾巴和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和新地島之間。
從蘇聯到俄羅斯,俄國都主張“扇形原則”,他們認為:巴倫支海地區屬于特殊地理環境,不能按照常規的“中間線原則”來劃界,應該按照扇形原則,從瓦朗厄爾峽灣到北極點進行劃界。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到2010年《俄羅斯與挪威關于在巴倫支海和北冰洋的海域劃界與合作條約》的簽署,俄羅斯和挪威之間就巴倫支海的利益劃分問題爭論了多年。
兩國都知道,巴倫支海劃界問題,短期影響最大的是“漁業”,而長遠來講影響的就是油氣資源的開發。
俄羅斯的“扇形原則”和挪威的“中間線原則”之間有60700平方公里的爭端區域,如果雙方不能解決好,首先遭殃的是兩國的漁民。
兩國漁民都希望能夠在爭議的重疊區域進行捕魚作業,但這很容易造成雙方漁民和對方國家漁業管理部門之間的沖突,非常不利于地區局勢的穩定。
由于巴倫支海劃界問題事關重大,俄、挪雙方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進行讓步,但爭議區域的漁業沖突問題又亟待解決,雙方在多次磋商后選擇了擱置爭議區的緩和辦法。
1976年2月,俄、挪雙方簽署了一份《灰色地帶協議》,在雙方爭議區中劃定了一塊41500平方公里的灰色區域,在灰色區域內雙方漁民都可以捕魚,兩國的漁業部門也都可行使漁業管轄權,但各自監管本國的漁船。但除了捕魚船之外的其它船只,雙方監管部門就都可以扣留。

《灰色地帶協議》簽署后,巴倫支海的漁民問題暫時解決了,但兩國都清楚,巴倫支海海下的油氣資源才是雙方最重要的利益爭奪點。兩國從70年代末都開始了大規模油氣勘探的活動,挪威發現了斯諾赫維特油田,蘇聯發現了斯托克曼諾夫斯克、列多沃和列多夫斯基油田。

▲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大型設備
俄羅斯和挪威都是重要的油氣輸出國,油氣資源對兩國的經濟發展都至關重要。隨著俄羅斯西伯利亞油田和挪威北海油田油氣資源的開采量逐漸飽和,兩國都需要繼續開發新的油田,以彌補現有油氣資源的不足。
巴倫支海豐富的油氣資源無疑是兩國新一輪能源開發的重中之重。然而,若是兩國長期在巴倫支海存有爭議,必然會制約雙方在此地的能源開發,相當于放著一座金山,雙方都不敢動。
為了盡快將巴倫支海豐富的油氣資源進行開發變現,蘇聯解體后的俄羅斯與挪威展開了新一輪的積極磋商。

▲2010年俄羅斯與挪威關于在巴倫支海和北冰洋的海域的劃界
經過艱苦的談判后,雙方終于在2010年9月簽署了《俄羅斯與挪威關于在巴倫支海和北冰洋的海域劃界與合作條約》,至此,兩國間關于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的邊界爭端終于解決。
原標題:《俄羅斯和挪威的北極戰略,如何從爭端走向合作?》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