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基金圈掀起“造星”運動
原創 蔡鵬程 鈦媒體
鈦媒體 TMTPost.com
|科技引領新經濟|

圖片來源@unsplash
▎“首批明星基金經理收割投資者已經20年了,這是一種極其惡劣的銷售文化,會把整個基金行業帶到溝里頭去。”

鈦媒體編輯丨蔡鵬程
“ikun”是誰?
除了明星蔡徐坤的粉絲之外,最近在微博上活躍著另外一群“ikun”,他們粉的不是蔡徐坤,而是易方達基金經理張坤。
“坤坤勇敢飛,ikun永相隨,坤坤不老,藍籌到老”,“追蔡徐坤,你給他花錢。但追張坤,他給你賺錢。”
飯圈文化最近開始在基金圈出現,有粉絲注冊了“易方達張坤全球后援會”微博賬號;在“直男社區”虎撲,出現了一篇標題為“易方達張坤和高瓴張磊誰水平更高”的帖子。
至此,張坤,這位公募基金史上第一位在管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超千億元的基金經理,正式出圈。

張坤粉絲心目中的“一戰封神”發生在1月25日,當天,滬指上漲0.48%、深成指漲0.52%、創業板指跌0.09%,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因重倉白酒,凈值一日暴漲5.05%。“藍籌”一舉登上新浪微博熱搜。
名望伴隨熱錢都在涌入易方達,尤其是張坤所操盤的基金之中。為控制風險,易方達甚至不得不多次緊急剎車。
1月27日,易方達基金發布公告,自1月28日起,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的大額申購額度從原來的10萬元調整為5千元。這支同樣由張坤操盤的基金,迎來了今年以來的第二次大額申購上限調整。
當天,我的一位朋友——同時也是張坤粉絲的投資者在社交平臺發言,“珍惜最后一天10萬買坤哥的機會”。
誰是張坤?
張坤,80后,清華本碩,2008年入職易方達,最初任職地產和建筑業研究員,2012年9月開始擔任易方達中小盤基金經理,截至目前一共管理5只基金。基金總規模達到了1255億元。
這個規模在基金公司排行榜可躋身前30名,相當于一個人管理了一家中型規模基金公司。
規模是一方面,張坤也相當能掙錢。
根據Wind數據,2020年最賺錢的十只基金中,張坤管理的基金易方達藍籌和易方達中小盤分別位居第2和第3位,合計為基民帶來超過200億元的收益。2020年四季報顯示,這兩只基金的在2020年凈值增長分別為95.09%、84.34%,歷史回報分別高達216.68%和775.98%。

易方達中小盤混合是張坤的代表作之一,名叫“中小盤”卻一直投向大盤,主要持倉是貴州茅臺、洋河、老窖、五糧液等——該基金自2008年6月成立,2012年張坤接手。自成立以來收益超過11倍。
從公開的張坤專訪文章看,其似乎受巴菲特芒格價值投資理念的影響很大。
這位明顯基金經理曾經說到,“在有安全邊際的情況下買入成長確定性強、護城河深、商業模式好、自由現金流強的優秀企業,深度研究、集中持有,通過陪伴優秀企業成長獲取長期穩定的回報。”
張坤有四個具體的選股標準——生意模式好、競爭力強;5年以上平均資本回報率ROIC不低于10%,且沒有大幅波動;公司要專注;創造自由現金流能力強。
這簡直是巴菲特價值投資六項法則的翻版。
對于安全邊際,張坤表態,“任何時候,我要確保我的投資、我的組合一定不會暴露在一個極大的風險里。漲的慢這件事從來不會困擾我,但我沒法接受一筆投資一下跌很多”。
我投的很多東西,都是在供給端有很強限制的東西,例如白酒、機場還有血制品、醫療服務公司。比如血制品,2001年之后就沒有新批血制品企業了;醫療服務需要很長時間的經營,才能建立消費者信任。
關于集中度,我還是相信巴菲特所說的“把你的雞蛋都裝在一個籃子里,然后看好你的籃子”。做好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礎上重倉持有個股。
從張坤管理的5只基金來看,這位明星基金經理也基本做到了“知行合一”了。
重倉集中。以401億規模的易方達中小盤為例,前十大重倉股的比例達到70%左右。每只基金的股票倉位均超過90%。
換手率極低。易方達中小盤連續 24 個季度在前十大重倉股中持有貴州茅臺;持有五糧液也超過5年時間。過去一年白酒的強勢表現,讓張坤迎來了收獲時刻。
當然,在基金圈備受追捧的不止張坤一人。諾安基金蔡嵩松、中歐基金周應波、易方達基金的蕭楠等明星基金經理同樣擁有眾多粉絲。
2020年9月,一只另類的“領頭羊”基金諾安成長混合多次登上熱搜,這只基金風格獨特,重倉半導體芯片,投資風格激進極致,導致凈值波動大起大落,基金經理蔡嵩松一夜走紅。
與行情的大起大落相同步,粉絲們對于基金經理的評價也一直在“男神”與“渣男”之間跳躍。
熱錢洶涌:公募基金頭部化效應凸顯
2020年注定是公募基金載入史冊的一年。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市場共有基金 7361只,總規模突破為 18.5 萬億元;2020 年新成立基金 1492 只,規模超 3.16萬億元——不僅創歷史新高,還超過了 2017 到 2019 年三年基金發行規模之和。
尤其主動權益類基金狂飆突進,全市場共有94只基金凈值翻倍,其中主動權益類基金達 84 只,Wind 普通股票型基金總指數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總指數分別上漲 57.99%和 55.91%。
“老百姓的錢實在是沒地方去了,他只能進入機構理財,通過這一方式來實現保值增值。”一位基金經理向鈦媒體APP說到。

大水養大魚。從去年四季報公布的管理規模情況來看,前十大公司都在加速集中,公募基金頭部化效應凸顯。十家公司規模合計4.76萬億,占2020年公募基金總規模(剔除貨幣基金)40.2%。
據統計,公募基金公司規模(剔除貨幣基金)前十名是是易方達、匯添富、華夏、廣發、南方、富國、嘉實、博時、招商和鵬華。其中,易方達規模超過8000億元,而匯添富基金、華夏基金和廣發基金3家超過5000億。
這其中,大部分熱錢又涌入了明星公司的明星基金經理的盤子。
以基金經理主動管理基金規模TOP20來看,截至2020年底,TOP20明星基金在管基金規模合計1.13萬億。比如,廣發基金劉格菘管理規模達到844億元,景順長城劉彥春達783億元,南方基金茅煒、易方達蕭楠、匯添富胡昕煒管理規模超過600億,而嘉實基金歸凱、鵬華梁浩等管理規模超500億。

主動權益類基金經理管理規模前 20,截止2020年12月31日
增量尤其來自于主動權益基金——主要投資于股票等權益類資產的基金,截至2020年底,共有18家基金公司管理的主動權益資產超過千億,7家超2000億,易方達以4497.76億位居榜首。
而在2019年底,僅易方達、匯添富、興證全球和嘉實4家基金公司管理的主動權益資產超過千億。 主動權益資產不斷擴大,基金在滬深兩市的分量隨之提升。
截至2020年12月底,公募基金投資股票5.22萬億元,其中持有A股市值合計4.80萬億元,占滬深兩市流通總市值的7.58%,為近10年來最高水平。
持股市值同樣集中在前十大基金公司,這十家公司合計持股近2.6萬億,占總持股49.81%;TOP20明星基金在管基金規模,又占公募基金2020年持有A股市值的23.54%。
在一定程度上,“頂流”明星基金經理又“抱團”催生了基金持股市值的攀升。
貴州茅臺、五糧液、美的集團、寧德時代、中國中免、中國平安、瀘州老窖、隆基股份、邁瑞醫療、立訊精密等個股,成為規模百億以上的基金必須要配置的股票。
以茅臺為例,截至去年底,茅臺作為第一大重倉股,基金持有總市值高達1251.09億元,持股數為6261.73萬股,共有1361支基金持有該股。
在這些“頂流”基金經理的抱團下,消費、科技、醫藥、高端制造等板塊的個股資金大量流入、估值達歷史高位。
“粉絲捧得多高,最后摔得多慘”
顯而易見,基金經理的“愛豆”標簽,是年輕人給打上的。
對于這批新晉的年輕基民來說,基金不僅是理財產品,也像是一種社交工具。在支付寶的基金評論區除了聊天外,甚至可以看到基民們相親、征婚、交友。數據顯示,新增“基民”中,90后占據了一半以上。
然而,“愛豆”經理是新事物,但是附帶同行業光環的明星經理卻在中國出現了二十年——一位基金行業老人告訴鈦媒體APP,大爺大媽們從前會對追捧的基金經理稱呼“寶寶”。
這位從業者表達了對于明星基金經理,基金公司的兩難心態:明知基金經理的業績非常難以持續,但當資金只認可明星,同時大家又都在推明星的時候,“你不得不這么干”。
推明星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集中全公司的力量打造一個業績良好的基金經理,或者當一個基金經理在一段時間業績好,踩中風口的時候大力營銷。
對于這一局面,國內第一代基金分析師、理財魔方聯合創始人馬永諳向鈦媒體APP表達了十足的反感:“首批明星基金經理收割投資者已經20年了,這是一種極其惡劣的銷售文化,會把整個基金行業帶到溝里頭去”“大家可能會說這么營銷才能活下去,但這是錯的,是作惡” 。
馬永諳反對的不是明星基金經理本身,而是制造明星的營銷模式。在馬永諳看來,基金行業的鐵律是,一款基金如果一段時間收益特別好,一定意味著另一段時間特別不好,如果總體上收益不錯,那么意味著所有時候都沒有特別的亮點。
巴頓·比格斯的《對沖基金風云錄》中有一句名言,“規模是業績的天敵。”從歷史上看,嚴重依賴明星基金經理的爆款產品很難逃脫以上的判斷。
過去10年,規模超過100億的爆款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8%,所有股票基金的平均收入18%。
如是金融研究院曾經在2019年梳理過歷史上10多只“首日規模超過百億”的爆款基金,12只基金中,只有一只年化收益超過7%,其余的11只基金最高也只在1%左右,僅僅相當于活期存款的收益水平,而虧損最大的一只達-25.98%。
馬永諳認為,這帶來的問題是,某段時間內收益突出的基金經理難以長時間維持業績,由于利益坐在一起的人會因為利益分開,“粉絲捧得多高,最后就會摔的多慘。”
他舉了一個相熟的明星基金經理的反轉案例——此前該基金經理的業績屈指可數,但因為過去兩年的業績不佳,當年追捧他的粉絲,又反過來成為惡毒詛咒他的那一批人。
時勢造英雄,這一道理在基金行業同樣成立。對于基金經理而言,投資能力和運氣缺一不可。
好的基金經理可以在自己專注的幾個領域內實現超額收益,但是很難有基金經理可以在所有的領域都干得很好。市場風口變化莫測,能都在風口來臨時飛的比同行更高一點,就是一個優秀基金經理。
而如果風口真的過了,即使如曾經的公募基金“一哥”王亞偉,在中國式借殼退出歷史舞臺之后,也不得不退下光環。
當然,今天年輕人們將基金經理們稱為“愛豆”,也并不一定意味著狂熱飯圈文化在基金行業的完全復制。
“易方達張坤全球后援會”微博賬號的建立和運營人員最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是年輕人自娛自樂的一種方式。大家賺了錢,口嗨一下罷了,大部分人不會真的只盯著一個基金經理投資。
“后援會是一種反差,就像SNH48-郭德綱這樣的ID一樣。”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蔡鵬程)。
原標題:《危險!基金圈掀起“造星”運動》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