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年狂賺1608億,張坤被捧成“神”,“悲劇”會重演嗎?
原創 Steven 投資家

“張坤被捧成‘神’,歷史‘悲劇’會重演嗎?”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作者 | Steven
當下,什么最瘋?特斯拉?鄭爽?都不是,最瘋的是“基金”!
相關數據顯示,“基金”成了2020年、2021年搜索熱度最高的詞匯之一。截至2020年末,國內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已經逼近20萬億元!全民參與意愿空前強烈。
“基金”二字熱度之高,甚至超越了2013年、2014年的“全民創投”時代。伴隨基金火爆,一大批基金經理脫穎而出,其中追捧度最高的是易方達基金經理張坤。掌管1255億元基金管理規模的他,也是國內公募基金歷史上第一個在管主動權益類基金超千億元的基金經理。

張坤多熱?
有人甚至為他組建了全球“粉絲團”、“后援會”,并喊出,“坤坤勇敢飛,ikun永相隨;坤坤不老,藍籌到老。”的驚人口號。還有人拿VC/PE大佬、高瓴資本張磊與他進行比較,認為“張坤比張磊牛多了。張磊只是幫富豪掃貨,而張坤在為老百姓賺錢!”
提及大名鼎鼎的張磊,投資圈幾乎無人不曉,張坤又是何許人也?為什么他能“熱出圈”?
一
實際上,張坤大熱與一組數據有關。
投資家網查閱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已逼近20萬億元,較2019年底規模狂增4萬億元。眾多公募基金中,易方達成績最為亮眼,年度利潤高達1608億元。
基金年度利潤1608億元什么概念?那是一種幾乎沒有什么成本,拿著老百姓資金“錢生錢”的賺錢游戲。而在易方達名下的基金經理中,張坤是業績最好的一位,號稱“王牌”。
自從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后,張坤便加入到易方達基金的大家庭里,憑借出色業績,在行業嶄露頭角。他的業績究竟有多好?

拿一只其在管時間最長的“易方達中小盤混合”為例。2012年9月,張坤接手該基金至今,回報率已達到775.98%,近5年投資回報率435.17%,在同類946只產品中排名第4。也就是說,如果有投資者一開始買張坤的基金,現在都發了大財。
即便是其在管時間最短的“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期混合”,半年也獲得了51.38%的回報率。當然,張坤業績好,跟他的遠見有一定關系。幾乎每年,他都能踩準風口,2020年,張坤押注白酒股,為所管基金帶來凈值大增,進而將他捧上熱搜。
成為新生代“現象級”偶像。
二
“蔡徐坤,算個啥,能跟我家坤坤(張坤)比嗎?”
現在網上,隨處可見上述相關內容,張坤的熱,火出了圈。
關注娛樂圈明星是一條花錢的線;但若關注張坤,則是一條賺錢的線。
在基民熱情推動下,張坤成了“千億頂流”。圈內、圈外,收獲了一大批粉絲。

“易方達張坤全球后援會”、“易方達張坤全國后援會”瞬間吸引上萬名粉絲加入,且還在持續增加,他也成了歷史上首位擁有“后援會”的基金經理。
為了保持張坤熱度不減,有粉絲每天愿意為其打榜。還有人要把張坤的關注度壓過娛樂圈明星蔡徐坤。按此邏輯,接下來,張坤可以什么都不做,靠流量就夠吃一輩子的了。
那么,為什么基民會如此瘋狂追捧基金及基金經理?說到底還是鈔票的推動,過去1年,但凡買基金,不管買哪家,很少有賠錢的,賺個50%都算低的。基金“抱團”去了龍頭,讓散戶在中小盤股很難賺錢。導致,股市里的散戶也開始向基民轉移。
這就會產生一個循環:散戶賺不到錢,就會加入基民大軍,基民越多,基金越賺錢,越去買龍頭,散戶越賠錢,越會加入基民大軍。
加之P2P完了、樓市炒不動、銀行利率低,買基金又不需要什么技術性操作,多重疊加效應影響下,大批老百姓把手中的錢通過余額寶買入基金。
反復循環下,吸引來一大批0經驗投資者,沒有什么投資門檻,基民逐漸被老百姓覆蓋,哪只基金收益高,就買入哪只,來來回回,把類似張坤這般的投資經理捧成了明星。
但這是不是一個好現象呢?
三
風口與風險往往是對等的,錢來了是風口,錢跑了是風險。
最近幾天,不少基民抱怨,“漲一、二天,跌一禮拜。錢都讓基金經理偷吃了。”
由于基民的過度熱情,股市基金抱團問題越發嚴重,且各家的錢幾乎都流向同一龍頭,如果你好好觀察下基金持倉會發現:里面的個股是非常同質化的。

一旦資金大幅出逃,將帶來“毀滅性”災難。但是對于一些由銀行轉入基金的人群來說,他們顯然無法承受風險:一漲就把基金經理吹成神,一跌就把基金經理罵成狗。
就像1月28日,受股市影響,基金幾乎全綠,凈值大跌,基民在支付寶里炸開了鍋,唾沫星子飛濺,罵聲一片。這說明,現在大多數買基金的人根本沒有抵御風險的能力。
不知道多少人記得發生在2008年、2015年的兩次資本市場“大踩踏”悲劇,前腳基民還在為基金經理們歡呼“牛逼”,后腳基金經理們就紛紛“跑路”,漲的越狠,跌的越猛。
如今的基金大熱比2008年、2015年,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基民不僅年輕化,還更加小白化,很多人甚至把買基金當成余額寶、固收,導致公募基金規模達到空前體量。
當資金盤子越來越大時,隨便一個回調,都能“玩死”一批人。
今天的張坤“出圈熱”,讓作者想到曾經被捧成神的“公募一哥”王亞偉。
當年他在華夏基金的時候,影響力絕對不亞于張坤,結果在行情推動之下,王亞偉個人IP影響力大增,后來他離開公募去玩更賺錢的私募,結果虧的一塌糊涂。
基民由愛生恨,公募基金一度大蕭條。但愿歷史“悲劇”不會再次重演。
原標題:《1年狂賺1608億!張坤被捧成“神”,歷史“悲劇”會重演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