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驚險一幕!一美軍機與臺民航機相距僅76米,遠未達安全距離

本文圖均為 微博@南海態勢戰略感知 圖

1月13日發生了驚險一幕,當時1架美軍機與臺灣民航客機在在臺灣西南空域飛行時垂直高度僅相差76米。
根據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南海態勢戰略感知”網站20日公布的信息,13日當天,美軍1架KC-135R空中加油機(AE07BB)在臺灣西南空域完成了為正在南海偵察的RC-135W電子偵察機(AE01D0)的加油作業后,準備返航。此時,臺灣長榮航空BR225次航班正按照其既定航線向南飛行,二者軌跡即將相交,兩機高度分別為35750英尺(1英尺等于0.3048米)、36000英尺,相差不到250英尺(約為76米),情況十分危急。
國際民航組織的規則規定,在FL290以上飛行的飛機應保持2000英尺的垂直距離(編者注:國際民航規定,現代噴氣式民航客機巡航階段所用的飛行高度層為FL290至FL410,含FL410)。在當時的情況下,兩架飛機的垂直距離相差不到250英尺,遠未達到安全距離。
“南海態勢戰略感知”指出,好在臺北一位女航管及時發現了這起異常接近的情況,通過無線電警示美軍機“立即離開”,方才避免了一場災難的發生。
“南海態勢戰略感知”稱,每年,美軍派遣上千架次軍機前往南海活動,并一再強調在他國近海的“航行與飛越自由”。拋開美方是否遵守國際法中有關“尊重沿岸國安全”這一基本義務不論,僅就本次事件,美方行為就構成了對“飛行安全”的直接侵害。更重要的是,在不能確保飛行安全的情形下,何來所謂“飛越自由”。在這個問題上,美方又再次展現了雙重標準和霸道邏輯,值得我們關注和深思。
去年9月,在中國外交部記者例會上,針對美軍偵察機冒用馬來西亞民航飛機電子代碼一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冒用他國民航飛機電子代碼,這是美軍的慣用伎倆。據不完全掌握,今年以來,美軍偵察機冒用他國民航飛機電子代碼在南海活動已達上百次。美方的有關行為嚴重違反國際航空規則,嚴重擾亂有關空域的航空秩序和安全,嚴重威脅中國和地區國家的安全,性質十分惡劣。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