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們習以為常的這些小事,在美國竟會被開除和遣送
原創 愛麗絲 爸爸真棒
又聽到有留學生因為學術誠信的問題被曝光了。
從業以來,聽到了太多這樣的悲劇,有某二線城市買通某頂尖獎項,錄取哥大后被退學的;有整個申請材料全套作假,到了大學繼續找人代考、代寫論文的……而這些悲劇的背后,有多少是未成年的學生的主動選擇,又有多少是機構的推波助瀾,以及父母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根據北京市消協推出的《出國留學行業服務調查報告》:超過94%的被訪者(申請者)承認在申請過程中有隱瞞或虛假宣傳行為,而且32.4%的造假是非常嚴重的。

如今,依舊有不少家長懷著僥幸心理,認為“其他人都在造假,我不造假不是虧了嗎?”
要知道,在英美等西方國家,最看重的就是“誠信”,而且學術作弊,在美國學??磥恚蛣t是誠信問題,高則是法律問題,嚴重者將被開除學籍!如今,國內大學也越來越重視,我們應該越來越警惕起來了。
今天,我們來通過幾個真實故事,來聊聊包括學術誠信、代寫代考、語言肢體暴力等7類留學生最容易遇到的美國法律法規校規以及正確的處理方式。
故事一
一位在美國修讀語言的中國學生,突然告訴我,他要重讀一個學期。

我
你出勤率不夠?作業沒交?考試沒通過?還是學術作弊?
被老師判定學術作弊。

學生

我
怎么回事?
在一次上交的作業中,我引用了他人的文章,卻沒有打引號做標注,被老師界定為作弊。在國內時,我沒有受過關于學術作弊的指導;到了美國,雖然老師講解過,但我一是沒當回事,二是沒聽懂……

學生
后來,雖然學生誠懇的和老師道歉,講明事情的原委,并保證未來不會再犯。但結果依然殘酷:我知道你是不明規則才犯規,但你還是需要重修。

故事二
在美國休斯敦,30多名中國留學生合伙開了一家微信私廚,通過微信群售賣甜品,銷量很不錯。可沒過多久,他們就被當地中餐館老板舉報了,30多名中國留學生接到通知,面臨被遣返。
你可能也會憤憤不平:“吃貨”留學生做個外賣就被遣返,簡直太不人性了!但其實,這家留學生微信私廚,已經違反了兩項美國的相關法律法規——非法經營和非法雇傭留學生。
簡單解釋一下:在美國,不論你是用微信做代購還是販賣食品,都屬于“自雇”行為,可以理解為“創業”。但首先,你必須取得相關部門的合法證書(如餐飲行業食品安全證書);其次,只有合法注冊的公司才可以雇傭有就業資格的留學生或美國人,才能進行合法的商業活動。
所以,對于這些學生來說,遣返已經算是比較輕的處罰了,嚴重的話還可能面臨牢獄之災!

回過頭來想,為什么我們中國留學生最容易因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違反法律法規,且造成嚴重的后果呢?主要問題有兩點:
? 中國留學生法律意識淡薄
在中國,至少大學以前,幾乎沒有老師會提醒你引用文章時需要加引號,甚至考試作弊時老師也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讓中國學生很難意識到法律法規甚至校規的重要性。而在美國,你和法律的關系近到無法“忽視”,而一旦觸犯,你將面臨很大的代價。
美國是一個法律無處不在的國家,教育的目標是為了培養一個合格的公民。當言論自由寫進美國憲法,鼓勵和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和自由的同時,法律也對民眾有著無數行為上的約束和規定,每個公民必須遵守,總統也不例外。
在美國,成績好不好、做精英還是普通人,是你的個體選擇。但是,守法、守規、守基本道德,卻是每個公民必須承擔的義務。
? 解決違法違規問題時的中式習慣
其次,當學生在美國觸犯法律法規時,不少家長的中式解決問題思維就會習慣性的冒出來,希望托關系、用錢、找人搞定,而這只會將事情搞得越來越復雜,甚至把小事“作”成了大事。
因此,“爸爸真棒”聯合擇由教育嚴紅老師,特別整理留學生最容易遇到的7類美國法律法規校規以及正確的處理方式,幫助未來的留學生們補齊法律這門在美國最重要的生存課。

嚴紅(Holly)
擇由教育Choice Free創始人、總經理
21年美國事務從業經驗,豐富的升學指導和各種留學法律法規處理經驗
留學生打死不能越界的
7類法律法規校規
1
學生F1身份下,都有哪些該做和不該做的事?
在美國讀書,你首先要知道你的法律身份是什么。大多數留學生持有的是F1簽證,這是指美國領事館發放給想要在美國某學術機構全時學習的外籍學生的非移民簽證。
那么問題來了,F1身份有哪些法律限制?又有哪些事情是F1身份的人特別要注意的?關于這些問題,等你們到了美國學校之后,國際生辦公室會在Orientation(新生入學活動)時專門講解,這里我主要提醒2個最核心的問題:
? 維持F1身份:學分數量有要求
F1是學生簽證,維持F1身份首先需要你每學期達到最低要求的學分數量:本科每個學期不低于12個學分,研究生不低于9個學分。如果讀ELS等語言學校,每周不得低于20個小時。
大多數的人知道,如果分數太低,是會被學校勒令退學的;但很少有人知道,如果學分沒有修夠,是違法行為。也就是說:
如果本科超過5年還沒有畢業,申請延期時需要出具合理及嚴謹的證明(比如多學了幾個專業,或者因為轉專業損耗了學分等);如果6年未畢業,學分作廢。另外,一般來說,學期綜合成績2.0以下,學校會發出警告信,常規3次警告可作退學處理。
? F1身份對打工有限制
持F1簽證的留學生可以在美國打工,但有一定限制。
第一年,學生只能校內打工,比如圖書館、食堂、研究室之類,一周最多20小時。
第二年,拿到社會安全號后,可在校外帶薪實習,這種校外實習需要辦理CPT(Curricular Practical Training,課程實習許可),也是一周最多20個小時。
畢業后,留學生可申請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專業實習許可)做實習或全職,一周至少20個小時。
小貼士
有些留學生去中餐館兼職,發工資時直接給現金,不需要報稅,這種行為是不合法的。

2
“學術作弊”嚴重者將被開除學籍
在美國,學生在引用他人文章內容的時候,在文中要用引號標注,并且不能超過一定的字數,文后要注明出處,否則被視為“學術剽竊”,輕則警告,中者被取消該門課成績,重者被開除學籍。文章開頭的學生遇到的就是這種情況,因為在這個方面沒受過嚴格訓練,不少中國學生都有觸礁的現象發生。面對學校的處罰,覺得委屈之外也無可奈何。
美國學校有專人用專業軟件對學生提交的文章進行搜索,以監測學生有無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一旦被發現,處罰相當嚴格。搜索涵蓋范圍包括:學術文章、網絡資料、往屆學生作業、同班同學作業等。
學術作弊,在美國學校看來,低則是誠信問題,高則是法律問題。在去美國學校報到之前,學生一定要了解什么是學術作弊,有哪些具體內容、懲罰措施,如果有觸犯,一般第一次是被警告,千萬不可有第二次了,否則,隨時都有被開除的危險。
“學術剽竊”只是學術作弊中的一項,下面列舉一些其他常見的學術作弊形式及案例。
? 抄襲或協助他人抄襲
有一個學生,立志要拿全A申請哈佛大學。他的化學課平時作業很少出錯,偏偏有一次作業錯了一題,同學借他的作業時原樣照抄,被老師發現。他想包庇同學,被老師嚴重警告:幫助他人作弊比自己作弊更為惡劣,這個課程你不要想在我這里拿A!
? 團隊成員作弊
另外一個學生,在美國讀大學,寒假回中國,做簽證時需要遞交成績單。結果,這個學生本學期三門課程,12個學分,全部掛掉了。
學生打電話來尋求幫助時,講述了事件的前因后果:
這三門課程中,老師用項目制團隊運作的方式訓練學生綜合運用學科知識的能力,一個團隊7個人,自己設定一個產品,將產品選擇評估、前期融資、生產管理、財務管理、市場推廣,產品銷售等整個過程進行規劃設計,每人各負責一個部分,合起來遞交一份幾十頁的報告。
四個老師對報告進行評估,其中一個老師專門負責檢查學生有無作弊,結果是,她所在的團隊有一個人作弊,被評判為7個人、3門課程、12個學分全部掛掉。
對此,你也許會認為不公平:我又沒有作弊,我的團隊成員作弊而已!但試想,現實生活中,商場如戰場,團隊成員犯了致命的錯誤,整個團隊都將承擔后果。美國大學的訓練模式將商業道德融入了課程的評估體系中,警戒學生不可觸及底線。

? 代寫代考
如今,不少英語能力薄弱,學術知識不扎實的留學生,為求順利畢業,尋找代寫代考服務?;蛟S你認為,代寫代考被抓到了,受到的處罰跟中國學校一樣,最多是收到學校的警告,事實上,誠信是國外學術教育最看重的東西,美國學校對待學術不誠信幾乎到了零容忍的程度。一旦發現,輕則警告,重則開除學籍。
除了以上情形之外,大家要特別注意,下面這些在國內被鼓勵的做法,在美國卻會被當做作弊
比如,做真題模擬。在國內,翻看過去幾年的考卷,完成各省各市模擬題、真題都是司空見慣的。這不是升學黨生活必備嗎?但是,這樣的復習方法,在美國是不被允許的!除非教授主動把往年試題拿出來分享給大家,否則自己私自收藏,就算考試作弊。
再比如,作業相互討論。美國的課堂里,除了教授或老師給大家的分組作業外,一般情況下小伙伴們一起討論、寫作業都是不被允許的。比如有許多CS(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學生,因為代碼雷同或犯了同樣的錯誤被老師認為抄襲,并記入檔案。你不能以“我和同學一起討論過”為由解釋你們的作業內容相似,因為老師布置作業時強調過,你要獨立完成。
還有,考試時跟教授以外的人說話。在中國,考試時你沒有帶橡皮,你可以和鄰桌借用一下,多數老師也就通融了。但是在美國,考試時除了能和教授、助教講話之外,跟其他任何人說話,不管話題內容是什么,都算作考試作弊。
如果觸犯了以上這些要求,各大學處罰作弊的規則有所不同,但大體相似,處罰一般包括:警告(disciplinary warning)、留校察看(disciplinary probation) 、停學(suspension) 開除(dismissal)、永久性開除(expulsion)
為了防止學術作弊,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具體來說,美國大學幾乎每一門課都有syllabus (課程概要),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會在里面談到學術誠信的問題并且提出自己對于同學們的要求。
同時,留學生們進校選課以后要問清楚老師這門課的作業方式具體是怎樣的,是否允許學生之間討論,還是學生必須分別寫報告不能夠相互交流等。否則,稍有不慎就會被當作是作弊。

3
21歲以下喝酒是違法行為
在中國,雖然我們不主張未成年孩子喝酒,但是從法律上是沒有禁止的。逢年過節或給長輩過壽時,晚輩有向長輩敬酒的習俗。但在美國,21歲以下喝酒是絕對的違法行為!
碰到孩子在美國喝酒被發現的情形,中國家長多半不會太嚴肅的對待,而多傾向于希望通過認錯和求情的方式解決問題的原因,但往往作用不大。
美國對于酒精飲料的管理嚴于中國。不允許在公共場所飲用酒精飲料,包括但不限于路邊、商場、辦公室、機動車內。機動車駕駛室里也不能放置酒精飲料(有些州允許放置沒有開啟的酒精飲料)。曾有留美學生在黑色星期五購物排隊帳篷里飲用啤酒被逮捕。
另外,嚴禁吸食和攜帶大麻以及各類毒品。我們留學生千萬不要被同學或同事誘惑,要知道,法律制裁對于國際學生的后果遠大于對美國公民。

4
肢體、語言與情緒暴力會造成嚴重后果
在學校的打架,有時會被定性為霸凌。美國在刑法上對實施暴力欺凌的犯罪主體判刑很重。美國法律將打人、吐口水、推搡、拍裸照,甚至精神貶低等行為都等定性為霸凌。如后果嚴重并且有前科,即便未滿18歲,也可當作成年人刑事案件審理。其中主要包括肢體暴力、語言暴力與情緒暴力。
? 肢體暴力
真實案例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發生的最臭名昭著的暴力事件,是2015年在加州的綁架+凌虐同學事件。受害者劉某控訴留學生翟、楊和章等6名被告人對她長達5個小時的暴行,包括扒光衣服、用煙頭燙傷乳頭、強迫其吃沙子、剃掉頭發逼她吃掉等。這個案子是因為男女之間的爭風吃醋引起的,這些留學生最小的16歲,最大的也不過21歲,最后3名主犯分別獲13年、10年和6年的重刑,并且刑滿后被遣送回國,再也沒有去美國的可能性。
在中國校園,打群架似乎是司空見慣的,被發現后最多是被訓斥一頓或者是記過,連開除學籍都輪不上,但是在美國,可能會把牢底坐穿。
留學生們除了自己不參與打架之外,還要保持警惕,識別風險,不結交不良行為朋友,無論是被同胞還是被當地人施暴,都要立刻向當地執法機關報案尋求法律保護,向中國駐外使領館尋求領事保護。
? 語言和情緒暴力
這兩者往往密不可分,年輕人易沖動,受挫折或者感情糾葛都可能讓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的留學生情緒失控,此時,其無意中說出的言語可能就會帶來意外的法律糾紛。
有這樣的事例,很常見的是留學生情侶吵架,最后動手,被同學報警后,只要警方認定有威脅、暴力傾向,就會遭到警方控制,很可能被拘留或者判罪,對你的案底有不利影響。
真實案例
有個真實案例是學生與超市保安發生語言沖突,結果就被關了一晚上警局。
這位學生有一次去超市買東西,付費后推車出門,警報響了,這意味著她有東西沒有付錢。經查勘,推車中有一盒十幾美元沒有付費的水果。當時超市里有一個墨西哥保安,語氣比較硬,這位學生一下子火就上來了,跟保安吵起來,并揚言“你等著瞧!”結果保安報警了。
警察趕到后,接下來就跟著這位學生去她的車上查看證件,看到學生的奔馳車,很不解地問她:你到底做了什么讓保安非要報警?按照常規推理,一個開奔馳車的人是不會故意偷一盒藍莓的。
但是,沒有辦法,警察要走流程。把學生帶到警察局時,已經快到下班時間了,這位警察做完交接手續后就下班了,學生和偷渡犯、吸毒犯們關在一起,嚇壞了,情緒嚴重失控。
其實,如果稍微了解法律,事情就完全不會發展到這一步。首先,超市里都有監控,學生完全可以要求調出查看;再有,學生一直在這里消費,可以要求調出過往消費記錄證明自己的消費水平,就算是她的過失,也可以接受被罰款;最后,她也可以請求學校律師代理提供幫助。
關于語言暴力,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內容,就是關于種族歧視的言論。在美國,種族歧視是一項非常嚴重的指控。留學生由于語言障礙、文化習俗與生活習慣的不同,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及時解釋清楚,甚至尋求律師幫助。同樣的,如果留學生認為自己遭遇到了種族歧視,也可以按照規定向學校申訴,甚至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

5
租房中會遇到的法律問題
很多學生到了大二、大三就想要搬出學校,住在校外。一方面校外租金比學校便宜,另一方面,住的環境自己更喜歡。但是租房中,也涉及到很多法律問題:
? 租房協議
首先,一般一年以上的長期租賃合同才具有法律效力;其次,簽署前必須仔細閱讀合同,因為有時會有特殊的規則或條款;同時,在簽署合同之前,要留意合同上的空白是不是完整;簽名后,你可以下載副本。如果無法下載,你有權要求房東提供副本。
? 非法活動
如果沒有及時支付租金,或在租賃房屋中從事吸毒販毒等非法活動,房東可以提前三天通知你,如果經通知后仍然繼續的,房東可以在三天后向法庭申請驅逐令。
? 關于吸煙
吸煙的同學請注意,在非吸煙房地產中,如果違反規定,房產也有資格驅逐你。同時,會在你的租賃記錄中留下記錄,這樣也會對你今后的租房有不利。

6
越來越多的網絡犯罪
這幾年以網絡為載體的留學生犯罪挺多的。舉幾個例子:
? 色情漫畫、淫穢視頻
有兩句話大家要記?。孩?美國有50個州都有針對未成年人接觸色情的嚴格限制和法律,這樣的行為僅次于非法持有槍械和吸毒;② 美國對制作、持有、傳播未成年人淫穢視頻的行為會嚴肅處理,很多情況下都會判處重刑,且個人信息會被列入為性犯罪者注冊名單(Registered Sex Offender)。
這份名單是公開的,任何人都隨時可以上網查詢。一旦上去就是終身污點。
真實案例
去年12月,美國新澤西州澤西市的一位中國留學生,把自己的電腦交給維修店修理時,被發現硬盤內藏有兒童色情照片。維修店報警了,警方將這名留學生逮捕,并對他提出指控。
提醒一下大家在攜帶電子產品入境前,如果有疑似涉嫌違規的內容一定要刪除干凈,包括一些聊天群里轉發的小視頻。
? 做微商
在手機微信上賣東西,特別是自己做的東西在國內很普遍,但是在美國,被一些不懷好意的人(或者跟你有矛盾的人)報警后,后果往往很麻煩,具體的案例分析已經在文首提及,這里就不過多贅述。
? 網絡上隨意的行為或言論
美國是一個知識產權保護很完善的國家,未經授權隨便上傳文件、軟件都是不合法的。
真實案例
有一次,一個賓大的學生未經授權,在論壇上傳了一個office辦公軟件,結果被學校網監找到,查證后報了警。一周后,警察就起訴了這位同學,后來他就被退學了。
有些人過海關時,微信聊天的不當記錄被查看,也會面臨遣返。
真實案例
2016年的時候,一位女留學生在微信里說,“我不喜歡這個學校,我只是臨時掛一下身份”。結果入境時被海關看到了,之后被盤問3個小時后,被遣返回國了。

7
一不小心就會“踩雷”的交通法規
美國是一個汽車大國,高速公路也極其發達,買車、駕車成為中國學生的至愛。與駕車相關的法律問題,也就成為中國學生必須關注的。我通常建議去美國讀大學的學生家長,不管孩子在中國有無獲得駕照,不管家里是不是有錢,一定要在學生到美國至少一年、對美國駕車法律法規有所了解之后,才給孩子買車。這樣更為安全。
真實案例
幾年前,學生Mark在美國讀書,他在美國經過筆試獲得了上路許可,但是要求上路時,必須有一個持駕照的人坐在旁邊做指引。有一天,他向室友借車,前往十分鐘車程的超市買些吃的,他覺得10分鐘車程不會有事,帶著僥幸心理,沒請有駕照的人坐車上。路上遇到一輛黃色的校巴亮起“STOP”的牌子,他不知道這意味什么,駕駛超越。他立馬被警察追上,被查出無證違規駕駛。不久,他就收到了法院的傳票,被罰款1500美元,并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被嚴格監控。雖然那次違法沒有導致退學的惡果,但在法律上卻留下了無法抹去的污點。
在美國,只要黃色的學校巴士亮出“STOP”牌,任何車輛都不得超越,否則會被視為對上下校車的學生構成安全威脅而觸犯法律。加上他無證駕駛,如此“雙重違法”,Mark在法治嚴明的美國自然會因此而留下犯罪記錄。

遇到警察盤查
一定要記住的2句話
在美國留學,我們一定要守法守規,但萬一遇到對自己不利的指控,我們該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呢?如果說前面7項都是一些常規性的法律常識,那么這里要講的就是在非常時期,我們要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下面2句話會在關鍵時刻起到非常重要的自我保護作用:
I would like to remain silent and I will not say anything until my attorney is present.(我有行使沉默權和要求得到律師協助的權利)
遭到警方問話,一定不要亂說話,尤其是在涉及到刑事案件的時候,千萬不要在律師不在場的時候就慌忙認罪,應該及時尋求律師幫助。這個行為的法律淵源就是:法律不能強迫任何人自證其罪(這和中國曾經的坦白從寬,抗拒從嚴是不一樣的)。
在美國,一般情況下警察只管抓人和紀錄口供,聽取當事人解釋的人是法官。如果你急著向警察解釋,很可能會因為語言障礙和專業知識的缺乏,說了些和事實本身無關但卻可能會影響到判決的話,這樣在法庭上就處于很不利的位置。你可以第一時間向使館求助,他們會推薦律師、翻譯,向國內親屬通報情況。
I don't consent to any searches(我不同意任何搜索)
在美國,搜查是需要法官的搜查令或者合理原因的,警察雖然言語中會暗示他們有權利搜查,但是,如果沒有你的允許,他們的搜查就是違法搜查,即使最后強迫搜查你的車,哪怕查出了毒品也都屬于非法搜查(Illegal Search),這些證據在法庭上的作用會大打折扣甚至無效。
比如眾所周知的周立波案件,從去年開始的官司打到現在,總算打完了,判決結果還不錯。當時美國警察攔截了他的車,從里面搜出了槍支和毒品,但因為警察搜車的行為沒有經過周立波的同意,構成了非法取證,槍支和毒品就不能作為呈堂證供。這在法律上屬于程序法。
原標題:《我們習以為常的這些小事,在美國竟會被開除和遣送》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