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每16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上海市博物館年度報告公布
澎湃新聞從上海市文旅局獲悉,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已備案博物館149家,文物50家、行業65家、非國有34家,以上海常住人口2400萬計,每16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此外,目前新備案博物館還有10家。國家文物局去年公布的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中國平均每2天新增一家博物館,達到25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據相關統計,國內擁有博物館最多的是北京,到2020年底為197座,數量超過了紐約、馬德里、柏林等。
根據中博熱搜榜,上海市排名靠前的博物館展覽有上海博物館“寶歷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 ;上海玻璃博物館的“退火”五周年特別大展“重置”展;上海魯迅紀念館藏美術展等。而在公共教育方面,上海博物館“春風千里:江南文化藝術展”直播活動等受到了市民追捧。

上海博物館“寶歷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現場
上海每16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
上海市博物館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已備案博物館149家,文物50家、行業65家、非國有34家,以上海常住人口2400萬計,每16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其中,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29座,占上海市博物館總數的19% 。2020年新增2座國家一級博物館,6座國家二級博物館,1座國家三級博物館。根據展示主題和內容的不同,上海市博物館包括歷史類46座,藝術類9座,自然科技類6座,綜合性13座,其他主題類型75座。


新備案博物館有10家,包括上海尊木匯木文化博物館、上海觀止礦晶博物館、上海外國語大學語言博物館、上海真靜傳統木作博物館、交通銀行博物館、上海印刷字體展示館、上海泰迪之家泰迪熊博物館、衡復風貌博物館群、元利當鋪舊址博物館、上海寰宇鈴鐺博物館。

2020年,上海市博物館接待觀眾總量為982萬人次。其中,青少年觀眾達196萬人次;120座免費開放的博物館接待觀眾共609萬人次,占觀眾總量的62%。從上海市博物館接待觀眾數量的排名來看,上海科技館排名第一,其后有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市龍華烈士紀念館、上海博物館等。此外,上半年的疫情也對觀眾參觀數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2020年2月到3月,隨著上海市各大博物館的先后閉館,參觀數量幾乎為零,直到4月,才開始逐漸恢復正常。


“寶歷風物”等熱搜排名靠前的展覽
2020年,上海市博物館共設有基本陳列236個,館外巡展共109個。全年共舉辦臨時展覽238場,接待觀眾556萬人次。
根據中博熱搜榜,本市排名靠前的博物館展覽有上海博物館的“寶歷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 ;上海玻璃博物館的“退火”五周年特展“重置”展;上海魯迅紀念館藏美術展-“愿有才俊出中國”;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星火初燃”-共產黨早期組織和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文物史料展等。
“寶歷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是疫情恢復開放之后,上博推出的第一個國際合作展覽,展示唐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圍繞此次展覽,上博推出了“唐宋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共有43位國內外學者以線上及線下的方式做了學術報告,主要議題涉及“‘黑石號’出水文物及相關研究”“唐宋時期貿易瓷”“唐宋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相關考古發現與研究”等問題。

“寶歷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展品

“寶歷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現場
上海玻璃博物館“退火”項目五周年特展“重置”,是以多個戶外的“集裝箱”為載體,以新的方式呈現博物館歷年“退火”項目的作品。此前上海玻璃博物館館長張琳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退火是玻璃工藝的最后一道工序,而博物館希望以“退火”項目來為玻璃賦予情感,使博物館趨于完整。

上海玻璃博物館的“退火”五周年特展“重置”展出作品
上海玻璃博物館于2011年建成開館,占地兩萬多平方米,前身是上海玻璃儀器一廠,工業遺產的改造是其發展過程中的一大主題。博物館并未刻意強調與歷史的聯系,而是讓這種連接自然而然地反映在它的名稱與實踐當中。

上海玻璃博物館
“愿有英俊出中國——上海魯迅紀念館藏美術品展”則以魯迅培育青年走上革命、文學、藝術之路為切入點,集中展示一批上海魯迅紀念館館藏優秀美術品,涵蓋油畫、國畫、版畫、雕塑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以此生動講述魯迅與青年的故事,體現魯迅的文藝思想始終引領著新文藝的方向,并影響著中國美術的發展。

“愿有英俊出中國——上海魯迅紀念館藏美術品展”展覽海報

魯迅全家與馮雪峰全家
“春風千里”等公共教育活動受追捧
2020年,上海市博物館共策劃各類社會教育活動5307場。其中公共講座1170場,學生教育和親子活動4137場。其中上海博物館“春風千里:江南文化藝術展”直播活動、嘉定博物館 “孔子文化節”系列活動、陳云紀念館的紅色故事大講堂,受到了市民追捧。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上海博物館年度大展“春風千里:江南文化藝術展”在5月18日國際博物日期間推出的直播活動,將展覽的亮點和看點提前劇透給觀眾。直播由上博工藝研究部副研究館員谷嫻子帶領導覽,深度解析了諸如宋拓本王羲之《行草書秋月帖頁》、文徵明《江南春詞意圖卷》、任薰《愙齋集古圖卷》、《康熙南巡圖的粉本》、《姑蘇繁華圖》,以及南宋吉州窯木葉貼花盞、明代朱稚征的“竹雕高士圖筆筒”、計元儒琴等重點展品。

宋拓本王羲之《行草書秋月帖頁》(又名《七月帖》)上海博物館藏

任薰 愙齋集古圖卷(部分)
而在博物館文創方面,2020年,上海市博物館的文創產品開發總數已達13473種。全年新開發文創產品681種,年銷售額1907萬元。

從通過百度搜索指數、微信傳播推廣、微博推廣運營、攜程網絡評價等內容,綜合評估的上海市博物館網絡影響力指數來看,上海博物館排名第一,依次排名是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玻璃博物館等。而對于博物館網絡的熱詞,頻頻出現了歷史、知識、值得、歡喜等好評詞匯。

(本文據文化上海、澎湃新聞此前報道及相關資料綜合整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