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浙江經濟界“奧斯卡”風云浙商放榜,抗疫、數字化等成關鍵詞
1月18日晚,被稱為浙江經濟界“奧斯卡”的2020年度風云浙商名單正式發布。

2020年度風云浙商發布現場
新華三集團CEO于英濤、丁香園董事長李天天、振德醫療董事長魯建國等入選新一屆榜單;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等歷屆“風云浙商”通過連線為本屆獲獎浙商開獎。
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注意到,當選的風云浙商中,有日夜無休保障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質供應的抗疫英雄,有突破國外技術封鎖、確保供應鏈安全的浙商榜樣,有利用數字技術為實體經濟賦能的商業領袖,也有幾十年如一日鉆研尖端技術的大國工匠……
這是一份浙商交出的年度答卷。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但面對嚴峻挑戰和重大困難,浙商、浙江經濟都創造了極不尋常的輝煌。
“浙江2020年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5%、6.6%,”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近日接受新華社專訪時透露的數據顯示,浙江全年生產總值、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指標均好于全國、領先東部。
讓我們從風云浙商作為入口,看浙商、浙江經濟的這一年。通過這份榜單,讀懂浙商和這個作為中國經濟最活躍地區之一的省份。

風云浙商發布現場
浙商擔當:與疫情賽跑
卷軸拉回到2020年新年伊始。
“成立應急物資生產與防控指揮部,召回工廠所有員工!”1月22日,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浙江省內最大的醫用口罩生產企業——振德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迅速反應。從倡議員工返崗到日產能70余萬只,振德醫療只用了十幾天時間,中間克服用工、原材料等種種困難,全力保障醫用口罩生產。
同一時間,聽到黨中央有關疫情防控的重要消息,國內紅外行業中首家上市公司——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龐惠民第一時間發動全體員工放棄春節休假,加班加點生產紅外成像測溫儀;新大樓應急擴充部分生產線,將日產能迅速從疫情前的100臺提升至300臺。
到2020年7月,振德醫療已實現平面口罩日產能800余萬只,KN95口罩日產能100余萬只。大立科技的紅外測溫儀已部署至全國31個省市區和港澳臺的機場、火車站、醫院,同時銷往國外多個國家,為當地抗擊疫情提供了重要幫助。
今年2月,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調研振德醫療時,稱贊企業是戰時狀態的“兵工廠”,在疫情防控的最關鍵時刻發揮了關鍵作用,作出了關鍵貢獻。
如同振德醫療、大立科技一般,在這場戰役中,浙商以各種方式為疫情防抗、復工復產貢獻力量,盡力以一肩之力扛起自己的責任。
疫情初始,有第一時間調動自己的全球力量,將防疫物資和資金運往疫區的復星集團、均瑤集團、吉利集團;有不惜延后手中訂單,緊急實現車間改造實現轉產口罩的太平鳥集團、萬事利集團、博洋家紡;有第一時間直接捐贈醫療物資的康恩貝、民生藥業、浙江醫藥……疫情穩定后,浙商又精準落實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各項舉措,努力化危為機,有力有序推動復產復工提速擴面。
在這場未見硝煙但戰意洶涌的戰場上,浙商匯集起共克時艱的蓬勃力量。去年9月,振德醫療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獲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11月的浙江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總結表彰大會上,多家浙企與醫務人員、各行各業的抗疫先進們一起獲得表彰——這是對浙商群體所作出努力的最好嘉獎。
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持續領跑
抗疫浙商中,包括入選今年風云浙商榜單的丁香園董事長李天天。丁香園是新冠疫情數據最早的醫學整合平臺。早在2020年1月21日,從創意到上線,只用一天時間,丁香園就開辟新冠肺炎疫情實時動態專欄,并根據實時需求,不斷優化內容、上線新模塊,一個月內獲得超20億的瀏覽人次。

丁香園董事長李天天
丁香園疫情動態地圖、最早始于杭州的健康碼、城市大腦精準防控……都是浙江利用數字技術提升疫情防控效率的實踐探索。
澎湃新聞了解到,2019年,浙江數字經濟總量占GDP比重達到了43.3%,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浙江的特色經濟。這些年,浙江大力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取得明顯成效、主要指標全國領先,“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數字化轉型走在前列。
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日前接受采訪時表示,進入“十四五”,浙江將圍繞迭代升級數字經濟2.0版打造數字變革高地,不斷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
作為推進數字化轉型的典范,新華三集團CEO于英濤本次也入選風云浙商榜單。新華三是通信產業領軍企業,企業級無線網絡產品市場份額連續十年全國第一。另一個讓人驚嘆的數字是,公司平均每個工作日有四項專利產生,其發明專利授權量在浙江省所有企業中排名第一。
清華大學校園云、華西醫院智慧醫療平臺、成都高新區城市數字大腦……這些不同行業數字化轉型的背后,都有浙企新華三助力國家“新基建”建設的努力。
浙江省公布的2020年前三季度經濟數據中,數字經濟底色愈發亮眼: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對省內工業增長貢獻率逾六成、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9%
“從數據看,數字經濟對實體經濟,尤其是傳統產業的拉動作用十分顯著,已經成為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關鍵力量。”浙江省經信廳一級巡視員凌云表示。
全國最早復工復產,發力“雙循環”
浙江是全國率先推動復工復產的省份。2020年2月9日,浙江省委召開擴大會議,明確提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恢復生產”,“兩手都要硬、兩戰都要贏”。
3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赴浙江考察調研,先后前往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碼頭、北侖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園區,了解港口和園區企業復工復產情況。當時,浙江全省產能恢復率已經達到90.06%,11萬戶中小工業企業產能恢復率為108.58%,397萬戶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產能恢復率為88.2%。
復工復產只是經濟恢復正常運行的第一步,對浙江而言,當時還需要堅持內需外需雙向發力,打通整個動態循環系統。
風云浙商之一馬建榮掌舵的申洲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作為亞洲最大的服裝生產企業,積極復工復產、做強“雙循環”,實現業績逆勢上揚。
今年2月起,申洲國際先后派出近800輛大巴車,赴全國各地把3.5萬名員工接回返崗。到2月底,公司產能利用率已經達到 95%,全力保障耐克、阿迪達斯、優衣庫等品牌的訂單生產。同時,公司加強“內循環”,實現國內業務的持續增長。據申洲國際去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在疫情負面影響下,公司上半年利潤仍達到25億元,逆勢上漲4%。
2020一整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世界經濟衰退、全球化遭遇逆流等重大風險挑戰,浙江全省近8萬家外貿企業“打滿全場”,展示出浙江外貿的強勁韌性和蓬勃活力,為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作出積極貢獻。
作為高度市場化的外向型經濟大省,浙江穩住了外貿基本盤。澎湃新聞從浙江省商務廳獲得最新數據顯示,該省2020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和國際市場份額創下歷史新高。1~11月,浙江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06萬億元,同比增長10.4%,進出口、出口、進口占全國比重分別提升至10.5%、14.1%和6.1%,增長貢獻度均居全國各省份之首。
“2021年,浙江要從發揮優勢的角度明確目標定位,即打造國內大循環的戰略支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袁家軍日前接受采訪時表示。
秉承浙商精神,適應市場“化危為機”
縱觀2020全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國內疫情和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的新形勢,浙商、浙江經濟不僅穩住了,還呈現出積極向好的局面。
“浙江大量的民營企業適應市場的能力非常之強,‘避危搶機’的能力更強,畢竟浙江市場化程度高,經過長時間磨煉,民營企業更加適應困難的發展環境,更加能夠在‘化危為機’當中搶占機遇、贏得發展。”浙江省統計局總統計師王美福認為。
比適應能力更深層次的,是扎根于心的浙商奮斗精神。浙江省市場監管局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該省市場主體總數突破800萬戶,其中全年新設市場主體168.15萬戶,增量跑贏了往年。市場活力不減反增的背后,離不開市場內部蘊含的強大動力。這種內生動力,平時鼓舞浙江企業保持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不斷推進轉型升級、開拓新產業新市場,緊要關頭更能驅使市場主體迎難而上、自謀發展,在復工復產和產業鏈供應鏈重構中搶占先機。
在本次入選的風云浙商中,76歲高齡的恒鋒工具董事長陳爾容,半個世紀投身精密切割刀具行業,精益求精追求0.1微米級的技術突破,最終打破國外壟斷鍛造出“中國第一刀”;曾經拉著三輪車沿街叫賣水果的韓樹人,從草根出發一步步壯大,發展成擁有2000余家門店的果業巨頭“鮮豐水果”……

76歲的恒鋒工具董事長陳爾容
作為新時代浙商精神的踐行者,他們身上的鉆研不止和艱苦奮斗是對浙商精神的最好注解。
正如袁家軍日前調研民營企業時說的 ,浙江要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必須把各方面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創造性發揮出來,“希望企業繼續傳承弘揚新時代浙商精神,全面提升創新能力、市場開拓能力、防范風險能力、把握國際規則能力,在迎接挑戰化危為機中闖出新路、在育新機開新局中勇立潮頭。”
背景資料:
風云浙商已經進行到第18屆,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指導,浙江廣播電視集團主辦,浙江經視聯合錢江晚報、浙商雜志共同承辦,省經信廳、省商務廳、省工商聯、省青聯等多家單位聯合協辦。夢之藍M6+品牌冠名了本次風云浙商發布儀式,共同見證浙商群體在一個更好的時代里不斷超越自我的追夢之旅。
2020年風云浙商獲獎名單:
于英濤 新華三集團總裁
馬建榮 申洲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李天天 丁香園 創始人
陳爾容 恒鋒工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保華 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
龐惠民 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徐愛華 浙江華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韓樹人 鮮豐水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魯建國 振德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熊 雄 浙江山嶼海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特別獎
童亞輝 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